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弄潮孝
-
2 # 大蟲197538578
首選關羽,想當年溫酒斬華雄,誅文丑殺顏良,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轉眼間,失荊州,走麥城,殞命於潘忠這種無名之輩刀下,大起大落。在關羽身上完完全全表現了《三國演義》開篇詞中楊生庵那首《西江月》中那句詞“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一聲嘆息。
-
3 # 沒有馬的騎士
按時間順序排 董卓 呂布 龐統 關羽 張飛 劉備 馬謖 趙雲 張苞 諸葛亮 魏延 姜維 ~~~~其中最可惜 龐統 關羽 ~~~改變啦整個三國~~~
-
4 # 歷史的星塵
個人心中的前十是:
諸葛亮:諸葛亮歷來被認為三國智力最高的人,後來在民間更是成為了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成了千古佳話,家喻戶曉。 《三國演義》把他說成了神,他助劉皇叔,三分天下,使西蜀國泰民安,以一己之力北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前看《三國演義》,五丈原後感覺後面的部分都沒有看下去的慾望了。
劉備:中前期的主線,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劉備展開的,可以說《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劉備的奮鬥史。書中重點刻畫了他的寬仁愛民、敬賢愛士的性格特點,突出了“仁”。而劉備近乎白手起家,一生顛沛流離,最終創下了蜀漢基業,令人欽佩。白帝城託孤,讓人同情、失落,劉備一生努力,漢室復興無望。
曹操:書中最大的反派,真正的梟雄。結束了北方割據,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結束了北方軍閥混戰的亂局,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之死,遺憾他沒能天下一統,還天下太平。
關羽:《三國演義》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三華人物是關羽,書中塑造的“義”之化身。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上世紀90年代的港片中,電影當中的各路大哥行事之前少不了斬雞頭,燒黃紙向關二爺發誓。關帝廟的香火都特別旺盛。關老爺不單單是武聖人,還是財神爺。開行立市,婚喪嫁娶,哪兒都少不了他老人家的身影。部分廟宇,財神殿裡面也開始陸陸續續的供關公了。當看到兵敗麥城,對東吳真是憤恨到極致。
孫策:孫策除武力過人外,外貌英俊堂堂,史稱“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孫策臉部被射傷之後,沒有了昔日的孫郎風采,在激憤之下,傷口迸裂,當夜便逝去。堂堂江東霸主,武力過人,書中英雄人物之一,卻死於刺殺,讓人唏噓。
張飛:可以和呂布硬剛的英雄,死於身邊小人之手,讓人心理落差之大,難以接受。
郭嘉:郭嘉死後,曹操大感哀痛,對荀攸等說:“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諡郭嘉為貞侯。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大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而後也經常懷念起他,如“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讓人遺憾兩位智者沒有同時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周瑜:“三步一計周公瑾”,書中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多次想除掉智謀超過自己的諸葛亮不成,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得吐血身亡,臨到絕命之時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一位指點江山、指揮若定、鞠躬盡瘁的文武全才,在《三國演義》中卻被描寫成了處處算計劉備和諸葛亮的小人,實在令人心痛。
姜維:書中蜀漢後期唯一支柱,11次北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燃燒自己生命。
曹睿:三世基業斷送,非戰之過,司馬氏無信無義,造成了一個新亂世的開端。
還有,
龐統:與臥龍齊名,還未展現才華,就早早隕落。
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天下第一猛將,白門樓前就如此死掉,令人難以置信。
-
5 # 燭影亂談
第十位:趙雲
趙雲走的很平靜,書中並沒有專門交代他去世的情景,只是安排了諸葛亮二次北伐時,趙雲之子趙統、趙廣報喪。
但這卻讓我頗有感觸,回想當初,劉玄德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大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一個一個逝去了,趙雲是五虎大將中最後一個去世的,他的離去預示了後三國時代的正式開啟,從此以後,再也無人可伴孔明回顧往昔、並肩作戰,諸葛亮只能靠自己瘦弱的肩膀,承載著蜀漢,步履蹣跚的繼續前進。
世上,再聽不到那句簡單又讓人聞風喪膽的話——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第九位:荀彧荀彧作為曹操的謀主,一度被曹操稱作“吾之子房”,荀彧看中了曹操的能力,但不知該說理想化還是想當然,他一直希望曹操掃平天下,然後還政於漢帝。
可是,人的心態會隨著時間、地位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在曹操進位“魏公”時,二人產生了分歧,荀彧提出了反對意見。
面對空食盒,荀彧選擇了自盡,他明白,一切從來不在他的掌控,他只想為了自己的執著,為了大漢,流盡最後一滴血。
第八位:孫策孫堅早逝,孫策只能棲身於袁術,但“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他以玉璽為抵押,換回了父親的老部下與幾千兵馬,硬是打下了江東基業。
可惜,天妒英才,孫策英年早逝,面對著還不穩固的江東,他放棄了兒子,選擇傳位於其弟孫權。這不會是他的本心,誰不想在自己壽終正寢之時由兒子繼位?但是面對還不穩定的江東局勢和一班父親輩分的功勳老臣,為了孫氏的基業,他不得不選擇更年長的孫權,
可惜的是孫權在稱帝后,只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不能不讓人感慨。
第七位:劉備儘管家道中落,但他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一統天下,重振大漢雄風,關羽、張飛、趙雲、徐庶、諸葛亮、龐統……他一次又一次看到夢想達成的希望,卻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失去了一切。
劉備伐吳真的錯了嗎?困守益州一州之地只能逐漸被兩國甩在身後,那麼他拿什麼去爭霸天下?所以,他孤注一擲,起傾國之兵七十萬,既為了關羽,也為了大漢的未來,可惜,陸遜一把火,讓一切成了泡影。
死前,放心不下的劉備做了諸多安排,說了很多話,被各種解讀,他內心到底是怎樣的,隨著他的逝去一同長埋地下了。
第六位:周瑜天生的軍事家,孫策能夠一舉掃平江東,周瑜功不可沒,赤壁一把大火燒醒了曹操,也為之後的三國鼎立埋下了伏筆。
他一生最不幸的就是遇見了和他不屬同一陣營的諸葛亮。有人說周瑜是小人,我不敢苟同,在發現孔明的才能之後,周瑜的第一反應是拉攏,說明他不在意與一個才在自己之上的人公事,他為的是江東的未來。
在見識了諸葛亮的心如磐石之後,周瑜一直致力於除去這個未來的隱患,可惜一次次功敗垂成。
去世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讓人心中悲切,原本,他們可以成為知己良朋的。
第五位:典韋作為曹操麾下最為勇武的上將,典韋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宛城之戰,為了助曹操脫困,宿醉且失了趁手兵器的典韋浴血奮戰,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追兵的去路。
最終,他用自己的血與生命換來了曹操的重生。
第四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曹操真的是天生奸詐的不忠不義之人嗎?曾幾何時,他只是想位至徵西將軍,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威震塞外,為大漢開疆拓土。
可是,大漢已不再是當初的大漢,正像他自己說他,若非有曹孟德在,普天之下不知幾人稱孤,幾人道寡。
隨著地位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曹操的心境發生了變化,這也由不得他不變,多少人對那從龍之功虎視眈眈,然而,即便走到人生的盡頭,曹操也沒有邁出那一步,這已經難能可貴,我們還要苛責什麼?
第三位:姜維姜維本是魏將,被迫降了蜀漢。但諸葛亮待他如學生一般傾囊相授,姜維感其知遇之恩,所以在諸葛亮死後,扛起了伐魏的大旗。
司馬昭執政後,開啟了正式的滅蜀之戰,鄧艾與鍾會兵分兩路,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城下,劉禪不戰而降。
在前線與鍾會對峙的姜維聞報大驚,他不甘心,也深覺愧對諸葛亮,於是打算“曲線救國”,可惜最終功敗垂成,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還被魏軍開膛摘心。
“吾等死戰,何故先降?”
第二位:關羽關羽的失敗與性格有很大關係,很多人喜歡說“大意失荊州”,可真的是大意嗎?關羽北伐時,先有曹仁、滿寵固守,後有于禁、龐德救援。水淹七軍,于禁被俘,龐德身死,曹操又派徐晃增援,張遼、樂進伺機而動,等於說除了張郃,五子良將中的四位和宗室名將曹仁都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其中。
而東吳一方,以呂蒙為主,陸遜為主要參謀,十二虎臣除了過世的傾巢出動,奇襲荊州。換言之,為了徹底除去關羽這個心腹大患,魏吳兩國不僅暗通曲款,還精英盡出,關羽措手不及之下腹背受敵,因而最終敗亡。面對如此陣容,關公若能取勝,那劉備怕是早就一統天下了。
關雲長的死,掀起了老一代大將陣亡的序幕,所引發的蝴蝶效應,也影響了之後的三國走向。
第一位: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能掐會算、用兵如神,更是精通奇門遁甲,他會不知道天命嗎?或者說,他會看不到蜀漢基本沒可能一統天下,重振漢室聲威嗎?他都清楚,但是為了劉備的三顧之恩,諸葛亮甘願殫精竭力,最終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
孔明出山時,曾命其弟打理草廬,待天下平定之後歸隱。然而他也明白,他出山的同時,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不知在去世前,他有沒有想起先帝,想起曾經並肩作戰的五虎大將和好友龐士元、徐元直,有沒有想起那個不成器的阿斗以及曾經的隆中對與草廬。
如果從來一次,他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或許,不過把一切重演一次吧。
-
6 # 閒將西話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諸葛亮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長星墜營,功業不遂,確定了蜀漢死後必亡。
周瑜上天連周瑜喘口氣的機會都不給,拋下小喬誰來憐香惜玉?假如周瑜不死,與諸葛亮聯盟對付聯盟,縱有十個司馬懿,還能敵得過。
鄧艾哪個廟裡沒有冤死鬼?哪怕鄧艾千里奇襲成都,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沒想到的,有滅國之功,也不能倖免於難。真是帝王無情。
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從人生之巔迅速跌至人生谷底,就讓人睡不著覺。單是死後對蜀漢造成的後果就難以想象。兩年後,夷陵慘敗,蜀漢國力大衰,累死了諸葛亮。
孫策年紀輕輕就打下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制定了偷襲許都的計劃,可惜英年早逝,錯過了與曹操的一場大戰。
姜維真正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劉禪就是投降了,還念念不忘施計幫其復國。連諸葛亮、司馬懿都做不到,可惜天所不予。
典韋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但是,作為一代名將,卻死於老闆泡妞,三國少了很多精彩的打鬥,給讀者留下了大大的遺憾。
張郃白髮老將,死於滾石箭矢叢中,想也悲慘但也死於司馬懿的妒心。軍中殺場宿將不在,司馬懿可以高枕無憂了。
荀彧一直為他人作嫁衣,最後該忍受了猜忌,以五十歲的壯年死得不明不白,縱有王佐之才,又有何用?
張飛死於小人之手。君子從來就是鬥不過小人。
感慨:人生如寄,縹緲若塵。誰的死更讓你百感交集呢?說來聽聽。
-
7 # 萬劍閣
諸葛亮和姜維之死,心中百感交集。
因為,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這兩人的死實在太可惜,瞬間讓人感覺蜀國的頂樑柱徹底崩塌。
-
8 # 遼寧胖哥
呂布的死法!挺憋屈的!
呂布號稱三國第一猛將,乾爹殺手,呂布好幾任乾爹,都是有權有勢的,這呂布一個也沒靠得住,呂布好不容易,自己象小鳥一樣,有了塊自己的地盤,又有了美嬌娘陪伴,呂布的小日子,剛過得有滋有味,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啟,就遭到了曹操和劉備的攻擊。
呂布為了自保趕緊抵抗,這時候的呂布,早就成了沒牙的老虎,當初的風采也不見了,古代的武將,畢竟不是謀士,連呂布這樣的英雄,被大軍圍困,也是毫無辦法。曹操和劉備是輕重武器,一起上陣攻擊呂布,呂布心裡也知道,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他也堅持不了多久,呂布就開始醉生夢死,開始猛喝酒。
這呂布在組織了一波,有效的抵抗後,就在城門樓上睡著了,呂布在夢中,手裡還握著名震天下的方天畫戟。呂布在夢中,就被手下捆了,這三國裡第一的武將,面對著大粗繩子,也毫無辦法,身心疲憊的呂布,就這樣憋屈的被拿住了,從呂布身上能看出來,有萬夫不擋之勇的呂布,也怕粗繩子。
呂布死得太憋屈,一點也沒突出第一猛將的風采,要是按照呂布剛出道的時候,那麼勇猛無敵的情況看,其實應該給呂布安排一場,特別悲壯的死法。古代大將死的時候,那都是風雲變色,在萬軍之中殺得昏天暗地,斬殺對手無數的名將,最後在精疲力盡的情況下,寧願戰死,也不願意被擒,一般猛將都是最後中計,被亂箭射死。
但呂布死得無聲無息,一點沒突出名將的特點,睡覺被捆,又被曹操讓人按水缸裡淹死了,這死得多憋屈,古代將軍最渴望的歸屬,就是戰死沙場,而不是被對手淹死。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也是死得挺憋屈的,被拌馬鎖放到了,被東吳的小卒子,一擁而上就擒住了,這也真是不符合名將的歸屬,張飛也是名將,也沒逃出魔咒,在睡夢中,午夜飛頭,頭被手下割了。
這三位都是三國演義裡,最出色的武將,名震三國,望風披靡,結果死法卻又那麼相同,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得憋屈。 -
9 # 寧靜是否志遠
關羽的死,三國徹底走向了歸一之路。
關羽一生,關係整個三國走勢。
就正史而言,三國六十餘年,關羽當世無雙。
就演義而言,關羽的縱橫之術,介被自傲所誤。
正史,演義裡,那個時代的劉備,換誰守荊州,都失敗,他自己守護可能有一絲機會
-
10 #
1何進:大將軍竟然被閹人所害
2袁術:蜜水
3呂布:天下第一
4袁紹:昔日正面剛董卓的人物啊,死後幾個兒子竟然自相殘殺
5孫策:孫策的死東吳直接失去進攻能力。
6劉表:劉表一死兒子直接投降,甚至我一度以為,諸葛亮就是給劉表準備的,諸葛亮就是在等劉表,只不過劉表死早了。
7周瑜:東吳最後的大將軍沒了
8關羽:蜀漢從積極防禦變被動防禦
9曹操:曹操活著沒有一人敢稱帝(袁術除外)
10劉備:顛簸一生,晚年得志,然而被盟友背後捅刀又失去了兩知心兄弟。(三國演義劉備入川的時候當時心理想法是應該把關羽帶上,後面諸葛亮入川的時候也是這個想法,後面關羽要決鬥的時候多希望把張飛和諸葛派出來把關羽調回成都,好歹把諸葛派出來啊,就算事情同樣發生也一定不會全敗)
11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2姜維:後期姜維越來越像孔明
-
11 # 俠客唯劍
書就不說了,說說新版電視劇《三國》吧。張飛的死讓我百感交集——我的天啊總算死了,再也不用聽一個虎妞喊“捅你一萬個透明窟窿”了,再也不用忍住想踩死張飛的腳了。。。放鞭炮去!
回覆列表
郭嘉、周瑜、龐德、夏侯淵、典韋、曹衝、曹丕,其它的死了就死了,活該!尤其是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死得令人興奮,心曠神怡,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