回覆列表
  • 1 # 淺夏初晴139361246

    小朋友之間打架,家長很是著急,不上去幫忙,怕自家小孩吃虧;想幫忙卻不知道怎樣幫合適。我想每位家長都會遇到小朋友之間打架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困擾也著我。我想借助這個平臺和各位家長坦誠的交流。希望別的家長髮表一下你們寶貴的經驗或想法。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我們的寶寶教育好。下面是轉載的一篇小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希望給大家一些思考。 前兩天放學後,在安慶幼兒園的操場上小朋友玩得很歡,兩位男家長各自帶著小男孩在也那兒玩。兩個小孩差不多大,估計都是小班的小朋友。不一會兒兩個小孩起了爭執,其中一個打了另一個。那個被打小孩的家長急了,兇巴巴的指著那個打人的小孩吼:“你怎麼能打人啊。”那個打人小孩的家長一看別的小孩家長居然對一個小孩子態度這麼兇,怕自已家小孩被嚇到,也急了。和那個罵人的家長吵了起來。且不說兩位家長個人的涵養怎樣。就他們這種教育小孩的方式和態度我是不敢苟同的。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我們家桐桐去我們表舅家玩。表舅是位美籍華人。一直生活在美國。有套房子在浦東的世茂濱江,他們家每年都會在上海呆個把月。他們家有個小男孩叫Edison。比我們家桐桐小兩個月。我們家桐桐把Edison打得到處跑,大哭求饒。我們家桐桐到人家家裡做客還打人家,我臉上有點掛不住,就訓斥我們家桐桐。表舅就制止我說:“在美國,小孩子之間的遊戲大人不會去管他。這也是一種學習。” 我後來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以前兄弟姐妹多的時候,自己兄弟姐妹之間也是經常打打鬧鬧的。這種打鬧也是小孩生存技能的鍛鍊。人類這樣,動物界也是這樣,小老虎之間是這樣,小猴子之間也是這樣。我個人認為,兩個小孩之間的打架,只要不造成大的傷害,家長大可不必干涉。小孩之間的打架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打架,而是一次模擬社會角色的遊戲。小孩的性格很多時候是透過這種激烈對抗的遊戲來完善的。打輸打贏都有益。對於打贏的小孩來說。這可以說是一種競爭的勝利,讓他體會到勝利的快樂,也可以激發他成為強者的慾望。而對於打輸的小孩來說。可以讓他體會到挫折,接受一次挫折的教育。讓他知道社會的強弱規則。可以激發他成為強者的渴求。同時也讓他學會怎樣和強者相處。更重要的是讓他學會失敗者的忍讓。學會這種忍讓,會讓他在以後的成長中會受益匪淺。 當然我並不是說小孩打架,家長任由不管,任憑強壯的小孩去欺負弱小的小朋友。只有當這種遊戲升級到能對小孩身體造成更為嚴重傷害的時候,老師和家長還是要及時制止的。還有,這種遊戲結束的時候,家長或老師及時的進行引導,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家寶寶打贏了,家長要勸說自己的小孩不能欺負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讓他學會和別的小朋友交朋友。不能因為自己的強大而欺負弱小的小朋友。家長可以這樣跟小孩說:“你看你今天欺負小朋友了,以後他不喜歡跟你玩了。你如果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都不會跟你玩了。快跟人家道個謙,做個好朋友。”最要不得的是,在你小孩打贏以後,你回家偷偷的鼓勵你家小孩說:“我的寶貝,今天打贏了,表現真好,給爸爸長臉了。”那樣你小孩以後出事的機率就會很高。 對於吃虧的小孩。家長可以鼓勵小孩發奮圖強:“你看打不過人家吧,你要多吃飯才能長得比別人高,比人家強壯,才不會捱打。”更要讓他學會和比自己強大的小孩交朋友:“你要和XX小朋友交個好朋友,成為好朋友他就不會打你了。” 幫助自己小孩訓斥欺負他的小孩則是最不可取的作法。我相信,這樣的家長在社會上也不會有好的角色。我想他自己還沒學會怎樣更好地和別人相處。這麼做還有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本來需要小孩自己去解決的問題,家長卻替他包辦了。到最後小孩還是沒有學會怎樣去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反而產生了對家長過分依賴的習慣。如果家長一直這樣的話,會造成小孩懦弱的性格。我們知道,幼兒園期間是小孩性格的養成期,一旦懦弱的性格養成了,這對小孩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我還曾看到過家長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天幼兒園放學時,有位家長在幼兒園門口毆打自己的小孩。下手還挺重。我在邊上看了一會兒,才知道這個小朋友被人家欺負了。家長想幫忙卻不好意思插手,事後很生氣,等出了幼兒園就打自己家小孩,邊打邊罵:“你幹嘛不打人家!你讓人家打還不如讓我打。”小孩眼淚汪汪的,一臉委屈。我當時心裡就想:“你小孩要是打得過那小孩,他早就揍他了,還用你教。明明打不過人家。你還要你小孩打人家,這不是逼小孩自己找捱打嗎?”家長這樣做法的更值得商榷。 總之我的觀點很簡單,小孩之間的爭執小孩自己解決。如果沒有對你家寶寶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不要過分的緊張。對於小孩來說,一次勝利或者一次失敗都是他生命中的財富。家長的眼光要看得遠一些。我想,在幼兒園階段,家長更要注重培養好和完善好自己小孩的性格。這個任務可不輕,比起幫自己家小孩訓斥別的小朋友可難多了。那需要家長們付出智慧和耐心。好在家長還有一個現成的很好的幫手,那就是我們的老師。 在你去接你家寶貝時,也許無意中會發現你家寶貝的小嫩臉上有一道小小的淺淺的劃痕。那麼請你不要心疼。傷痕過兩天就會褪去,你小孩收穫的卻是他享用一生的財富。

  • 2 # 糖紙吳柿子

    一定是教育自己孩子,要是去教育對方孩子,肯定會惹出好多麻煩的,不管是哪個孩子的錯。其實孩子小,就沒有個誰對誰錯的問題,孩子小,咱大人最好不要太較勁。多觀察一段時間,相信你會看到奇蹟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生。

  • 3 # 思雨yp

      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然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分享、愛告狀、打人、被欺負、沒有主見等等讓父母擔心的問題,而孩子打人與孩子被打的問題,又是這些問題中最突出的兩種。

      分年齡詳解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機制孩子在不會說話之前的打人,是在用“打人”引起你的關注;1-2歲孩子打人,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3歲到6、7歲的大孩子打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除此之外,大人做了壞的演示和壞的榜樣,還有強制性管制,也會強化孩子的行為。針對孩子打人,幾個非常實用的應對辦法 一歲以前的孩子,給他們安全感;1-2歲孩子,幫他們把情緒內化到遊戲中去;

      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作用,並給孩子一個可替代的選項;

      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消耗孩子的多餘精力;

      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用其他辦法解決問題;

      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

      孩子沒有情緒上的問題,大人就不要去打擾

      我家孩子2歲半,是個小男孩。我從小在家教他有禮貌、謙讓、友善的待人態度,所以他不搶玩具,也不欺負小孩,比他大的,比他小的,他都謙讓。若有小孩從他手中搶東西時,他不會搶回來,而且好像還覺得挺好玩的,有時候還會笑。孩子總是這樣會有問題嗎?以後會不會更容易被欺負?我們有些擔心。

      絕大部分時候,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並無危險性,基本都屬於遊戲,尤其是男孩子,他們會將肢體看成交友的方式。比如這個案例裡,這個孩子會覺得“小爭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並不認為是自己“被欺負”。這個時候,倒是大人有些焦慮了。

      所以,一般孩子們之間玩耍,有爭搶,都屬於正常。只要他們都投入到當時的情境中,並沒有遇到情緒上的問題,那大人就不要去打擾。孩子之間有時候就是透過一些肢體的接觸來交往的。他們之間的肢體接觸更多帶有遊戲的成分,並沒有太多“吃虧”不“吃虧”這樣的想法。大人要做的,只是盡到監護人的責任,確保孩子們的基本安全。

      而且,孩子現在沒反應,跟以後“容易被欺負”沒有任何邏輯上的聯絡。只要能在日常教養過程中,教會孩子界限區分,那麼等孩子長大,若遇到觸及自己的底線,Ta就一定會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催逼。等孩子長大,自然不怕去做真正的自己。

      當孩子情緒有影響,幫助孩子正確歸因

      前幾天我從幼兒園接我們家寶寶回家的路上,發現他情緒不對,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是在幼兒園拿玩具的時候被小朋友打了臉。我問他後來怎麼樣,他說老師看到後製止了那個小朋友。我不知道他最近在幼兒園是不是經常會受到這樣的欺負,因為他以前特別活潑愛表現,最近變得也不愛說話了,總是委屈的樣子。我該怎麼引導他呢?

      孩子情緒有變化,說明這個事情對他來說是有影響的。當孩子講述並求助了之後,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做正確的歸因,跟他一起來解決問題。比如:

      引導孩子不要畏懼和逃避。遇到欺負自己的小朋友,直呼“不能打人!”以保護自己;

      引導孩子想一想怎麼樣應對 “如果他是一個兇惡的大熊,我們怎麼去對待他呢?”“我們好好吃飯長個大個子,有力氣了他就不敢欺負我們了對不對?”幫助孩子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 4 # 大風車書屋繪本分享

    有的孩子天生一副老實像,別人惹他他就躲。這樣一來給一些搗蛋鬼產生一個感覺,就是他好欺負。一天到晚來惹你,確實讓人煩。我想孩子在生活中常常會這樣,有時你被欺了,有時他別你欺了。你不想被人欺,又不想傷害別人,我想人的氣勢、長相還是主要的。長得比較男孩相,別人會看見你有點敬畏感。所以小時候男孩子千萬不要往女性化去培養打扮。那既然已經這樣了怎麼辦呢,那就培養他膽量,遇到欺負先是禮讓,禮讓三分後就不可躲、讓了,用聲音和氣勢壓倒對方。還不行的話,當對方欺負時發起反擊,但一定要教會孩子點到為止,適可而止。

  • 5 # 風吹水庫

    2歲孩子之間發生衝突,不應該定性為打架,這麼小的孩子那裡知道打架是什麼意思。大人不要以成人的視覺來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那隻會讓事情複雜化。孩子間發生碰撞、肢體衝突,只不過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2歲的孩子還不知道怎麼藉助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開口說話遲的孩子,還有些好動的孩子更是直接用行動來表達Ta的想法。你可以對自己的寶寶說,如果對方打你,你要大聲的說,打人是不對的。這樣也能給對方一些震懾。另外,你可以和打人的孩子說,你是想給姐姐(妹妹)玩嗎,或者是你想要玩這個玩具嗎,你可以這樣說,這個玩具你可以讓我玩一會嗎。如果說話還不太順暢,就簡短的表達,你想玩嗎,一手拿起他爭搶的東西,說完你給小朋友示範下,一般情況下,搶東西的小朋友就不會再用搶的方式。

    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對方的家長溝通,由家長去和孩子說,更能吸收化為行動。

  • 6 # 直爽Sunny好少年

    孩子自己覺得被人欺負了還是家長的感覺?如果只是孩子之間的玩耍,他們即將形成固定的玩伴關係,家長強行阻斷,會讓孩子不明所以,不利於社交關係。記得一本書裡看過,一個孩子在游泳池裡玩耍,來了另一個男孩,他們彼此看了對方,過了一會就玩到了一起,但方式有點特別,把對方頭使勁往水裡按,過程中孩子的媽媽都在旁邊,她們有幾次想要開口阻止,卻又極力閉住嘴巴。終於兩個孩子友好的彼此澆水洗澡,笑聲不斷。作為我們父母,看到孩子被壓倒水裡,會不會立馬喊住孩子,或者讓他離開?那樣也許他會有不愉快的體驗,認為游泳館不好玩,“被欺負”了。接下來,來了一個女孩子,他們繼續開始澆水按頭,女孩的媽媽就呵斥了女孩子,讓她離開,女孩眼裡都是不情願,她自己並沒有覺得自己被欺負了。所以,做決定之前問問孩子,他喜歡那裡嗎?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如果需要你插手,再想辦法也不急。

  • 7 # 丸子君140272451

    小朋友一起玩,有時會因為玩具而發生爭吵,這個是正常情況。但作為大人,要做好引導,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畢竟小孩子太小,還不懂溝通,如果放任不管,小朋友心裡會有點陰影,而會變得有些膽小怕事。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試著跟對方小朋友解釋說,這個玩具是我們先玩的,你們可以一起玩哦,但不能爭搶;或者再拿個玩具過來分散對方小朋友的注意力,如果實在不行,那就讓給對方,但要耐心地說這次就讓給你玩啦,但以後不可以隨便搶....最好以引導為主,不要大聲吵,畢竟孩子還小,也不懂事。

  • 8 # TT三寶麻麻

    最好能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沒有這個能力,就在孩子被欺負之前抱開孩子,用其他的玩具或者遊戲轉移其注意力。

    說起來2歲孩子之間打架,多數還是處於無意識的自發地行為,屬於孩子的性格使然,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干預,如果小朋友不願意跟人搶或者打,迴避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只要父母不渲染,孩子一般不會產生多少負面情緒。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遇到有孩子欺負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干涉教育了,可以建議孩子大聲制止其他孩子達人,也可以鼓勵孩子打回去,或者找老師的幫助,千萬不能再採取迴避的態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己經發芽播種到田裡的種子能用水泡著嗎?能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