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風月笑平生

    這首詩押韻上是符合漢樂府詩的風格的。樂府設立於秦。到漢初撤銷,漢武帝時為定郊祭禮樂,復設樂府。此時樂府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採集民間以及文人詩歌用來配樂在郊祭和宴會上進行演奏。

    既然詩文是從民間採集上來的,就確立了漢樂府詩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最大藝術特色那就是“緣事而發”的敘事性,漢樂府詩往往以具體事件作為敘述的物件,加上多從民間採集而來,語言也是平實樸素,因事抒情,以情感人。如名篇《孔雀東南飛》等等。

    再從音韻上來說,由於漢樂府詩多從民間採集而來,民眾的文化水平相對就不是那麼的高,所以也會時常出現不合轍押韻的情況。況且2000多年來音韻其實一直在變化,從上古音至中古音再至近古音,最後是現代漢語。由於音韻上的變化導致我們現代人在讀古詩時會有感覺不押韻的情況出現,如青山郭外斜的斜古音就讀xia(二聲),這也是我們讀詩時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 2 # 一支沉默的筆

    漢代連五言詩也才發展出來,尚不分平上去入,更沒有韻律之說。何況《上山採蘼蕪》是一首樂府詩,性質與民歌無異,這時候的句尾押韻只是為了讀來好聽,算得上一種最初的、難得的音樂審美意識,抑或是被採入宮廷後加工的結果。因此,漢樂府詩中能有部分押韻已是難能可貴,說它押韻有問題則是不應該了。

    真正有押韻規矩,是起於南北朝時期。齊梁間,中國詩歌形式出現重要變化,產生了新體詩。這是相對於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而言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始講究對偶與格律。而此時相距漢樂府詩,已是遙遙四五百年。

    永明年間,周顒發現了漢字的平、上、去、入四種聲調,詩人沈約等人又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提出作詩的八種毛病。由此誕生了“四聲八病”之說,儘管失之煩苛,且不夠完整,但在詩歌格律上邁出了一大步。永明新體詩揭開中國詩歌從自由的古體詩向格律嚴謹的近體詩轉變的嶄新一頁,後來又涇幾代發展,初唐時期才最終確立了格律詩的形式。

  • 3 # 北門猿

    可能有人會搞混一點,格律和押韻不是一碼事。

    押韻只要求偶數句的最後一字讀著順嘴就行,格律則是對每個字都有要求。格律一般說創始自南朝沈約,經過歷代人加工完善,到杜甫之後,所有詩體的格律完全確定。而押韻至少從詩經那年代就有了。

    這是很正常的事。是個起於民謠,民謠是人們在自然狀態下的創造,脫口而出,當然要押韻讀起來才暢快。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唱過的兒歌,比方“太陽當空照”什麼的,看看是不是都押韻。——因為這是讀出來的,押韻是基本要求。

    回到本詩,為什麼看上去押韻會有問題?因為語音不是一成不變的,漢朝時候字的讀音和今天有很大變化,和平水韻那時代也不同。所以不能用現在的讀音來反推過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穀雨養生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