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不慎墜馬,膝蓋受傷。哪知道,十二月初九日他就死於喀喇城,年僅39歲。得知噩耗後,順治皇帝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這是巨大的榮耀了。可是兩個月後,風雲突變,順治皇帝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掘墳拋屍,還將其開出玉牒。要知道多爾袞沒有兒子,這下他既沒有祖宗也沒有後世傳承了。
多爾袞到底為何落得此下場?他到底做了什麼?
表面原因——大不敬
順治八年(1651)二月,曾作為多爾袞貼身侍衛的蘇克薩哈、詹岱兩人首先揭發說,多爾袞生前私備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禁物置於棺內;又計劃率兩白旗移駐永平,謀篡大位。接著,鄭親王濟爾哈朗率諸王、貝勒、大臣共同上疏,列舉多爾袞一系列重罪,主要有:
一,皇太極逝世時,諸王大臣同心扶立皇上(福臨),並無擁戴多爾袞,惟獨其弟多鐸勸進;
二,多爾袞獨擅威權,不令鄭親王干預朝政,而以其弟多鐸為輔政叔王;
三,背棄誓言,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
四,親到皇宮內院,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挾制皇上;
五,逼死肅親王,納娶其妃;
六,批閱奏章,都用皇父攝政王名義;
七,違背情理,把生母入於太廟。
大不敬在古代是重罪,所以多爾袞死後被清算也可以理解。但當時的多爾袞已經是攝政王了,要想奪位早就奪了,何必等到今天?逼死肅親王豪格,我想最高興的應該是順治皇帝母子吧?這些罪名無非就是欲加之罪而已。多爾袞的遭遇其實就是一場政治鬥爭!
深層原因——清除多爾袞勢力
有人認為因為順治皇帝痛恨多爾袞,才有了這個舉動,那他在其死後追封多爾袞為皇帝是啥意思?沒必要嘛!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政治鬥爭,而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位皇太后——孝莊文皇后!
當時的順治皇帝年僅12歲,他懂個屁!他可不是其子康熙皇帝那樣的少年英才,不過是個媽寶男,其執政背後都是這位女強人在操控。你想想蘇克薩哈、詹岱有什麼膽子敢揭發多爾袞?別忘了,多爾袞的親弟弟阿濟格還活著呢!如果沒有實權人物支援,哪個人敢這麼做?
多爾袞扶持福臨當上皇帝,自己的權力也是如日中天,形成了龐大的勢力網,要想打破,必須從內部開始,蘇克薩哈、詹岱就是開口!之後多爾袞的黨羽,包括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伊圖等人都被處罰。這不就是政治鬥爭嘛!
說實話,沒有多爾袞,怎能輪到福臨繼位?皇太子活著的皇子有好幾個,為啥選了福臨,我想皇太后應該知道,至於後世傳說的“太后下嫁”,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入關後,滿人的這個風俗是讓漢人瞧不起的,只有讓多爾袞消失在歷史中才行!
你會發現,從順治到雍正三代皇帝,都沒有將多爾袞平反,因為順治和康熙都是孝莊皇后調教出來的,他們不敢,雍正自幼長在宮中,當時的太皇太后也還活著,他不可能不知道這老太太的想法。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寬仁”著稱的乾隆才恢復了多爾袞的身份,追諡為“忠”,這說明誰都知道多爾袞是被冤枉的,那場清算就是一場政治鬥爭。
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不慎墜馬,膝蓋受傷。哪知道,十二月初九日他就死於喀喇城,年僅39歲。得知噩耗後,順治皇帝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這是巨大的榮耀了。可是兩個月後,風雲突變,順治皇帝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掘墳拋屍,還將其開出玉牒。要知道多爾袞沒有兒子,這下他既沒有祖宗也沒有後世傳承了。
多爾袞到底為何落得此下場?他到底做了什麼?
表面原因——大不敬
順治八年(1651)二月,曾作為多爾袞貼身侍衛的蘇克薩哈、詹岱兩人首先揭發說,多爾袞生前私備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禁物置於棺內;又計劃率兩白旗移駐永平,謀篡大位。接著,鄭親王濟爾哈朗率諸王、貝勒、大臣共同上疏,列舉多爾袞一系列重罪,主要有:
一,皇太極逝世時,諸王大臣同心扶立皇上(福臨),並無擁戴多爾袞,惟獨其弟多鐸勸進;
二,多爾袞獨擅威權,不令鄭親王干預朝政,而以其弟多鐸為輔政叔王;
三,背棄誓言,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
四,親到皇宮內院,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挾制皇上;
五,逼死肅親王,納娶其妃;
六,批閱奏章,都用皇父攝政王名義;
七,違背情理,把生母入於太廟。
大不敬在古代是重罪,所以多爾袞死後被清算也可以理解。但當時的多爾袞已經是攝政王了,要想奪位早就奪了,何必等到今天?逼死肅親王豪格,我想最高興的應該是順治皇帝母子吧?這些罪名無非就是欲加之罪而已。多爾袞的遭遇其實就是一場政治鬥爭!
深層原因——清除多爾袞勢力
有人認為因為順治皇帝痛恨多爾袞,才有了這個舉動,那他在其死後追封多爾袞為皇帝是啥意思?沒必要嘛!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政治鬥爭,而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位皇太后——孝莊文皇后!
當時的順治皇帝年僅12歲,他懂個屁!他可不是其子康熙皇帝那樣的少年英才,不過是個媽寶男,其執政背後都是這位女強人在操控。你想想蘇克薩哈、詹岱有什麼膽子敢揭發多爾袞?別忘了,多爾袞的親弟弟阿濟格還活著呢!如果沒有實權人物支援,哪個人敢這麼做?
多爾袞扶持福臨當上皇帝,自己的權力也是如日中天,形成了龐大的勢力網,要想打破,必須從內部開始,蘇克薩哈、詹岱就是開口!之後多爾袞的黨羽,包括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伊圖等人都被處罰。這不就是政治鬥爭嘛!
說實話,沒有多爾袞,怎能輪到福臨繼位?皇太子活著的皇子有好幾個,為啥選了福臨,我想皇太后應該知道,至於後世傳說的“太后下嫁”,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入關後,滿人的這個風俗是讓漢人瞧不起的,只有讓多爾袞消失在歷史中才行!
你會發現,從順治到雍正三代皇帝,都沒有將多爾袞平反,因為順治和康熙都是孝莊皇后調教出來的,他們不敢,雍正自幼長在宮中,當時的太皇太后也還活著,他不可能不知道這老太太的想法。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寬仁”著稱的乾隆才恢復了多爾袞的身份,追諡為“忠”,這說明誰都知道多爾袞是被冤枉的,那場清算就是一場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