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米先生
-
2 # 百合會
不找外地,京籍NOT京戶,不小心聯想到幾十年前的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結婚的確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大城市戶口意味著資源的富足,但是如此執著,實在不理性。讀了十多年的書,回頭發現失敗在“投胎”的路上,是不是很可笑?
不由得聯想到相親鄙視鏈。
那句找個老家男/女朋友,不亞於玩夠了找個老實人嫁了的衝擊力,老家人找你惹你了,老實是就是人家的錯?何必拿金錢戶口來禍禍感情!怎麼用我愛你100%但是愛她千分之一千欺負真摯的感情?你對生活妥協了,我就得對你妥協嗎?娶不起嫁不了大城市本地人,拿不起彩禮住房錢,就不考慮愛情直接找個“合適”(騙得住/成本低)的人娶/嫁了?
相親價目表的“鬧劇”發生在我們上一代,但是最終的選擇還是在我們自己手裡,要愛情還是要麵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畢竟三十年前稀缺的城市戶口現在也不是那麼罕見了。風水輪流轉,理性的思維還是該佔領高地的。
七月,一年裡最溫暖的月份,想結婚的你可以去“百合婚禮”看看,幫她辦一場愛的婚禮,專業的採購計劃,“去隱性消費”省一些錢,努力大城市造一個屬於你們的家~
-
3 # Jayce203543935
我在家東北吉林市的,我有一棟自己的房子,有車子,都是自己掙錢買的。我挺驕傲的,我沒看別人,看這些有什麼意義,想想老一輩,都是共同患難的糟糠之妻,我也不會拋棄自己的妻子。我也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多大用多大的去疼她。不過我還沒有結婚
-
4 # 暴走大馬哥
現在在這樣人聲鼎沸的市場裡,供需雙方明碼標價,各取所取,把人生中最重大的決定用這樣理性的方式來解決,實在是太經濟學了。
相親市場的出現本身,是一種極為理性的經濟學現象。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找到自己最完美的靈魂伴侶,琴瑟和鳴,相映成趣。但是理論上“最完美”的那個人,可能住在萬里之外的另一個城市,永遠不會和你有任何交集。
因此,現實中大多數人的結婚物件都是那個看起來“挺不錯”的選擇。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搜尋伴侶是有成本的,我們不可能投入無限的精力和時間來找物件。當人們選擇安定下來時,實際上是說明繼續尋找將是一個賠本買賣,也就是說
繼續搜尋伴侶的成本>潛在的更優秀的伴侶價值×找到他的機會
假如你現在的男友是路人小張,接下去有80%的機會可能會約到吳彥祖,那麼你可能會拼一下。
但是如果,接下去約到吳彥祖的機會只有10%,那麼你可能就會嫁給路人小張了。
所以,搜尋成本才是真愛最大的敵人。
這些相親靠父母的朋友們,撩妹撩漢的能力可能低於平均水平,他們的搜尋成本比一般人更高。
而在相親市場上,長輩們的出現就大大降低了搜尋成本。他們在市場上過濾一天的未婚男女數量,可能比兒女一年能接觸到的都多,這樣的生產力飛躍程度,堪稱婚戀市場的工業革命。
不光如此,相親市場還降低了資訊成本。
在網路平臺,你可以靠編故事撩妹。在酒吧,甚至還有炫耀假車鑰匙的騙子。
美國的婚戀軟體match上,男性平均會謊報虛增身高1.7 cm,男女都會虛減體重。
在相親這件事上,全世界人民都不太老實。
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房產和車來劃分,一切就都誠懇得多了。這樣切實的物質條件太容易驗證,很少有造假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這個市場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立的價值體系。美貌,才華,有趣的靈魂,這些東西雖然也很可貴(我謙遜地推了推眼鏡),但是都太難衡量。
在這個市場裡,房產證,學位證,車子,工資條,都是耿直清晰的硬通貨。不會有人問,“你家孩子讀不讀莎士比亞,愛不愛達利的畫”,這是何等的高效?而當這些以物質為基本準則的家庭都匯聚在一起時,其他想要找尋精神伴侶的人們,也省去了很多與之交流的時間。學英語有英語角,讀書有讀書會,出現這樣一個精確匹配的市場,實在是順天承命。
在相親市場的價目表中,唯一讓我不解的是屬羊的人被排除。實際上,屬羊反而是一種增益。比如,當屬羊的小孩都參加高考時,那一年的競爭會相對較小——大學的教育資源不可能因為屬相原因專門減少。同理,屬羊的人在所有與同齡人爭奪資源的競爭中,總會比其他屬相更寬裕。
用經濟學的理論講,屬羊的年份人口供給減少了,社會對人口的需求卻沒變,人口的價格就增加。因此,屬羊的人應該有更高的社會價格,買到就是賺到,原價嫁給你都得算打折。
回覆列表
先是想到了這樣一句話
那些用條件交易婚姻的人,進入圍城前,就已經面目猙獰,婚後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呲起獠牙——心裡沒有愛,就不會有尊重,就不會手下留情。
第一次看到中國式相親鄙視鏈時,不由想到中國中老年人的三大愛好:買保健品,跳廣場舞,替兒女相親。如果最後一件沒幹成,他們就沒心情幹前兩件。
可能廣場舞越發熟練沒有挑戰性,大爺大媽們逐漸轉戰公園相親角,一個個神采奕奕,眼神炯炯,身手敏捷,巧舌如簧,甚至連一張相片都沒有,就在赤裸裸地談條件——“沒有北京戶口?免談!”“沒有房子?拜拜!”“如果是本地人,輕度殘疾也可以,但絕不能屬羊!”
那場景,讓人覺得科幻,那些捏在手裡、列印在紙上的“兒女”,就像一個個虛擬機器器人,被父母操控著進行配對組合,如果條件合適,就放進一種叫做“婚姻”的空間裡,一對男女就乖乖鑽進一個被窩過起日子,而父母在一旁密切監視,指揮他們造出下一代。
看到這些父母,你就知道,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年紀輕輕,卻不會談戀愛。
他們哪懂什麼叫愛?只有父母以“為你好”為名義的洗腦:愛情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婚姻就是過日子,當然得找個條件好的;男人又老又醜也沒關係,只要有錢就行,省得自己去奮鬥;女強人絕不能要,不聽話不賢惠不服從長輩,活該被剩下。
這些父母,自以為吃的鹽多,總是以過來人的口吻,滿臉操心地說,“你將來就懂了。”然後,理直氣壯地站在子女身前,吆五喝六,指手劃腳,子女就像牽在手裡的狗,一舉一動都得聽主人口令。從大學專業到工作種類、結婚物件、買哪套房、生幾個娃、娃怎麼養,全都緊緊抓牢。
父母眼中的般配,和你親身感受的合適,不是一回事。前陣子,印小天被“騙”的那場婚,不就是父母欽點嗎?從身高、學歷、職業到家境(雖然是編的),都符合了他父母給的標準,乖兒子就這樣娶了一個完美兒媳,最終跌進坑裡。只顧條件,往往就忽略了個人,條件可以弄虛作假,人品如何還用等到結婚生子玩消失,才恍然大悟嗎?
除了明星,不由想到自己身邊的一件事,阿姨和姨夫在結婚時,阿姨的條件比姨夫要好一點,可能是自身的脾氣,也可能是天生的優越感,每次對姨夫都指手畫腳再三命令,一直以為是姨夫脾氣好,後來等姨夫慢慢由一個小職員爬到了副局長,誰都沒有想到,獠牙露了出來,吵架,從結婚到現在阿姨做的讓他不滿意的事一條一條全部翻賬,還撂下狠話“我不跟你離婚,我就氣死你…”,那一陣子的阿姨身體差到極點,甚至被大家勸去看心理醫生。都說有了金錢和物質保障,一段婚姻才會有安全感,可是沒有任何感情的婚姻你真的敢相信條件就是安全感嗎?
愛情為什麼值得追求?因為愛情不講條件,只看個人,那個人對了,一切都對。而相親市場,本質上和牲口市場沒什麼區別,都是交易,個人感受被放在最低位置,父母眼中盯著的都是手中價碼。
你在愛人眼中,千金難買;在相親物件眼中,可能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