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珍說史
-
2 # 獵狼犬約翰
親!別拉著漢朝給明朝陪綁隔壁老劉家是順民心誅滅暴秦,廢除前朝的嚴刑峻法。出義兵攻伐犯上弒君的楚霸王項羽而成就帝王業。人家那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隨地大小便的主,所以人家才能享受國四百年。至於隔壁老朱家,要真按照古代道德標準,老朱家是標準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順帶打擊一下那些精明,明朝農民起義數量在個古代王朝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宋朝。
同為舉義,攻伐義軍。是為不仁!
身為義軍,勾連元庭。是為不義!
身為臣屬,暗害主君。是為不忠!
身為外藩,犯上作亂,絕嗣大宗。是為不孝!
-
3 # 味哎兒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弄明白,中國帝王為什麼:有人可以封泰山?有人不能封泰山?才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從春秋戰國以後,得到國家管理權利的都沒有正義的。因為春秋戰國屬於內鬥。
這個沒有正義的評語,是以中國古代歷史中,對獲得王位的人,有一個標準得出來的。
這個標準就是從,有巢氏,燧火氏,神農氏,三位開國第一國君為標準制定出來的。
有巢氏:就是第1個建造出房屋的人。
燧火氏:就是第1個可以鑽木取火的人。
神農氏:就是嘗百草分出可食用與不可食用植物的人,只不過後來說是第1個找出草藥功能的人了。
由這三位的貢獻可以看出,第一發明出對整體人群有巨大益處的物品的人,就是帝王的標準。只不過當時記錄成:三皇。
所以中國歷史上記載成:天,地,人,三皇。
後來又有了一個標準,這就是黃帝,舜帝,禹帝,夏帝,周公。這5個人號稱:五帝。
黃帝:
帶領整體人群,在自己所居住區域樹立軒轅門,穿絲綢,用車與鼓,得號一個“華”字。與炎帝居住在中間位置上,共同構成“中華”一詞。
舜帝:
先用大禹的父親,治理大水失敗,採用大禹治水得以成功的。對整體人群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事情。
禹帝:
治理大洪水成功以後,受舜帝禪位,得了帝號。
夏帝:
就是大禹的兒子,繼承了他父親的帝位,建立了夏朝。並且同黃帝的“華”號,共同拼合成了“華夏”一詞。
周公:
傳承了伏羲八卦,只不過將三爻八卦,改成了六爻八卦。從而也立為帝號了。
這就是老百姓口裡面說的:三皇五帝。
由位置排次上看,皇比帝靠前排位的,這就是皇比帝要大一些。
可見:皇是皇,帝是帝,兩個互不摻和的。
實際上皇,就是忽現忽不現的太陽,懸在地平線上,模模糊糊似有非有的狀態。屬於上天的表示。
而帝,就是極遠極遠處的地平線,隱隱綽綽的,似清楚又不清楚的,模模糊糊是圓非圓的一種現狀的表述詞。屬於大地的地。
這才是,天地,人,三皇的來歷。
也就是,皇與天一樣,帝與地一樣,從而才有:天地人合一說。
這與後來的,儒釋道合一說,是一致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自以為自己很厲害很偉大了,就把皇與帝合併起來,稱自己為皇帝了。後來所有的帝王都稱自己是皇帝了。
但是歷朝歷代的皇帝,並不符合真正的皇帝的標準。所以有的皇帝可以封禪泰山,有的皇帝不能封禪泰山。
後來有人評議各朝各代的皇帝的時候。
又把劉邦建立的漢朝,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認定為是正統正宗的王朝。其他各代王朝就不算正統正宗的了。
因為劉邦是反匈奴,平天下的,對中原人群不受外族侵犯立了汗馬功勞的。並且形成了漢族人群。
而趙匡胤,結束了唐朝以來中原大地上政權更替的亂象,使中原大地的人們進入了和平時代。
而朱元璋,是反蒙元帝國的,使蒙元帝國建立的種姓制度被廢除了,解放了中原人。
而其他歷朝歷代的國王,都屬於內訌內鬥,爭權奪勢,自己人相殘,奪取國王位置的。從而不算是正統正宗的國君了。
因此排列下來:
三皇五帝,漢朝,宋朝,明朝。可以入選為正統正宗的帝王。
這都是對整體人群有巨大的宜.益.利貢獻的帝王,也就是要麼有發明創造,要麼抗災救難,要麼排除外來侵擾,使整體人群進入和平祥和年代。從而成為了對帝王標準的確定。
比如說反對秦始皇以後形成的戰亂局面,由劉邦徹底解決了。並且向西抗擊匈奴成功了。
而唐朝則不行。幹得好好的隋煬帝被他給推翻了,把人群引入了戰亂了。雖然對外開放是唐朝華盛一時,篡權的名聲是改不了的。
宋朝是結束了唐以後的亂局。
元朝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其中長江以南的漢民。是最低微的人群。
明朝結束了這個三六九等的等級制度。
清朝實際上也是把漢族看成是很低微的人群。康熙以後才漸漸的好了一點。
但是清朝末年將中國陷入了沒有過的奇恥大辱之中。把一個住木屋,穿絲綢,用瓷器,佩金佩銀佩玉,追求奢華的中華人群,弄成了外國列強任意掠奪而極窮,又受盡欺辱的東亞病夫。
清朝末期以前的中國,不論怎麼戰亂,怎麼互相內部起鬨鬥爭打仗,搶奪資財,弄來弄去仍然是在中國本地轉攸,沒有流失出中國以外的。所以一旦內訌打仗停止,立刻就恢復起了,繁榮昌盛了。
清朝末年以後,從1840年算起,由孫中山帶頭推翻滿清政府,到新中國建立的1984年,中國才漸漸的恢復起原來的生產規模和狀態。並且開始步向小康了。
可見這次浩劫。耗費了華人140多年的時間才恢復起來。
由上述所述,可見中國帝王的標準一共有:
1.自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惠益於整體人群。此樣的人號為皇。
2.對整體人群有抗災鬥難的功績作出,使整體人群脫災解難。此樣的人號為帝。
3.組織整體人群抗擊外來侵入,使整體人群過上和平的日子。此樣的人號稱國君。
4.依據自己整體人群的力量實力,對自人群和外人群,完成了開疆拓土的業績。這號的人稱為帝王。
5.團結自己整體人群,又同周邊人群建立友好關係,形成友好往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號的人稱為王。
其中。
國君,就是不惹事,不怕事,完全可以自保。
帝王,就是順者,昌逆者亡。
王,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和氣和睦,建構各式各樣的友好關聯關係。
國君,帝王,王。就是秦始皇改稱的皇帝。
但是,帝王的開疆拓土,原本是用自己的產品製品物品銷往各個地方去,擴大銷售地區。後世傳於外地,被那裡的人理解成了,對他人地盤兒的奪取掠奪佔有。從而帝王就有了兩種形式不同的標準。
從而,得國正與不正,依據的標準就是上述的狀況。
-
4 # 為she著迷
所謂“正”,不過就是士子階層說的好名聲罷了。
兩漢的起步,是基於秦二世的暴政,劉邦帶人反抗了統治階層的暴虐統治,所以被認為是來歷很正。
其實劉邦也是夠無恥的,而且他的很多行為也算不得人品多高,但人起點好,天下苦秦已久,是吧,我推翻了秦朝,一統天下。
而明朝也是如此。
天下苦元已久,漢人被當成奴隸,洪武朱元璋帶領義軍,一個農民起步的人,從南打到北,也算是來歷很正,儘管他跟他兒子殺了無數大臣,還各種玩株連。
其他朝代要麼是篡位,要麼是逼人禪位。
上古三代尚且不說,畢竟是神話。
就說秦末漢初,是吧,推翻秦二世保證。
三國兩晉呢,是司馬懿偷取了曹家政權,而且兩晉名聲可太差了。
南北朝更不用說,亂的是一塌糊塗。
然後出現了大一統隋朝,不過隋朝是透過血腥統治上位的,在位期間各各種窮兵黷武,楊堅太急了。
再然後是唐,唐不是起義,而是造反,而且李世民殺兄奪嫂,也算是來歷不正。
五代十國不用說,宋朝是趙匡胤逼柴家讓位,跟曹丕一個性質,不是帶領百姓反抗暴政,黃袍加身,也不能算作是來歷很正。
然後是元朝,這個朝代幾乎沒有好的評價,遊牧民族各種作死,不把人當人。
然後是明朝,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
大清的歷史大家都很熟悉了,十三副兵甲早就大清帝國。
他們是趁明朝各種內亂,招安吳三桂打開了大明國門,然後滅南明,平三藩,等等等等,但是他們肯定會被歷史學家排斥,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是中原政權。
什麼叫來歷很正,你出生在這個國家,然後君主暴政,你起義推翻,那叫正。
但這種思維對於現代文明的我們來說,仍然是過時的,難道君主稍稍不那麼暴政,我們就不能起義建立現代社會嗎?
難道大清不作死,我們就要保皇嗎?
關鍵還是角度問題。
-
5 # 靜夜長風
問題中所提到的“得國正者,唯漢與明”這句話,是出自中國近代清史學家孟森先生所著的《明史講義》一書。
而書中的原話是:
“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其中所謂的“自三代以後”指的是自夏、商、週三朝以後。
那麼,縱觀我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曾經歷過無數次的朝代更迭,其中僅大一統王朝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就有秦、兩漢、西晉、隋、唐、元、明、清共9個王朝(北宋是否為大一統王朝尚有爭議)。
為何會有史學家認為得國最正者,只有漢朝與明朝了?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按照孟森先生的觀點來看,有兩個原因,即:
“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換言之,就是古代開國君王或者得國者是以白身(草根)的身份起家,自身既沒有任何權柄可以倚仗,比如擁有前朝的官職、身份、爵位等。
也不是世家、豪族出身,有門閥之威可以憑藉。
在取代舊有的王朝時,新王朝的締造者在起事時最初的想法並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野心和慾望,以當皇帝為目標,去窺測人主之神器,而僅僅是為了為民眾驅除暴政、暴君。
這兩點,歷數古代封建王朝的所有開國君主,符合條件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兩人而已。
因為除漢朝和明朝之外,如秦朝最初是西周所封的諸侯國,而隋朝是北周靜帝禪讓帝位給楊堅後,才有隋高祖定國號為“隋”一事。
至於唐朝和五代十國,要麼是權臣作亂(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要麼是地方藩鎮割據、自立,其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經是高度自主的王國。
乃至於宋朝,史書上說是趙匡胤被部下“黃袍加身”,不得已而為之,但要說是欺負柴家的孤兒寡母也能說的過去。
所以,史學家認為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是有歷史依據的。
寫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劉邦並非是所謂的草根階級,根據史書如《漢書》、《史記》等記載,劉邦祖上是晉國大夫士會,他本人也曾出仕秦朝,擔任過秦朝的泗水郡亭長一職。
而朱元璋雖然出身佃戶,有過以和尚的身份託缽流浪,邊走邊乞討的經歷。但他在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後,儘管迅速崛起且自成一派,卻有曾奉韓林兒龍鳳年號舊事,為其後來所諱言。
對於這兩個觀點,用史學家的說法來說就是:“此不考史實而度以小人之心者也。”
以劉邦來說,《漢書·高帝紀》中雖記載他的祖籍在魏國境內,劉家是晉國大夫士會的後代,但傳至劉邦這一代已經成為平民,是以劉邦乃是出身於農家。
而劉邦所擔任的泗水郡亭長一職,根據秦朝的官制來看,秦制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亭長乃是吏職並非是官身,實為徭役的一種。
而朱元璋所謂的曾奉韓林兒龍鳳年號舊事,在《明史》中記載的很清楚。
《明史·太祖本紀》:“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子林兒於亳,國號宋,建元龍鳳。檄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太祖(朱元璋)為左右副元帥。
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兒勢盛,可倚籍,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當時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在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
但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且朱元璋本人有勇有謀,手下又人才濟濟。所以,朱元璋才是實際上的主帥,所奉龍鳳年號一事,不過是朱元璋為了便宜行事、方便指揮而已。
最後再來說說除漢朝和明朝外,古代其他各朝的得國“不正”之處在哪裡。
簡單來說,古代其他各朝較漢朝和明朝而言,大多是藉著前朝的資源幹著謀逆的事,吃著前朝的飯端著前朝的碗,卻掀前朝的飯桌子。
這些古代王朝在取代前朝時或多或少都揹負著道德包袱。
又或者在起事時並非是為了弔民伐罪,謀漢家之恢復。再加上有不得民心等原因在裡面,是以說較漢朝和明朝而言得國“不正”。
-
6 # 江湖小曉生
得國正者,惟漢與明?這話我倒是不認可。
因為得國無非兩種方法,一種靠拳頭,一種靠手段。而任何想要建立新王朝的封建君主們,就算再有手段,也必須要回到拳頭這兒來。正如偉人所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由此可見,無論漢朝還是明朝,都是靠拳頭奪取的天下。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出現呢?主要是因為,漢朝和明朝在建立的過程中,並沒有依靠多少前朝的力量。
一、從一無所有,到一切都有。白手起家的故事,在很多人看來似乎都成了神話。因為白手起家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因為你沒有強大的家業作為支撐,走到哪兒都會碰壁。
三國時期,劉備就是白手起家,你可以看看他有多困難。20多歲就出來闖蕩,46歲都沒有棲身之所。年近50,才開始開創基業。再看看曹操,30多歲就有了基業,孫權19歲就稱霸江東,這就是家業的重要性。
縱觀整個封建王朝的時代,真正白手起家的,還真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位。
1、劉邦。
劉邦稍微好點,他好歹是秦朝的基層公務員,日常生活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甚至還有點閒錢可以吃喝玩樂。
但是你要說這樣的家業能支撐他建立大漢王朝,那就瞎扯了!這些家業最多足夠他結交一幫生死弟兄。在弟兄們困難的時候,劉邦可以慷慨解囊,這是俘獲人心的最好辦法。
因此劉邦的人緣很好,在他造反的時候,這幫兄弟們全都誓死跟隨。劉邦就沒有藉助秦朝的力量,而是自己從幾百人的隊伍,一直壯大到足以稱霸天下。
所以說劉邦“得國正”,這事兒說得過去。畢竟人家是白手起家,能辦成這件事的人,可謂天縱奇才。
2、朱元璋。
朱元璋就太慘了,他小的時候,家鄉鬧饑荒,結果父母哥哥都被活活餓死了。為了生存,朱元璋不得不選擇出家做和尚。
做和尚也就算了,寺廟也不富裕,因此他還得到處去化緣填飽肚子。其實就是拿了個寺廟指標去要飯。這出身,可謂是低到了塵埃裡,在歷代帝王中無出其右。
可就是這種出身的朱元璋,偏偏在後來成為了紅巾軍領袖,娶了郭子興的乾女兒,從而有了建立明朝基業的基礎。
所以說,朱元璋也是白手起家,而且這雙手比劉邦還要白。他能夠建立大明王朝,的確也算得上“得國正”。
二、你們得國正,不代表人家得國不正吧?除此以外,真正建立大一統王朝的君主們,基本上都是靠著前朝的關係上位的。他們依靠前朝的關係,有了很強勁的實力,再奪取帝位建立自己的王朝,就稍微輕鬆一些了。
比如說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秦國有著800多年的悠久歷史,秦始皇之前,更是奮六世之餘烈,給他攢下了偌大的家業。所以說秦始皇建立秦朝,主要依靠的是祖輩們的積累。西晉王朝,是兩漢以後,有一個大一統王朝。司馬炎也不是創業之君,他的爺爺司馬懿奪取了曹魏政權,這才讓司馬家有了爭奪天下的基礎。他的大伯司馬師和父親司馬昭,更是幫司馬炎鋪平了篡位的所有道路。楊堅建立的隋王朝,其實也是在北周王朝的基礎上建立的。隋文帝楊堅,是北周靜帝宇文闡名義上的外公,又是執掌大權的輔政大臣。他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繼而完成了滅陳大業,實現了一統江山。李淵建立的唐王朝,也是在北周王朝和隋王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李淵的爺爺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父親李昞是北周唐國公,到了李淵這一代,又成了隋朝的唐國公。所以說李淵起兵的時候,本身地位就很高,實力也很強勁。這些都是大一統王朝,他們的建立者真的“得國不正”嗎?當然不是,人家也是靠自己的努力用拳頭打下來的江山。
只不過他們在用拳頭的時候,平臺更加高,所以不需要出太多力氣,就能夠拿下江山。這也是他們的祖輩和自身的努力給他們攢下的基業。
所以說,這些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實也是“得國正”的。不過跟劉邦、朱元璋這種白手起家的君主,的確是有些差別。
三、元朝和清朝,不也跟漢朝、明朝類似嘛!很多人把眼光主要集中在了漢人建立的王朝上,實際上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中,元朝和清朝,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元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個王朝。從理論上來說,加上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等四大汗國的領土,元朝足有33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絕對是歷史上,有人類以來,領土最大的一個王朝。
哪怕就元朝自己統治的範圍,也有1372萬平方公里。所以說,即使這個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即使這個王朝不滿百年,我們也必須要承認這個王朝的存在。
而元朝的創業者成吉思汗,不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建立起了大蒙古國的基業嗎?雖說是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也不可否認人家的這種白手起家的方式,和劉邦、朱元璋沒什麼太大差別,都沒有依靠前朝。
至於清朝,是很多人都不願意提起的傷痛。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因為我們現在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真的要感謝一下清朝。
清朝佔地面積在1270萬平方公里左右,是個正兒八經的秋海棠。他的奠基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這個人雖然是明朝的建州衛總兵,但是他最初也是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
從一無所有,到一統建州女真,再到完成女真部落的大一統。努爾哈赤的確也是白手起家,此後他的子孫拿到了接力棒,入關建立了清朝。
所以說,用白手起家作為標準的話,元朝和清朝,也是“得國”比較正的王朝。你再怎麼不願提起,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歷史。
總結:拳頭代表一切。說實話,哪有什麼真正的“得國正”呢?還不都是靠拳頭打下來的天下嘛!劉邦和朱元璋要是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奪取天下?
同樣的道理,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也是手握重要軍事力量,才完成了大一統。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也是手握重兵,打服了周圍的諸侯,才有了天下。
所以說,拳頭即政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得國正”,只要你的拳頭夠硬,我認為就是“得國正”的一種體現。
參考資料:《漢書》、《明史》等。
-
7 # 萬歲1148858845
道理很簡單——西漢,明朝都是對底層百姓開放資源且比較公平公正的王朝!西漢的皇帝,功臣集團都是出身社會底層百姓,或屠夫如樊噲,或農民如盧綰,而西漢即使是丞相之子也要戍守邊疆防備匈奴,絕沒有後來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子弟出身就是官職著作郎,之後悠哉悠哉而平步青雲!明朝則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且明朝初期善政於民,免費給流民以土地,耕牛,種子,口糧,房產以恢復生產,人口,整個政策實行近三十年,直到永樂年仍然實行,大半個中國的百姓都因此而受益,而且明朝開科取士的人數遠遠超過唐宋金元四朝,並且針對宋朝官員結黨營私,元朝官吏貪汙腐敗的問題而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政策,制度,機構加以制約,儘量做到吏治清明
-
8 # 拈花一笑萬山橫
說人話就是,是否白手起家!
就像現在的企業家,成功後總會強調自己兩手空空創業時的艱辛,如阿里馬雲、華為任正非、京東劉強東等。即使有些人創業時有其他助力,也會極力掩蓋,比如“十元”兄。
白手起家令人敬佩,這是實打實的本事,別人羨慕嫉妒也沒用。而依靠外力則就有人會想,若我也投對了胎,其人其事何足道哉?
回到正題,這個觀點是清末歷史學家孟森提出來的,他說,“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自始皇以來,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白話來說就是,沒有在前朝手握重權,沒有事先陰謀奪取皇位,只是白手起家為民除暴,這樣名正言順成就大業的,只有漢朝和明朝。
首先說一句,孟森這個觀點是有歷史侷限性的,但我們也不能用現在的觀念苛責古人不是?
好了,我們就來挨個看一下,自始皇帝以後,歷代大一統王朝是如何成立的。
漢朝無疑是符合孟森標準的。高祖皇帝以區區亭長這麼一個不入流,甚至沒有品級的小吏身份起事。在秦末這樣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裡,屢敗屢戰,一路戰勝了西楚霸王項羽等出生六國貴族的各方諸侯,終於一統天下,開創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得國之正,毋庸置疑。
大漢之後的下一個大一統王朝是西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華人不會不熟悉。司馬氏自司馬懿開始發跡,從曹魏的顧命大臣到權傾朝野的權臣,最後逼迫舊主禪位。說一句鳩佔鵲巢不為過。
司馬氏皇族的無能,導致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和分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幸好有隋文帝楊堅橫空出世,一舉平定天下。但楊堅作為北周一攬朝政的權臣和外戚,謀劃多年,奪取的是外孫的皇位。
昭昭大唐呢?李淵出生關隴貴族,與隋煬帝是表兄弟,襲封唐國公,在隋朝土崩瓦解之際,以太原留守之職乘勢起兵於晉陽。先是擁立傀儡皇帝,後又逼其禪位。可以說,唐朝的建立更像是關隴貴族集團內部的一次調整座位。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名將狄青被文官集團排擠時,宋仁宗曾替他辯解,稱讚狄青是忠臣。但文彥博一句話就把宋仁宗給堵得啞口無言。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宋朝得國不正的問題。趙匡胤身為周世宗柴榮的心腹和顧命大臣掌握軍權,欺對方孤兒寡母,上演了一出被逼黃袍加身的好戲。
好了,終於到明朝了。
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撿,說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兄弟都被餓死,被迫出家當了和尚也只能整天出去討飯,俗稱化緣,朱元璋的起點之低可見一斑。
而且,朱元璋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在開國皇帝裡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這就像一個企業創始人,既是技術大牛,又是運營管理專家。想不服氣都不行!
如此經歷,如此能力,加上光復華夏的功績,論得國之正,誰人能出朱元璋之右!即使漢高祖劉邦也稍遜一籌。
-
9 # 三顧驚鴻毛
就一條,不能篡位,排除了一大批朝代。
大一統的王朝中,司馬氏上位,西晉是標準的篡位,楊堅廢北周,隋算是篡位,李淵廢楊侑,且本是隋朝貴族,唐也算篡位,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篡位也不必說了,很多人都不認可宋是大一統王朝。
再排除外族入主中原,這些肯定不算“正”,伴隨的是大量的殺戮,肯定被排除的。
南北朝亂世,相互篡位,五代十國篡來篡去,這都不用說了。
一番操作下來,這就只有漢、明相對靠譜了。
這兩個王朝都是草根起家不算篡位,更重要的一點是順從了當時的民心,《易經》中講順天應人,一般反抗暴政的口號都會用到。這是佔據了所謂的“大義”,因為他們的前朝都有“暴政”的名頭,剷除前朝是大多數人認可的行為,是替天行道。
事實也是差不多,雖然他們都有剷除功臣的行為,但對老百姓來說,整體生活環境還是在往好的一面發展。
個人對隋唐兩朝倒是有點看法,隋文帝楊堅雖然屬於篡位,但換個角度看,也算是恢復漢家江山,平定了數百年的亂世,以及開皇之治,這個功業還是很大的,一代雄主也。
唐朝又不一樣,李淵的“篡位”是篡了個寂寞,因為這個傀儡楊侑本來就是自己立的,你不立,他就不存在篡位。
至於說李唐佔了大隋江山,那就是另一個說法了。
李唐起兵之前,楊廣已經被天下義軍趕到江都半死不活了,這時候咱老李還在乖乖地在晉西北打山賊吶,都打成一鍋粥了。
你楊廣自己把江山搞沒了,這也不太好怪到李唐的頭上,人家還沒動手,你就已經廢了,而且也不是我把你搞廢的。江山已經丟得七七八八了,我不動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得利。
再說李淵是隋朝的臣子,是貴族集團,這個身份跑不掉了吧。那也不好說,這唐國公的身份是北周時期就有的,李淵屬於世襲爵位,他爺爺李虎,他爹李昞都是唐國公,又不是你隋朝給的,兩家作為合作幹掉北周的夥伴,隋朝只是承認並延續李家這個身份而已。
話又說回來了,隋朝能代北周,滅南陳,攻高句麗等李家也是出了大力的,這麼論的話,李唐好像也不欠隋朝太多東西。
李唐起家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自己招來的義軍山賊,也不是原本的隋軍,李秀寧一人就收編了七萬義軍部隊,也是溜得飛起。
至於李唐江山也是從太原出兵起,一刀一槍打下的大唐盛世,南征北戰擊敗無數強敵的結果,這又跟隋朝有什麼關係呢?這跟其他依靠“原政權”力量而形成的篡位形式有本質的區別,這點挺重要。
拋開二者之間的那點親戚關係,李唐也沒幹啥出格的事,就篡位而言,李唐的“鍋”屬實不該那麼大。最後平定亂世,一統天下這功勞也足夠了,畢竟這亂世又不是李家搞出來的,而是李唐結束的。
唐初的二十萬突厥大軍南下,確實是李世民擋下了一次兵災,其中危機著實令人後怕,搞不好又是一次中原大地的生靈塗炭。這個賬也該算到楊廣頭上,他老爹隋文帝已經玩廢的突厥,被楊廣不斷放養,又賞賜大量物資,致其兵強馬壯,史稱“控弦百萬”,才有這次危機。
所幸咱李二哥雄才大略,整備軍力很快就滅了這個強敵,拓地千里,將大唐版圖擴至貝加爾湖以北,成就“天可汗”之威。個人認為這是能媲美漢武帝破匈奴的壯舉,只是大唐一系列軍功太盛,反倒沒那麼突顯了。
說了這麼多,主要意思是大唐雖然與前朝關係上有點糾葛,但也沒有傳言那麼不堪,還算是比較“正”的,雖比不了漢明,但也排得上號了。當然,你要非說野心家之類的,那漢明也跑不了,水至清則無魚嘛。
-
10 # 貪食蛇
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史書上對於這句話的闡述,有兩種解釋。
皇位來得正1、漢王朝老祖,漢高祖劉邦,出身草莽,秦朝末年與項羽爭奪江山,是光明正大打下來的江山。
2、明太祖朱元璋,史書記載,出身乞丐,當過和尚,打敗的是歷史上強大的元王朝。對於中原漢族來說,是驅逐韃虜,恢復中原正統。
中國歷史上其他的王朝,包括唐朝,得到皇位的方式全部都是造反,造自己人的反。或者是欺負孤兒寡母奪得的皇位。
江山守得好漢朝的出現,讓中華文化得以流傳,明朝的出現讓中華文明屹立於世界之巔,明末時期,中原大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不是清朝入關,中國應該是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
大漢騎兵,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兵種,打的馬背上的民族匈奴不敢侵犯中原一絲一毫。明朝一代276年,後人對明史的總結如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很多人總是認為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是奇恥大辱也是無能的表現,但是明朝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一舉打敗了蒙古,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永樂大帝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當時北京形勢很危急,江南卻依然保留有相當實力,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
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確實是古代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
其他各朝“不正”之處秦朝: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讓中原地區進入了大一統時代,不過秦朝做了一件“錯事”。就是將自己的宗主國周王室給殺了,這就屬於篡位。
晉朝:馬家族本為曹魏臣子,屬於篡位,得國不正。值得一提的是,晉朝建立之後,也沒有出現太平盛世的局面,反而是出現了八王之亂,然後五胡亂華。
隋朝:五胡亂華的出現,讓中原地區飽受戰亂,隋文帝楊堅一統天下。但是隋文帝也屬於篡位,他逼迫了北周皇帝禪位。
唐朝:不用多說了,李淵是楊堅的外甥。這麼說來李淵還屬於楊堅的外戚,這樣的外戚也篡位。
宋朝:到了五代十國的末期,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被封為了歸德節度使,後來趙匡胤篡位。
元朝,清朝:在當時那就是夷狄入主中原,而且奪天下過程中充滿了殺戮,得國不正。
因此才有了: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
11 # 鐵錘妹妹的哥哥
得國這件事,所謂正與不正,就看人民群眾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捲入。
在權力更替的時候,如果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不高,一般就認為是上層統治者之間互相奪權,與老百姓無關,鬥爭屬於上層階級之間的你死我活,老百姓只是被動捲入。這樣得國,那就是“不正”。
而如果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了改朝換代,那麼這樣的改朝換代,就屬於民之所向,屬於人民主動要推翻舊王朝,是人民要建立新王朝,人民群眾是主動參與,這樣得國,就是“正”。
但是這種分類方式,有一些必要的問題需要理清楚。
首先,人民群眾如果是被動捲入,那麼其規模數量就不會很大,也就是說傷亡不會太大,這種情況下,權力之間的更替近似於“和平過渡”,雖然這種得國方式被視為“不正”,可是對老百姓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好事。
相反地,人民群眾如果主動參與了權力更替的鬥爭,說明戰爭的規模較大,那麼無辜平民的傷亡自然十分慘重,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成為最大的受害者,雖然這種得國被稱之為“正”,而實質上,這種得國方式,太過血腥。
不知道我以上的描述,夠不夠說清楚這裡面的問題,我們舉例來說。
漢朝和明朝,被冠之以所謂“得國正”,是指當時的統治階級(秦、元)已經徹底腐敗,導致民怨四起民不聊生,所以,最終舊王朝被全民參與戰爭的老百姓徹底推翻,新的姓氏建立了新的王朝。
大唐王朝,我們引以為傲的李氏大唐王朝,結束了隋末的亂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新秩序,但是這種得國,仍然被認為是“不正”。這是因為,李唐王朝的創立者李淵李世民父子,早在隋朝時,就已經是上層統治階級裡面的頂尖人物了,他們互相爭鬥,屬於統治階級內部的奪權,老百姓參與度不高,所以被認為是“不正”。
當然,像滿清,蒙元這種王朝的得國,對於以漢文化為基礎的中原來說,屬於外族入侵,所以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得國不正,這裡面還有一些難以言說清楚的所謂“愛國情懷”。比如滿清剛剛接手統治的時候,有許多人大喊反清復明,而滿清亡了之後,又有人大喊“我愛大清,我怕它完了”。
總而言之,我們看待這類歷史事件,只要有一個“以民為本”的原則,只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那麼,就不管它得國正與不正,其實與我們都並不相干。
再多嘮叨幾句吧,得國正的時候,就是說統治階級已經腐敗不堪,天下人已經民不聊生,於是英雄豪傑紛紛起義,振臂一呼而應者雲集,農民揭竿而起,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的封建統治。
這樣“得國正”的時候,幾乎是全國大亂,各地都有自己的武裝勢力,人人都想獨霸天下,於是許多普通老百姓也被迫加入了戰爭,跟著領袖走南闖北,四處賣命,大多數人都埋骨他鄉,只有少數幸運兒跟對了人,最後享受到一點十分有限的勝利的果實。換句話說,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才是最終的受害者,他們的傷亡是最慘重的。
得國不正的時候,也就是謀朝篡位的時候,自然是一幫暗勢力跟明面上的皇權較勁,正所謂“事以密成” ,肯定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多半沒有太多的老百姓參與。換句話說,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參戰的人數較少,死傷自然也就較少。
不管怎麼說,封建統治者的改朝換代,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皇權易姓,老百姓還不是照樣種地拉磨嗎?這樣對老百姓其實是件好事呢。如果說要老百姓吃了大虧,付出慘重的代價,受了大罪,不堪忍受了,才拼命奮起反抗,最後建立的新王朝才算正。那這真是苦了老百姓了。
回覆列表
之所以會有“得國最正者漢與明”這種看法,源於兩個朝代的建立者的出身以及兩個朝代的歷史地位。漢朝的建立人劉邦起自微末,泗水縣的一個亭長出身,甚至連官都稱不上,品級都沒有,身份比較底層。朱元璋比起劉邦來出身那就更低了,祖上世代農民,爹媽和兄弟姐妹餓死的餓死,瘟疫的瘟疫,到了後來家裡兄弟姐妹就他一個人了。他從小被送去當和尚,後來天下大亂,廟裡都待不下去了,乾脆去化緣。說的好聽是化緣,其實跟乞討有什麼區別?
劉邦開局一把劍,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兩人又都是建立了一個大一統帝國,說起來都讓人佩服不已。對比其他大一統王朝漢朝和明朝確實最正,到底正在哪裡要拿出證據讓人信服:
1、他們不靠祖上,憑自己本事打下江山
從秦朝開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有秦、漢(兩漢)、西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些朝代都是大一統。秦朝雖然秦始皇雄才偉略,掃平六合,統一天下,但他是東周幾百年歷史的諸侯國,貴族中的貴族。西晉是司馬氏建立的,司馬懿家族本身就是河內望族,司馬炎只是順便建國,底子是他爺爺、大伯、父親打好的基礎。
隋文帝建立隋朝也是祖上是關隴貴族,自己還是權臣,弘農楊氏更是數百年的豪門望族。唐朝建立者唐高祖李淵也是關隴貴族,隴西李氏也是百年豪族。趙匡胤雖然沒有他們那種顯赫身世,但好歹做到了柴榮手下殿前督檢點,手握兵權,還是柴榮的託孤大臣。宋朝最大的詬病除了看不起武將之外就是趙匡胤欺負人家柴家孤兒寡母。元朝就不用說了,元世祖忽必烈都已經是第三代了,而且還是唯二的外敵入侵中原。清朝跟元朝一樣都是外敵入侵中原,但還是被歷史承認正統性的。清世祖順治帝入關也是父祖打好了基礎,他是撿現成的。
對比其他王朝,漢朝的漢高祖他爹是農民,劉邦也沒有在朝廷任職,連大官都沒有見過。硬是憑本事打下的江山。朱元璋家裡條件比劉邦還差,劉邦建國後好歹還有機會孝敬老父親,除了大哥死了,其他兄弟都活著封王。朱元璋四個哥哥兩個姐姐沒一個看到朱元璋登基,除了一個姐夫和大嫂外平輩的就沒人了。
2、他們建立的朝代都有特色
其他朝代都是越來越弱,而漢朝自始至終都是強悍的可以。就算到了都沒多少人口的亂世三國時代周邊遊牧民族都不敢嘚瑟,何等強悍。所以後人對漢朝有“國恆以弱滅,唯漢獨以強亡”的美稱。漢朝自漢武帝開始反擊匈奴,打出了民族自信心,漢族這個民族也是從漢武帝開始。之後漢朝一路開掛,打的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凡江河所至皆為臣妾”、“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等千古豪言壯語都是出自漢朝。而且東西兩漢一樣強悍。
明朝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的祖訓,崇禎皇帝寧死也不投降。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內閣體制,嘉靖和萬曆爺孫倆加起來六十年不上朝國家還在轉。有著資本主義萌芽,明朝的科技也是相當發達,一部永樂大典那是瑰寶,可惜被毀了。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了現在的非洲,那時候的船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大名著三本是明朝人寫的。
3、其他朝代“不正”在哪裡?
也並不是說其他朝代就不正了,要說正的話,秦始皇是祖龍,是創造皇帝這個詞的第一人。是結束分封制天下大一統的第一人,他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了兩千多年,他制定的書同文車同軌讓華夏民族真正的思想大一統,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只是說秦始皇是奮六世餘烈得的天下,並不是說得國不正。
晉朝剛建立的時候也是大一統王朝,可惜才多少年被司馬氏幾個王爺折騰了十六年,比亂世還慘。直接造成“五胡亂華”的悲劇,讓華夏大地又分裂了三百年。還有司馬懿是篡位者,欺負曹家孤兒寡母,搶人家江山,被人所不齒。
隋朝的楊堅也是貴族出身,也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欺負的還是自己的外孫。但隋文帝是偉大的帝王,他的名聲僅次於秦始皇。因為他結束了三百年的亂世,把中華大地又重新大一統。他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延續到封建王朝滅亡,開創科舉制度讓寒門學子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唐朝有和漢朝媲美的稱呼,“強漢盛唐”這盛唐說的就是唐朝中前期,“開元盛世”之前的唐朝。唐朝倒不是強的隋朝江山,是自己在群雄逐鹿的時候拼命打下來的。但唐朝也有恥辱,尤其是“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盛世的光環沒有了,藩鎮割據、宦官弄權,國都六陷,天子九逃等恥辱。
宋朝給人的感覺就是重文輕武,軍事羸弱,武將不值錢,文官幸福感爆棚,官家和士大夫共天下。天天被外敵欺負,遼國、金國、西夏、蒙古等遊牧民族時不時的欺負一下他,兩宋都是亡於外敵入侵。尤其是趙匡胤“黃袍加身”防著武將,導致武將沒有地位。還欺負柴家孤兒寡母,奪人江山。
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敵入侵,但都是中華正統朝代。元朝和清朝殺漢人多,對漢人壓迫的厲害,沒什麼好感。但不可否認他們對中華民族做出了貢獻,為國家版圖的奠定還有有著非常肯定的作用。
4、總結
總結一下其他王朝為什麼沒有漢、明得國正,秦朝是祖宗幾百年發展打下來的領土。千古一帝秦始皇橫空出世,創造歷史,不是得國不正,而是因為他是諸侯貴族出身。晉朝臭名昭著,不僅奪人江山,還弄出一個“五胡亂華”。隋、唐都是貴族出身,都是祖上積德。隋朝也是奪人江山,雖然隋文帝僅次於秦始皇的偉大帝王,而唐朝中後期太恥辱了。宋朝一開始就奠定了壓制武將的制度,導致兩宋都是被外敵奪了江山。元朝和清朝對漢人壓制太厲害,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漢人排最後,元朝連漢人取名字都是按數字來的,根本沒地位。清朝前中期的文字獄牽連甚眾,都是針對漢人。
漢、明得國最正的主要原因是劉邦和朱元璋的草根出身,能夠建立強大的王朝讓人敬佩。其次是國家可圈可點,強大強悍。倒不是其他王朝不正,只是讓後人覺得漢朝和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