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開拓者

    我們當地有很多黑木耳種植戶是在樹林下面進行栽培。 這幾年雖然袋栽黑木耳技術在國內早已成功,但受氣候條件的限制,相關的技術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要根據當地氣候特點,推廣蔭棚層架袋栽黑木耳技術。農村蔭棚層架栽培黑木耳最好選擇在樹林下進行栽培。栽培場地應選在地勢平坦、通風、向陽、乾燥近水源而又衛生的地方。採用層架式小蔭棚,可便於控制環境條件。透過覆蓋物調節棚內的溫度和溼度,較好地解決了黑木耳出耳時的控溫和保溼問題。蔭棚一般長7米、寬2.4~2.5米,也可根據具體環境搭建。整個棚架由竹木搭成,兩端山牆也可用磚泥砌成。山牆頂部呈弧形或人字形,頂高1.6~1.8米,兩端高1.4~1.5米,中間各留一扇寬60~80釐米、高1.7米的門。蔭棚內正對門留寬約80釐米的人行道,人行道兩側設床架。床架寬80釐米,共5~6層,層高20~25釐米。每層用4根竹竿縱放作擱板,供放菌袋用,每層可橫放2排菌袋。層架每隔1~1.5米用立柱和橫樑支撐。這樣大小的蔭棚及床架可放置菌袋2000個左右。棚頂覆蓋草苫和塑膠薄膜,也可覆蓋遮陽網。 栽培季節根據黑木耳的生長溫度和氣候特點,以每年11月底至翌年1月底製作菌袋為宜,3月上旬進棚出耳。

  • 2 # egfdr3380

    (1)室內袋栽 方法可根據瓶栽法進行,主要不同是容器不是瓶子,而是17釐米×33釐米或其他大小規格的塑膠袋。最好是折角的並配以無棉蓋體(塑膠廠有售)。另外栽培種用量大,除前述麥麩皿種外,可用未分化出芝的瓶栽靈芝,只要白色菌絲充滿瓶壁,生長旺盛就可作種子用。如當時不需用,應將種用瓶存低溫4~8℃,可防止其衰老,保持其活力。(2)室外脫袋埋土栽培① 整塊脫袋栽培 室外挖80~100釐米寬,35~40釐米深的菌床,長度由需要而定。把長滿菌絲的菌袋脫去塑膠袋,整塊豎放在菌床上,菌塊間距6~8釐米,蓋上乾淨(經曝曬消毒)的細土,高出菌塊1釐米,然後澆足清水。用竹竿搭拱形塑膠棚,上加草簾遮陽,保持棚內22~27℃,相對溼度85%~95%,按靈芝生長要求加強通風換氣及光線管理,半個月左右床面上會出現白色芝蕾並進一步生長為子實體。② 挖出菌絲脫袋栽培 也需室外挖菌床,寬1米,深10釐米,長度視需要而定。床上加蔭棚擋直射光,栽培時把長滿菌絲的菌袋拆開,將菌絲體平鋪菌床內,壓實,厚約5~7釐米,上蓋溼報紙、薄膜。幾天後,開袋鋪菌床時受傷的菌絲體已恢復生長,重新連線成塊。菌床表面發白後,揭去報紙和薄膜,在料面鋪一層乾淨細土,厚1釐米。上面加蓋薄膜以防水分蒸發和減少雜菌汙染。當土面出現白色突起芝蕾時,要將薄膜揭起。用竹片作弓形支架,上蓋薄膜。白天兩端開啟通風,夜晚關閉保溫保溼。每天噴水數次,使土面保持溼潤,芝蕾就進一步生長成子實體。③ 不經裝袋培養菌絲,直接把配好的培養料,經過消毒滅菌後,平鋪在大棚中的菌床上。厚度約12釐米。接種用菌種量較大,菌絲體菌種要在培養料上平鋪一層,厚度至少要0.5釐米以上。接種後蓋上溼報紙,再蓋上薄膜。在棚內氣溫22~27℃條件下,1~2天菌絲種恢復生長,3~5天后菌床表面出現一層白色菌絲層,並逐漸向下擴充套件延伸到培養料中。1個月後菌床表面會現白色芝蕾,如芝蕾密度大,可剪去過密過小的,使芝蕾間距為15釐米×15釐米,並去除薄膜,保持大棚內適宜靈芝生長的溫、溼、光及通氣條件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學了,你跟孩子聊了哪些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