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歷史觀
-
2 # 玄谷真人
易中天史學眼光有限,周朝、秦朝影響的是文化、制度,漢朝奠基的是成熟的文明範式和東方秩序。此後到唐朝可以不論,中古主要是古典的繼續和區域文明融合。但兩宋至明朝不可不論,因為這是中國文化走向近代的開端,也是世界近代化的開端。
沒有兩宋文化和明朝的發展,則中國沒有近代變革基礎,到清末、民國受到西方衝擊,中國就沒有自己的近代性文化與西學東漸對接交合,就不能有民國的變革,很可能會因為文化還在唐朝中古而國家破局,變革不到共和國。而且,沒有兩宋和明朝文化與科技,西方也沒有變革的外來文化,沒有大航海的指南針技術前提,沒有紙張、印刷傳播文化開啟民智,沒有槍炮打碎封建騎士階層,沒有儒家人文文化參照而興啟蒙運動,沒有文官制改變西方政府組織形式,沒有紙幣、票據給工商業提供近代金融。。。
民國的變革,很容易讓人看到,而且很容易只看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但是,其實,民國的變革基礎是中國自兩宋走到明朝的文化與科技根基。人們提民國很容易想到三民主義和科學、民主。但這個三民主義與科學、民主的來源不完全是西方的,而是根基在兩宋到明朝文化。三民主義的民生就是平均地權,這個革命綱領不是明末就提出的均田免糧嗎?三民主義的民族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不是因為明朝滅亡於李自成,中華大亂,滿清入關引起的革命要求嗎?三民主義的民權,大概很多人會覺得它來於西學,不然,民權、民主的內在要求是中國自宋到明的工商業發展,是市民社會的趨向,是宋代新儒家人文主義發展到明代的文化邏輯的必然。所以,明代中後期有心學之後的泰州學派,有比較廣泛的啟蒙思潮,有“予奪之權自民主之”和“眾治”思想的提出,這已經在文化上提出民權、民主的課題。延續到清初黃宗羲寫《明夷待訪錄》,又提出系列思想。清末民主革命時,在民主思想宣傳上就有明末思想來源,使用過李贄、黃宗羲的思想資源,而民主革命的組織來源早期主要是洪門,這也是明亡建立的反清復明組織。所以,民主的歷史課題絕非只是外來,而是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發展與西方文化衝擊匯流,而根基與內因在明朝中後期文化。
以上三民主義已經包含民主了,再說說科學。科學是西方的?這是天大的笑話。中國科技基礎奠定於春秋戰國,天文、數學、農學、中醫、墨學、百工。發展於魏晉到隋唐,而趨近代化發展於兩宋到明末。例如數學,宋元是中國傳統數學的高峰,而且已經半符號化。如醫學金元四大家到明朝吳有性《瘟疫論》,其中瘟疫論注意到瘟疫的傳播在“癘氣”。如聲學十二平均律,朱載堉證明,對西方鍵盤樂器有重要影響。如趙友欽科學實驗,這是有記錄的東方科學實驗。如方以智《物理小識》,把學科劃分為通幾、宰理、質測,就是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有如徐光啟、李之藻、王徵等士人的東西方科技會通,徐光啟說: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必先翻譯。已經為東西方科技會通定下了基本方向和路徑。清末民國之後不過是西方發展規模大了,會通起來更難,但這個會通主題至今繼續中,並非科學只是學西方。所以,中國有竺可楨天文學,有中西醫結合,有對稱邏輯的提出,有吳文俊吳方法,有翁文波預測,有蔣高明生態農業,有袁隆平雜交作物,有王澍建築學思想,有甘永超太極粒子波,等等,這些科技思想和成就意味著明末徐光啟的科技會通思想在現代發展中,而其源在中華有固有科技,而明末已奠基科技會通方向。
所以,民主、科學這兩大所謂民國提出的中國近現代主題,如果不瞭解兩宋和明朝文化,就不知道民主、科學的中國文化根源,歷史思維就有重大缺失,就對現代中國和世界不可能正確理解!
-
3 # 老實人86011996
易叫獸上了一回百家講壇,成功忽悠聽眾,內心膨脹了,大言不慚要改寫歷史了,尤其三國時期歷史大改特改,把張飛長坂坡二十騎敗曹操,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馬超殺得曹操割須斷袍等等,凡是對曹操不利的歷史都改了,順便把郭嘉吹火,把孔明改成一無是處,繼續他的曹吹,郭吹!
-
4 # 布穀公社
在影響最大的三個時期中,我想秦朝是“當之無愧”的。
秦朝的影響大,不僅僅是嬴政統一了全國、文字、度量衡、貨幣以及開疆拓土打下大大的一片江山,秦朝的負面影響也是前所未有,說它影響並阻礙了中國兩千年的發展也不為過。
中國的封建統治長達兩千多年,這都拜秦始皇所賜。
歐洲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統治不過1000多年,近幾百年來的民主意識的覺醒和推行,成為近現代歐洲工業、科技,甚至政治的文明程度遠遠領先於中國的重要原因。
歷史有時很有趣,在某個階段會出現相同的情節。
中國的秦始皇的生卒年月是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歐洲的凱撒生卒年月是公元前102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
兩位崇尚獨裁的統治者出現在歷史的檔期幾乎重疊。
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是強權人物,統一了國家,實施獨裁的統治。
但歷史的選擇也很有趣,中國的秦始皇手腕似乎比凱撒更高一籌,建立了大秦帝國,統治了中國近百年;凱撒卻被反對獨裁統治的共和派意見人士、自己的養子給刺死。
兩種截然不同的歷史的選擇我認為很關鍵。
秦始皇皇朝的建立,給後來兩千多年的中國的封建王朝統治,確立了一套牢固的思想政治和奴民文化體系。
特別是他的焚書坑儒,給後來的統治者從思想上禁錮華人做出了極壞的示範。
在某種程度上講,漢代的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過是將嬴政沒有做到位的地方加以完善和升級,其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專制的皇權統治。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秦始皇直接扼殺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自由思想運動,並直接導致了後來中國民主文化基因的缺失。
而歐洲的凱撒之死,卻給歐洲的古典民主、共和思想體制種下了寶貴的種子,古羅馬、古希臘的自由思想之光,才得以在文藝復興的時期萌芽和破土。
話題至此,點到為止。
-
5 # 我當作者那幾年
我認為不對!
中國幾千年來,哪個朝代對中國沒有影響?
影響最大的是周朝?秦朝??民國?
我認為當然不對,僅僅是我的一家之言,還請大家斧正。
1:我們的文化基礎是什麼?以儒家為代表的漢文化文明,而儒家在中華文明中正式走上殿堂是從漢朝開始的,延續了兩千多年一直延續至今。
別說儒家是春秋時候誕生的哈,其實春秋時期的儒家和後來的儒家完全就是兩回事兒。
有延續,但是更多的迎合統治者的需要。
2:隋朝絕對也對中華文明影響相當的大
科舉制度徹底瓦解了從漢末以來計程車族門閥政治,這種科舉選拔人才的方式對中國的影響又是幾千年啊。
關隴貴族、南方世家就是這樣一步步的被削弱的。終結了數百年門閥政治把持朝政的局面,一直至今。
3:清朝
明朝以前的臣子就是臣子,明朝廢除丞相之後的臣子就徹底的沒了地位。
到了清朝,臣子就變成皇上的家奴了。
奴才?呵呵。
說道影響,絕對有好的影響和壞的影響兩種,清朝不用太多解釋了吧。第一次中華文明在文化上的斷層,也不能說完全的斷層。在文化上的扭曲,在元朝最起碼沒有在文化上滅亡中華。
可是在清朝,那就不用多說了,完完全全就是歷史的倒退,讓中華文明落後了數百年。
禁錮思想,文字獄啊!
把中華文明的脊樑都打斷了,影響能不大嗎?
我們如果真的能趕上時代,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還真的不一定呢。
-
6 # 微塵語
一個嘻嘻哈哈的文人做起了歷史的評判者,按說是各抒己見,本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設前提的隨便說那個好、那個不好,難免有失嚴謹和公允。以我只見,從樹立起中華民族自信心,敢於向一切敵人說不,團結各民族力量,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復興——不屈不饒的奮勇前進,只有1949年以後的新中國才真正的做到了。帶領這個新生民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領袖,就是毛澤東——沒有之一,只有唯一。
-
7 # 董元奔古典情懷
不管時期長短,每一個朝代都有其存在的歷史依據,都參與了延續中國命脈和鑄造中國靈魂的歷史行為。如果割掉一段哪怕是短短的西楚霸王時期,都是難以想象的。如同人的五臟六腑無論大小少一樣人都不能存活一樣,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是不出好挑一個或幾個不重要出來的。
-
8 # 茵森森
如果真是易中天的看法,那麼易中天可以下崗掃廁所了,在講臺上要誤人子弟的。
一論政治:民國號稱“共和”,其實二十八年未曾“共和”至少不是“人民共和”,而是各地軍閥“共和”。
民國沒有推翻“帝制”,推翻“帝制”的是武漢城裡的“大清士兵”,是大清臣子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
孫中山有宣傳“共和”之功,有起義預推翻帝制的行動,而沒有推翻帝制的成果。起義失敗,孫中山敗走西方,武漢起義時候,他還在美國餐廳洗盤子。
帝制崩潰,也不可惜!可恨的是從此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國家命運比帝制更慘。
新軍閥打著“共和”的旗號,迷惑人民,人民拼死相助,打敗各路舊軍閥,最終造就一個屠殺人民的“蔣獨裁”。
“攘外必先安內”!然而,外敵不御,安內也無能!造反勢力“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勢”。民國衙門只為私利,罔顧民心所向,倚仗美帝槍炮,預一統天下!然而,歷史開了個大玩笑,三年解放戰爭,“蔣民國”從此謝幕!
二論科技:民國二十八年時間,科技在哪裡?
三論教育:普天下有多少文盲脫盲了?有多少大師學成於民國的大學?事實上民國的大師,年幼時都是在大清時期接受的“啟蒙”,年少時都留學海外。
四論壽命
五論經濟
……
一一論下去,民國是在是中華民族悲劇的一頁。
-
9 # 陳斯園
老易此說,一家之言。有道理,但無文化。
因為他的見解是從制度角度,而缺乏文化考量,還屬於傳統社會理論,而非新解。
單就制度而言,他也未必全對,因為周朝分封制,秦朝開始郡縣制,其實,周朝是封建王國,秦朝是封建帝國,管理制度不同,一樣屬於封建制度。
那麼周朝800年真的影響了中華人2000年嗎?
未必,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也是世界軸心時代,才真正推動了中國文化2000年發展。
因此,缺乏文化考量,必然有所偏頗。
而從文化角度考量,春秋戰國影響至今,以後還會百家爭鳴,才是中華文化原動力。
中華文化之花,盛開於宋:政治文明,經濟發達,文化成型,軍事也不弱。
究其原因,關鍵有二:一是延續隋唐科舉,文官制度形成,譬如司馬光、蘇軾等出身低微,卻能得到皇帝尊重;二是重文重商,譬如高薪養廉,譬如榷場交易。
和諧社會,已經形成,雖與金遼有過短期戰爭,300年間,以和諧為主。
元明清,迴歸秦之帝制,從文化角度看,不是進步,而是走向衰落,參照當時世界發展,自不待言。
老易說民國將影響以後中國千年,至理名言。
故,小子也有一家之言,
影響中國最大的三個時期:春秋戰國,宋朝,民國。
回覆列表
易教授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單拿這三個朝代出來呢?因為一是文化,二是社會制度。
首先我們說周朝為什麼重要?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習俗基本都是在周朝形成的,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文明核心,基本都是周朝時期形成的,從周公定禮,到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我們民族的思想基本上在周朝時就已經定型了,接下來的兩千年,不過是取取捨舍,修修補補。比如這其中的儒家,是後面統治中國兩千年的核心思想。唯一有變化的就是引入了佛教。
所以,中國的文化形成於周朝,是中國文明的根,如果把這個去掉,那中華民族就不能稱為中華民族。
再說秦朝,秦朝的功勞是很大的,也有一種說法,中國歷史是由三個短命王朝決定的,一個是秦,一個是隋,另一個是後周,這其中,以秦朝的影響最大。首先,秦朝完成了統一,使中國成為一個整體,而不是成為歐洲那樣分散的國家,秦朝又建立了郡縣制,建立了皇權集中的體系,此後的兩千年帝制不過是在這上面進行一些加強,比如隋朝的三省六部,開科舉,也是加強皇權的舉措之一。可以說,秦朝開啟了中國的帝國時代。它的影響力在於社會制度的確立。
那民國呢?民國處在一個大變動的時期,是中國被動跟世界接軌的時期,民國也出現了一大批的國學大師。最重要的是,民國終結了帝制,辛亥革命槍一響,中國就不可能有皇帝了。這是兩千年來的一大變局。
另外,民國也使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中走出來,沒錯,這個功能應該是民國的,咱不能抹殺掉,在民國時,中國就成為了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國際地位就已經大大加強。
從這三個方面說,這三個朝代對中國影響最大,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