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永說歷史
三國名將的知名度為各個歷史時期最高的,跟宋朝以後市民文化興起有很大關係,演繹歷史的話本、小說、戲曲,在市井中廣為流傳。
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近數百年內最受廣大民歡眾迎的一部書。
另外《三國志》這本史書也功不可沒。跟作者陳壽比較會夸人也不無關係,尤其是陳壽對於歷史人物的評語,簡直就是妙不可言。
就先拿蜀漢最重要的將領關羽、張飛來說吧,陳壽的評語是: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看這幾個用詞:“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國士之風”,這些用詞真可謂是高度評價,並且通俗易懂。同樣是正史中記載的其他朝代名將在措辭上就先矮了一頭,更何況三國名將還有《三國演義》深度渲染。
-
3 # 悠閒的老酒
第一,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在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勢之下,確實湧現出一批文臣武將,演繹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雄壯歷史。
第二,因為《三國演義》《三國志》等著作的出現。《三國志》描述的比較符合史實,而《三國演義》雖是三分虛假,七分真實,但是對其中的英雄人物進行了鮮明的刻畫,對人物故事進行了傳神的描寫,因此三國故事逐漸被世人熟知並津津樂道。尤其是其中對“義”詮釋,如桃園結義,忠臣不事二主等,不僅被世人爭相效仿,更是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因此,三國的知名度源遠流長。
第三,三國時期,三國鼎立,各有主公,文臣武將,各有千秋的概況,也為各種遊戲提供足夠宏大與開拓的框架,尤其是“三國志系列”等遊戲的不斷推陳出新,最新的已經推出了三國志十四,可見關於三國的遊戲熱度之大。
綜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三國夢,都想回到那個時代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一個時勢,因此關於三國的故事及遊戲廣為人知,備受推廣。
-
4 # 金兔歷史
現在有不少遊戲都以三國為題材,尤其是策略型遊戲,很多都離不開三國,而且,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在各大熱門遊戲中也都屢見不鮮。
那麼,三國時期為何經常被改編成遊戲?個人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知名度高在各個歷史時期,大眾恐怕是對三國是最為熟知的,即便是跟三國很類似的歷史時期,如春秋戰國、五代十國等,也都沒有三國出名,這與羅貫中的著作《三國演義》有關。
《三國演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存在,即便沒讀過三國演義,或多或少也知道其中的某些英雄人物。
這麼出名的歷史,其中又不乏人物間的鬥智鬥勇,非常適合用於遊戲題材。
英雄人物具有特殊三國的英雄人物,都極富特色,各種型別的人物都有。
例如,諸葛亮,劉備身邊第一智囊,手持羽扇,典型軍師形象;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腳跨赤兔寶馬,誅文丑,斬顏良,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武力值爆棚;曹操,奸雄……
在四大名著中,《水滸傳》經常被拿來和《三國演義》做對比,兩者很相似的一點是,英雄人物特別多,且很相似,而《水滸傳》的人物卻不如《三國演義》出名。
比如,吳用,跟諸葛亮很像,都是軍師、智囊,但諸葛亮顯然更出名;
豹子頭林沖,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使得一手好槍法,但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雲顯然更出名;
小溫侯呂方,對比起溫侯呂布呂奉先也是不如;
大刀關勝,這是關羽的後代,兩者又很像,既然如此,用關羽豈不是更好?
三國時期的英雄,各具特色,又有很高的知名度,將之運用到遊戲中來,可以靈活多樣,所以遊戲商當然更願意選擇這些英雄人物作為題材。
三國時期本身的特殊性一對一,有正有邪,這是非常經典的遊戲架構,但這樣的玩法顯得很單調。
三國不一樣,三方間的聯合、對立很自由,玩法也顯得非常多樣,三個國家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對遊戲商而言,正是現成的遊戲題材,放著這麼好的題材不用,豈不是很可惜?
-
5 # 正確開啟
三國演義書寫的好,英雄人物的事蹟在民間廣泛流傳,拍成影視劇有群眾基礎。至於遊戲,坦率的說,日本遊戲公司的貢獻實際上要遠超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而且涵蓋遊戲幾種主要型別,策略類、角色扮演類、動作類、戰棋類都有,由此可見三國故事對日本文化影響也很深。
-
6 # 真誠地看著你
因為一部人物生動、劇情跌宕的《三國演義》啊。要不然呢?小說總比歷史更吸引人。比如現在的清宮劇也比其他歷史有名,可實際上唐朝的後宮題材才更豐富。
-
7 # 天山月3
應該是小說《三國演義》的功勞。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的《三國演義》,寫活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和場面,忠奸善惡,是非曲直,演繹地淋漓盡致,深入人心。這就是文學的功能,文學有震撼心靈的力量,文學有教化社會的功用,文學有塑造人類靈魂妙用,文學揭示的是真善美和假醜惡,產生出來偉大的人格力量,正是這種不可喻言的妙用,才使得三國熱經久不衰。有人說文學不是歷史,只是作者的觀點,真實的歷史是《三國志》。其實《三國志》擁曹抑劉的觀點就客觀公正嗎?正是這種觀點才引起後來歷代學者的不滿,修正《三國志》傾向的書籍才層出不窮。羅貫中的擁劉抑曹正統觀點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決不是他個人的杜撰。從裴注,《漢晉春秋》《後漢書》等民間傳說及歷代名人的題詠中即可找到佐證。因此說是《三國演義》點亮了《三國志》這段歷史,即然是七分實三分虛,作為文學反映歷史已是難能可貴了。真正的歷史原貌誰也說不準理不清。其次,亂世出英雄,特殊時期造就特殊人才也是不可否認的。
-
8 # 良人執戟2
漢未,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社會矛盾白熱化的階段,朝庭與百姓的關係猶如一座岩漿翻滾、馬上就要天崩地裂爆發的火山,果然,黃巾起義給滾燙的社會火上加油,人民陷入極端的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怨毒無聊,禍亂並起,中國擾攘,四夷侵叛"的嚴峻動亂中,時勢造就了一大批英雄,頂尖的如蜀漢政權的"五虎上將",他們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和曹魏政權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綿陽富樂山公園雕塑)
東吳名將:孫策、甘寧、太史慈、周泰、淩統。
而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冷兵器時代戰將中,名氣最大,經久不衰,甚至神化了的人扮首推《三國演義》中的將軍們。
這個現象的發生原因,首推章回小說巜三國演義》的功勞。羅貫中確實在小說的複雜架構,眾多人物的傳神描寫中,小說頌揚的異姓兄弟之情義,君臣互信的相遇之恩和漢室正統之觀念莫不給後世留下深刻印象。
試以關羽為例,簡單談一下這個人物塑造中,羅貫中是用了什麼手法描寫。
羅貫中用的是"移花接木,張冠李戴"手法。《三國演義》二十一回是精彩眩目,高潮迭起的"曹操煮酒論英雄,關羽賺城市斬車冑"的一章,後世尊崇的武聖人關雲長在這一回中大大風光⋯
然而,這不是歷史。《三國志》中關於車冑之死是這樣敘述的:⋯太祖滅呂布,後任冑為車騎將軍,徐州刺史。建安五年,左將軍劉備殺冑,據沛以背太祖。
在巜三國演義》中,斬蔡陽是關羽的工作業績,著名的京劇巜龍鳳呈祥》中的喬國老誇讚關羽也是人云亦云:他(指劉備)有個二弟漢壽亭侯,⋯在古城砍下了老蔡陽的頭。
巜三國志.先主傳》記敘如下:⋯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由於羅貫中的描寫,關羽在明清以後,是老百姓老少皆知的三國名將,更是近代史中幫會所尊崇的俠義化身而奉為神明。
享譽世界的成都武侯祠和川北三國遺蹟,成為東亞人民心中聖地,在這些旅遊點,他們的身影湧動在三國遺蹟的頂禮祭拜中。
而網路遊戲更是抓住這一商機,開發眾多以此為題材的遊戲軟體,比如日本的三國無雙系列,切菜砍小兵係列,讓無數玩家大呼過癮,這些玩法使玩家似乎穿越回那刀光劍影的遙遠時代,他們招募武將,開拓疆土,聲聲吼叫、尖叫,足以證明玩家的爽快感。網路遊戲極具誘惑力,許多人沉迷其中,甚至無法自拔,這倒是羅貫中先生始料未及的,不過,我還是希望玩家們適可而止,捧起書本沉醉其中,遠非遊戲可比。
-
9 # 龍華中
謝謝金兔二友邀,這就是憂質作品的效應,三國志的開始寫作,就站在中和立場上正義寫作,又經過羅慣中的正筆演義,不代髒字,不站邊族的思想,把君入臣寫的上下尊道,把三個國的君與臣同時展現,個個寫的活靈活現出神與畫,有血有肉的親切,把將士的忠君義氣,寫到了仁之盡義的至高尊點。又把丞相的職業寫的生動入畫,體現出一個軍師的智慧和深謀大略,卓重的以諸葛亮為代表,這樣的作品,讓大小文的武君臣,和平民看了都是學習和體驗,真實的教育了世人,增長了極大的知識和遠略,真可畏是人世間的精品之作,?
不象有些作者的書,讓說書逗唱者,經常在地方上與到一些士族的不滿,也有與到砸場阻止的麻煩,這就是一個寫書作者的站邊,用文學來汙衊了事實和人格,又用辱罵的髒文過多。
這種作者的寫作,不但讓人們學不到知識,返而給後人和社會造成一種極大的傷害,誤導了歷史的真實面貌,
-
10 # 浩賢2
三國演義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在羅貫中筆下把三國時諸多名將寫的有血有肉,個個栩栩如真。人的個性·品格·像貌-語言·動作·武功·天賦等,出神入化,各有亮點。特別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孔明草船借劍,火燒赤壁等……一個個故事被民間廣為流傳,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回覆列表
三國曆史從來被關注,原因很多。
一者,東晉南北朝時期和南宋時期,南方偏安政權感懷劉備,對蜀漢政權有極其複雜的推崇備至。
二者,北宋末期,國家政權開始追封關羽並給予神化,蜀漢政權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此時戲曲業發達,大量關於三國的作品出現,百姓逐步認同。
三者、元明清時期,理學佔據統治地位,蜀漢政權被定義為正統,相關文人也開始吹捧關羽等蜀漢人物,佛道都開始神化關羽,三國演義則因為以上因素深入影響百姓。
所以,三國曆史與歷史人物因此為華人所熟悉與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