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牽蝸牛散步0318

    你要引起注意,儘快去大醫院做個檢查,嬰兒腿紋不對稱,如果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就需要及時糾正,超過1歲糾正效果基本沒用,越小發現,越早糾正越恢復得越好。這麼說吧,髖關節發育不良對孩子以後的運動是會有影響的,當運動員肯定是不可能的,正常的骨骼可以使用幾十年,有問題的骨骼可能十幾二十年就會開始各種關節炎疼痛,然後不能幹重體力活,我一親戚的孩子快4歲,因為摔跤去醫院拍片子,結果發現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醫生說已經錯過糾正的時間了,雖然現在沒影響,但做運動員沒機會了,然後還要注意控制體重,半年後複查,如果發現繼續往外長,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手術了!

  • 2 # 兒童骨科李旭博士

    意見:

    1.大腿雙側皮紋不對稱並不代表孩子患有髖關節脫位。

    2.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是由於遺傳、臀位產、捆腿等因素造成股骨頭與髖臼對位不良的一種疾病,在醫學上以往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小兒髖關節疾病,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6-8倍。

    3.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和嬰兒時期表現為:①關節活動障礙: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於另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②患肢短縮:由於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雙下肢不一樣長。③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臀部及大腿內側面板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數目增加。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深。

    4.幼兒期表現:①跛行步態:跛行是小兒就診時家長最常見的主訴,一側髖關節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身體來回搖擺,表現為走“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後突,腰前凸增大。②患肢短縮畸形:除短縮外,同時有內收畸形。③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正常的孩子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髖關節脫位的孩子常常晚幾個月,一般3歲到一歲半之間,甚至更晚。

    5.對於疑似髖關節脫位的孩子,可以檢查孩子是否具備臀紋腿紋不對稱、髖關節活動受限(髖關節外展受限)、雙下肢不等長、孩子跛行或者走“鴨步”等表面的症狀進行初步的診斷。以上的檢查不能僅透過任意一項確診孩子是否患有髖關節脫位,必須要透過全面詳細的查體加之B超或者髖關節的骨盆正位X片才能確診。

    6.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因年齡而異。①月齡小於6個月的患兒,是理性的治療時間,宜使用屈曲、外展支具,最常用的是Pavlik吊帶。常需佩戴6~12周,期間每2~4周複查超聲波及X線片,直到結果正常,可獲得穩定的髖關節。3~4周仍不能復位,可用手法復位。②6~18個月的患兒多可行手法復位,然後以人類位石膏固定,每三個月更換一次石膏,第二、三期則改為長腿外展內旋和短腿外展內旋位石膏。石膏固定的總時間為9個月。若復位不成功,則需手術切開復位。③8個月~3歲的患兒需要切開復位及行Salter骨盆截骨術,甚至要做股骨粗隆間旋轉截骨矯正前傾角。④4~7歲的患兒,一般需鬆解內收肌、髂腰肌以後,牽引骨頭達到髖臼水平,再行切開復位,可能需同時行Salter手術改善髖臼覆蓋。另外,在旋轉截骨術的同時,往往需做股骨縮短截骨術,有的還要做內翻截骨,否則骨盆截骨術後會使患肢過長或股骨頸外翻致患髖仍不穩。⑤8歲以上的患兒軟組織與骨結構畸形均較固定,採用臼蓋穩定髖關節或Shanz截骨術、Steele骨盆三聯截骨術或Chiari髖臼頂內移截骨術等姑息療法。

    7.這裡主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骨盆截骨術,並不能治療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充分軟組織鬆解、頭還納入真臼、關節囊形成術,從而使頭臼恢復同心圓關係,是治療髖關節脫位的前提和基礎。

    理由:大腿雙側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脫位臨床表現中的其中一點,並不能確診髖關節發育不良,有時候大腿皮紋不對稱有可能只是孩子過於肥胖而變現出來的一點。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的是髖關節脫位一定會有大腿雙側皮紋不對稱的症狀表現,但孩子出現大腿雙側皮紋不對稱並不代表孩子患有髖關節脫位。要確診髖關節不良還需要檢查孩子是否有以下的表現。如:是否出現髖關節活動度的受限,是否出現患肢短縮(雙下肢不等長)的情況,是否出現Allis症,當孩子學會行走時,走路是否跛行,呈現“鴨步”的狀態等等。要確診髖關節脫位不僅僅要依靠詳細的查體,還需要輔助孩子拍攝骨盆正位的X片才能確診。還有,4個月以下的孩子不建議拍X片,因為孩子月齡過小,拍攝X片對孩子造成的輻射傷害有可能是一輩子的,所以4個月以下的孩子我們建議他照B超進行髖關節脫位的輔助確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是否科學?你們是怎樣看待中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