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46329434151梅

    養不教父之過,不正確的價值觀導致教育的畸形,導致出行不肖子孫,和禍國殃民的後代。

    豈不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

    現在的父母,只要孩子能考高分,什麼義務都不讓孩子負。不出現白眼狼才怪。可惜,大自然,不會慣著你,代價總是有的。

  • 2 # 般若明月

    養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目的沒達到,所以孩子成了白眼狼。

    不要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愛有多偉大,說到底還不是為了自己?!

    既然養兒為了防老,就不要標榜自己有多無私和偉大。

  • 3 # 綠雲天外

    確實存在“白眼狼”。

    有的父母過分大包大攬,陷入教育認知誤區,總認為孩子就是和孩子,必須圈定安全範圍,加以保護,避免吃虧。

    其實,人都有腦子,會從經歷中總結經驗教訓,也正是這些經驗教訓促使其不斷成長。

    如果父母人為切斷了與外界聯絡的通道,完全由他們來扮演這類角色,與之互動,確實很容易造成孩子某方面的認知缺失或不全。

    比如,生活中,孩子坐享其成,很少參與其中,自然以他的理解能力很難體會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易。

    而一貫無私付出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少了,可能更多的要求集中於學業。如果學業不佳,應該並沒有非常嚴厲的懲戒措施,最終會單方面妥協,不了了之。

    我覺得,對孩子的付出太多,要求太少,讓其體會太少,很難懂得感恩。

    然後,孩子學業完成,初入社會。他們又給孩子留了太多“後路”,也許孩子就不會全力以赴。

    剛走出“溫室”的他們可能非常脆弱,面對社會,種種不適可能會使他們縮回舒適圈,啃老。

    最後為什麼會成為白眼狼呢?

    有所付出,必然有所期望,有所期望,必然有所失望。

    其實,長期處於“被幫助”狀態,至少在父母這裡,孩子潛意識裡已經認定其是“付出”一方,如果反過來,他就顯得無所適從。如果這時,父母再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對方,還認為對方是個孩子或者以付出相要挾要求回報,時常嘮叨沒完,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拉開兩代人的心理距離。

    當然也有一部分,確實只顧自我利益,全然不顧父母死活。

    我覺得,教育孩子,付出和要求要並行。要從小培養獨立意識,至少不能過分地包攬生活,限制行為自由。並且,成人後,在其能力有限之時,不能過分地要求回報。

  • 4 # 結紅

    教育子女也是門科學,有錢父母太縱,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養成了不好習慣,造成大了就孤獨,把別人不放在眼裡,財大氣粗,再後連父母也管不了,所以也要有方法教導他,有計劃使用財物,培養好品德,與人友好交往,團結周邊的朋友,否則白眼狼,這是從小教育有關係,過去老人講,富日子當窮日子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格巴禁賽3場缺戰德比,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