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在魔都的屠鑽
-
2 # 東北向前
沒有文化,怎麼能幹成事兒?農家樂要有自己獨立的文化。服務品牌和服務文化是多麼重要,許多人只管投資只管賺錢,而不管文化的事兒。
當下網路文化興起來了。強調的,就是產品的個性文化。
這個農家樂為什麼會興旺發達?關鍵看文化底蘊。還有文化傳承。
任何一個企業不把服務文化搞透了,很難長遠發展。
一個城市都在做自己的品牌文化。
一個村莊也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品牌文化。
這個企業更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品牌文化。
沒有名字是走不遠的。
許多的農家樂開發的時候,就缺少在文化塑造上下功夫。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吃飯的人是奔著文化來的。沒有文化,僅僅就是為了吃飽一頓飯,何必這麼大的張羅和操持。現代人做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現在的消費也越來越不簡單了。
當一個農家樂需要用文化做支撐的時候。我們現在做商人的就應該覺悟了。沒有文化寸步難行啊。
一個企業投資幾百萬上千萬。在文化方面投資少的可憐。這個企業在創辦的過程當中,就沒有文化方面的策劃和調研。這樣的企業會走多遠?
文化是一個長遠的投資,應該是在整個投資過程當中,文化投資應該佔三分之一少的比例。農家樂投資缺少了一個獨立的文化個性的品牌訴求,這個農家樂註定是不會長遠的。
一個小地攤,都需要有文化。如果沒有文化,一家三口都來了,也不會產生多大的效果。
-
3 # 抱擁朝陽之秋爽
“牌子”是自己“用心”砸的!
作為國內鄉村旅遊品牌,“農家樂”通過最初開辦者們的不懈努力,在媒體的助推下,曾經火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不光有了名,還確實賺到了大把的錢。但是,風光過後,某些地方的“農家樂”卻出現了無人光顧的淒涼,原因何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且將受疫情影響,開辦者魚龍混雜,專案單一等外在因素算作“農家哭”的有限影響,但造成這一局面的背後,其內在因素,是由‘樂’變‘哭’的主要成因!分析如下:
一是蘿蔔塊了不洗泥。因為來的人多了,兜裡有幾個錢了,就有一點忘乎所以了,把自己的經營專案,當成了天上沒有,地下也找不到幾個的地方,菜盤兒變小了,住得變擠了,玩的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有光顧的興趣?
二是臉子變硬了。最初,開辦者們為生意考量,確實做到了“笑迎八方客”,微笑是真誠滴;手勢是溫柔滴;話語是親切滴。可是,‘火’起來以後,大多從業人員面部神經緊繃,揮手間帶著一點財主氣,說話摻雜著一點審訊的口吻。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會有“下回我還來”的想法?
三是東西金貴了。一瓶礦泉水10元,愛喝不喝;住一晚上千,愛住不住;騎一次馬200,愛騎不騎!反正除了姑家還有姨家,你不來拉到,要來的人還多了去了!說句實在話,誰兜裡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本來挺高興的事兒,花了冤枉錢,誰心裡不憋屈?
由‘農家樂’到‘農家哭’,這塊牌子是從業者自己砸的!假如不能從自身經營上找原因,不能改變自身的經營心態,如果按自身的短視做法發展下去,怕是哭都找不著調兒了!
重拾這塊曾經火爆的牌子不是沒有可能,一要調整心態,把目光放長遠點,別剛吃飽飯,回頭把碗砸了;二要切實做到“賓至如歸”,你的真誠,讓人家來了還想來;!三要別把眼光頂在眼前那幾個小錢兒上,日子長著呢,錢不是一天掙滴!!!
-
4 # 李子說農
有些農家樂變成“農家哭”,興起如此之快,為何漸漸無人問津?
以前人們去農村裡旅遊的時候,由於路途遙遠、人生地不熟的原因,少不了去一些農家樂吃飯,而那時候的農家樂也是異常的火爆,來的客人也常常爆棚。
但是現在我發現一個問題,一些人去農村裡旅遊的時候,他們不再鍾情一些農家樂,而是旅遊以後回去吃飯,或者帶來一些飯菜來吃。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農家樂自然就不紅火了,甚至有一些農家樂卻面臨著關門的境地,農家樂變成了“農家哭”。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些農家樂變成了“農家哭”,興起如此之快,到現在為何無人問津了呢?李子是農村的,我來說一下:
鄰居前幾年從城裡打工回來後,看到村裡有商機,就某地學了炒雞的祕方,回來開了一家農家樂。
由於村裡屬於旅遊景點的緣故,其人的流量還是很大的。由於鄰居炒出來的雞好吃,價格還實惠,因此很多遊客旅遊完一圈後,自然去他家的農家樂吃飯。而這幾年由於鄰居飯店紅火的原因,他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這人有錢了就會飄的,而鄰居也是賺錢後,自然就不那麼誠信了,一隻炒雞裡面不是少了大腿、就是沒了翅膀,而且還貴的嚇人。
而遊客們自然是很精明的,在一次這樣、二次如此後,去鄰居家農家樂吃飯的人就少了。恰恰在鄰居的東邊街上,有人又開了一家農家樂,可能是剛開張的原因吧,或許是東街農家樂會經營。自東街的農家樂開張後,遊客自然也是絡繹不絕。而鄰居這邊卻冷若門廳,面臨著關張,現在鄰居也是後悔不已,可是造成這樣的情況都是自己作的,又能怎樣呢?
第一,一些農村“農家樂”過份的“宰客”,讓城裡人不再去吃飯。
前些日子,我和朋友開著自駕車去某名景去玩,當時我們商量著不如農家樂吃飯,然後旅遊一陣就回來了。可是由於人多擁擠等原因,我們卻耽誤了一段時間,沒辦法下只好找了一農家樂吃飯。
在點菜的時候,我們本著萬分小心的原則,準備點一些便宜的菜吃。可是拿過選單一瞧卻傻了眼。一份小蔥拌豆腐15元、一份豬頭肉拌黃瓜50元、一份奶香燉魚頭180元、一份蛋花紫菜湯30元,饅頭稍微的便宜一些,3元一個。在點了這幾份菜後,我們沒敢要啤酒喝,畢竟這裡的啤酒都是十元起步。
這一餐花了我們幾百大元后,我們旅遊的興致再也沒有起來,在匆匆吃過飯後,我們馬上走了,而朋友也沒好氣的說,“以後可不來這個地方了”!但是又能怎樣呢?該花的都花了,就別在心裡頭添堵了。
而一些農家樂也是如此,他們仗著客人吃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情況下,對一些來遊玩的人進行“宰客”,但是來說這種行為只能撐的了一時,絕對幹不了一世,農家樂出現“農家哭”的情況也是必然的。
在有的地方,一些農家樂的飯菜口味是好的,而口味好、食材好、價格實惠自然也是吸引人的手段。但是來說,還有一些農家樂,他們隨意撐起一個門頭,就開始經營。而這種農家樂由於做菜的口味不行、再加上用的食材都不是很新鮮,因此這樣的飯菜在客人吃了以後,就不願意吃第二次的。
就拿上面我吃飯的農家樂來說吧,飯店老闆自吹自擂的特色菜“奶香魚頭”也就是這麼一回事。而他用的魚兒並不是野生的,而是從批發市場奶回來的,我們在吃的時候一股膩味、土腥味而來,就和我們平常吃的飯菜差不多的。
所以來說,一些“農家樂”的飯店老闆總是用一些餵養的麻雞代替“真正的土雞”,用市場上的魚來代替“野生魚”,進行以次充好來糊弄顧客。但是城裡人自然也是精明的,在口感上他們都是能品嚐出來的,一旦發現味道不對,一些遊客也會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可是再讓他們再來這家農家樂吃飯,萬萬不能了。所以在長久下去以後,在城裡人少了的情況下,一些農家樂也漸漸的變成了“農家哭”!
-
5 # 鄉下土貨
農家樂就是環境像在農家,吃飯像農家的味。不僅吃得高興,而且玩得開心,吃有所得,玩有所獲。隨著人們經濟的富裕,生活的變好,交往的增多。聚餐吃飯成為常事,吃飯不再是簡簡單單解決溫飽,而且可以敘敘舊,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在就餐的商家選擇上,不再是隨便找一家酒店,吃一餐飯就罷了,而是有所選擇,選擇舒適環境的。照理說,聚餐人數增多,酒家的生意會更好,尤其是農家樂,迴歸自然,應該更受大眾青睞。那為什麼會是農家樂變成農家哭?開起來快,倒閉得也快。
一、開店的前期分析、調研工作做得不到位。
在有意進入餐飲行業之前,沒有做好市場調研工作。本地大約有多少家酒店,包括農家樂?本地的常居人口是多少?實際能夠消費的有多少?目前餐飲行業的現狀是怎麼樣的?等等。對這些問題,沒有大致掌握清楚,就盲目的進入。誰知道本地餐飲行業早已飽和,競爭激烈。市場的份額總量就那麼大!分攤下來,大家只能分到一小杯羹,與想大賺一把的期望相差甚遠。
二、開店的位置選擇不好。
要麼選擇位置好的,認為好地段就會好生意,沒有考慮到好位置,租金也貴的道理。來店消費的顧客少,租金又高,自己的每天開銷比較大,收入抵不了支出,每天處於虧損狀態。不開可以及時止損,開下去會虧得更大,所以開得快,也倒得快。開店的位置很重要,現在人吃飯,講究的是一份清淨。不喜歡在喧鬧的環境下吃飯,所以不必選擇那種租金高的繁華地段。租金高的話,增加自己的開店成本,擠壓自己的利潤空間。當然也不能開在偏僻的農村,酒好也怕巷子深,誰樂意跑大老遠的路去吃餐飯。要開在離城鎮不遠,交通要便利,停車要方便,環境要舒適。
三、是否掌握了核心技術——廚師的廚藝。有的人自恃自己有兩個錢,認為只要有錢,一切都好辦,一切都不是問題,一切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因此沒有聘請好的廚師,膚淺認為有廚師就可以了,有奶便是娘。其實開店有不有自己的房子並不重要,房子場所沒有,可以用錢租。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能力出眾的廚師,廚師才是核心。好的廚師是開店成功的關鍵。如果是自己掌廚,那麼一定對自己要有三年規劃,保持經常學習的態勢,不斷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陳出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
四、定位不夠準確。扶貧講究精準扶貧,做生意講究精準客戶。現在不準公款吃喝了,你的定位不能是高大上,應該是大眾平民化,準確的講就是工薪階層。定位於工薪階層,那麼在價格上要合理實惠。
五、沒有自己的特色菜品。
如果和別的店沒有什麼差別,那麼顧客憑什麼要捨近求遠?
(1)現在的人不僅講究實惠,而且嘴巴也乖,講究的是口味。特色菜就是招牌,是無形的廣告,顧客吃的是這裡與別人不一樣的菜。
(2)一定善於觀察,善於總結,一切都圍繞顧客轉,不能憑自己主觀行事。因為消費的是顧客,要迎合他們的口味,滿足他們的要求。
(3)要依據條件,完善娛樂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可以建些體驗式的專案。雙休日,可以帶上小孩、老人體驗戶外生活的樂趣。
(4)有條件的可以適當收購些老物件,畢竟這些東西現在少見了。有年代感,能喚起人們追憶的情感,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總之,準備工作要充分,對困難提前有預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用心去經營,養成經常思考的習慣,不斷解決新問題,不斷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的需要,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
6 # 宿優品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的就是為什麼一向火熱的農家樂現在逐漸無人問津,到最後集體關門、轉租。有些雖然還在正常營業。但也僅僅是在撐著門面經營,生意大不如從前。各地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普遍的原因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收費過高很多城裡人選擇農家樂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價效比去的。與城市的物價相比,農村整體的物價和消費水平要低不少。但是隨著生意的火爆,部分農家樂會提高收費標準。原本的高性價比便不復存在。一般農家樂都是包吃住的,但價格也會因為地域、物價、節假日而不同,這些是正常的,比如浙江長興農家樂和蘇州西山農家樂價格就完全不一樣。有些人吃過價格的虧,便也不會再去了,因此農家樂的回頭客實在是少。
缺乏特色什麼是農家樂?簡單的農家小院、土灶、門口便是池塘田地;想吃魚可以自己釣,雞鴨自己捉,蔬菜即採即吃。還有當季水果可以自己採摘,原汁原味,這才是真正的農家樂。重點在於一個“樂”字!
現實中很多經營者,把自家的農家樂裝修的失去了農村該有的味道,娛樂專案也很單調,沒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肯定去的人越來越少。
經營管理不到位被消費者吐槽最多的,還是農家樂的衛生問題。在很多人眼裡,鄉村整體衛生環境比不得城裡,有的農家樂客房衛生更加不行。大家去農家樂是放鬆的,錢花了還受罪的話,沒有人會滿意。
這些點基本就是現在農家樂無人問津的原因所在,很多農家樂發展不下去了也只能轉租關門。
-
7 # 農人潘哥
說開農家樂變成了農家哭,我還是有發言權的。
我們村在2011年左右開了好多農家樂了,生意紅火了兩三年,自2014年起生意就很非常慘淡,分析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管理不到位,服務意識較差。農村人開農家樂,跟風意識比較強,看別人開農家樂掙錢了,自己也開 ,政府監管力度不到位,都沒有經過正規的歺飲、服務培訓,衛生比較差,接待客人也帶有農村的陋習,沒有像賓館那樣有禮貌,我們村有一個農家樂,好長時間給客人上不了菜,客人催他說快點快點,主人一生氣給別人說,我也沒長8隻手,弄得客人也很尷尬。有的是選單上有這個菜名,但主人不會做。我正碰到過我們村一個婦女,家裡來客人了,要吃蒜泥豆角,他不會做,將客人撂到家裡,自己跑到村裡問別人蒜泥豆角怎麼做。這樣的服務態度和精神能辦好農家樂嗎?
二、菜價定的太高心太黑。在我們村家樂裡一碗攪團10元,一份野菜20元,也有的賣野味,像野豬肉,野兔等,價格高的不像話,至少比普通的飯館高出20%。按說冷家樂在自己家裡開辦不用出房租,做飯都是自己家裡人做,應該是比飯館要便宜許多。但沒有便宜,反而價格更高了,讓遊客大老遠跑到這裡吃了很不舒服。農家樂的名聲在人們思想裡大大的降低了,使很多人不敢去農家樂吃飯,有好多人認為農家樂是坑人的。
三、國家禁止吃喝風以後對農家樂的生意也有很大的影響。農家樂才開啟的時候,政府機關公司等吃請請吃風比較濃,城市裡的飯已經吃的沒意思了,都想到農村吃吃野菜等換換胃口,大大的促進了,農村農家樂的盛行,但是在2014年起國家出行了8項規定,吃喝風一下子給剎住了,農村的農家樂也走向了低谷,生意明顯不如以前,現在國家對吃喝風抓的越來越嚴,農家樂也一直低迷不起。
在農村開一個農家樂,要置辦桌椅、板凳、鍋碗、瓢盆,還要有冰箱,冰櫃,消毒櫃等。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一般沒有5萬塊錢是開不起來的。5萬多塊錢對農村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有的人投資的錢還沒有掙回來,但現在由於沒有生意,農家樂就變成了人家哭了。
-
8 # 向麗華zqs
身邊的農家樂,有的關,有的開,起起落落,我們只是旁邊者,好奇一陣子,議論一陣子!
一、農莊樂餐飲的定位!定位是“農家樂”,必須有農家樂的特色,比如農家自種的蔬菜瓜果,客人可自行去採摘加工,客人吃魚,可配釣魚竿,讓客人去釣魚,增加用餐客人的體驗性……而一般農家樂則是傳統的,無論啥菜都去市場採購,讓用餐者體會不到農家樂的氛圍!
二、價格問題!有的農家樂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做長遠投資,有部分菜價酒水高於一般餐館!
三、盲目跟風,以為別人農家樂好賺,一窩蜂似的開農家樂!其實,和大環境也有關係!環保部門查環保,有好多汙染嚴重的企業關停的關停,企業人口迴流,引起僧多粥少!
三、缺少創新!農家樂的菜品不變,推出的新菜品少,吸引不了客人的味蕾!
要把農家樂辦得有聲有色,首先必須有特色,有自己的招牌菜,價格比較公道,菜的份量也公道,服務熱情周到,衛生整潔,環境舒適,根據四季變化,不斷的推出新菜,南北菜口味搭配組合,利用微信,網路各種渠道,節假日做營銷,做好宣傳!
-
9 # 明珠在太湖
農家樂變成農家哭就跟旅遊一樣,宰客的時候根本不計後果,當客人都是傻子,客人被你宰了,自認倒黴,下次不來了,而且還把惡名傳千里,你還有下次嗎?現在遊客寧可到國外也不國內遊,就是中國的旅遊市場太黑。
-
10 # 植保小貼士
盲目投資
記得當時農家樂很火的時候,不管是在幹農業或是其他行業的人,都紛紛將資金投入到農家樂,他們當時甚至不考慮投入或者說客源問題,有些資金實力薄弱的,雖然把農家樂建起來,但是由於初期經營不善,沒有後續資金的支援,導致破產!
農家樂的經營問題:宰客記得2015年去過一次某地的草原遊玩,我們一行五六個人,晚上寄宿在旁邊的農家樂,想著住蒙古包,對方張嘴就是500一晚,經過反覆殺價定300一晚,早上吃飯一個雞蛋5塊,說是土雞蛋;一盤炒蘑菇將近100元,說是他們專門在外面收購的野蘑菇!總之一切都太貴了,這地方我發誓來一次我就不會再來第二次!
對於這種宰客的現象其實也是農家樂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客戶的流失使他們經營更加困難!
農家樂想要做成,一方面是選對位置,環境條件設施優越,因為畢竟大部分人來都是享受;另一方面對於農家樂經營者來說,應該誠實經營,制定公開透明的標準,讓前來消費的人更放心,這樣農家樂才能做的長久。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經常出門玩的人,每年總要去10來家農家樂,平均一個月一家吧。
農家樂怎麼會變成“農家哭”?來說說我的觀點吧。
摘黃桃免費,吃黃桃免費,帶走要花錢買!
這是貼在門口的大字通告。
因為每年都去他那裡,非常熟悉了,他告訴我:
黃桃不值多少錢!
城裡人來摘黃桃也就圖個新鮮,大部分人摘1-2個就不想摘了。
在悶熱的桃林裡,找成熟的桃子,伸手摘,那算個體力活。
黃桃個也大,一般人吃1個就飽了。
看著那些故意破壞桃樹的人就好了。
桃子賣不掉,最後也是爛了。
摘完桃子,大家會留在他的農家樂裡吃飯。
吃飯的時候,送的果盤還是黃桃。
走的時候,大家總會帶走1-2箱黃桃。
回家可以炫耀這是自己摘的。
這箱黃桃肯定是讓客人看著摘下來打包的。
就這樣,他一年也就做兩個季節的生意,春天和秋天。
春天看桃花,秋天摘桃子。
一年收入也不錯。
黃桃老闆總結,做好三件事我喜歡稱呼他:黃桃老闆
一、做好宣傳,交好朋友
每到桃花季和黃桃季,他就到各個網站發帖子,吸引大家來玩。特別是桃花盛開,果實累累的照片,很吸引人。
他和我們幾個愛好戶外活動人保持常年聯絡,每年桃花開了,總記得發照片給我。桃子熟了,會快遞一箱給我嚐鮮。
這裡積累不少老客戶。
二、大氣,不計較小錢
有個小故事,他常說的。
一年,一群大媽來桃園拍照,爬樹,摘桃花,折了不少樹枝。
他一點都不惱。
那麼多桃花,本來大部分就是要被淘汰的,等大媽們走了,他自己辛苦一點整理就是了。
這群大媽和他就交上了朋友,一年兩次來他這裡拍照,桃花和桃子。吃農家樂飯菜,走的時候還帶走不少桃子。還幫他開發了一個新產品:桃膠。
現在他們全家,都有這種大氣的心態。
看到有人在桃林了爬樹,折樹枝,只是提醒安全,儘量讓客人盡興。
三、注意城裡人的細節
城裡人來農家樂最擔心的是衛生!
他非常注意衛生的細節。特別去學了賓館管理。
廁所很大,按星級賓館裝修的,旺季時,安排人每2小時打掃一次。
廚房,餐廳也是這樣,全部按賓館要求操作。
用他話說:門外是農村,門裡就是城市。
這樣客人才會回頭。
還有就是賣桃子的時候,總是一箱送1個,洗乾淨的放塑料袋,讓客人在路上吃。
備了一輛小麵包車,隨時接送客人。
......
我們每年去的夥伴總是說:黃桃老闆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但是不令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