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龔說勢
-
2 # 微觀正見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高速發展,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除了那些在田間地頭把傳統武術當作消遣的“武林隱士”們練練把式以外,誰會衝破諸多現實生活的阻力耗費時間和體力去一爭高低呢? 中國有散打運動、日本有柔道運動、南韓有跆拳道運動,除此之外,還有拳擊、泰拳、傳統武術、空手道、截拳道、法國踢拳、巴西柔術、合氣道、桑搏、忍術格鬥、相撲、卡拉里帕亞荼、艾斯克瑞瑪、班卡西拉、歐洲自由博擊、希臘羅馬式摔角、以色列格鬥術等等等等...
如果羅列下去,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種類繁多,但以上幾項都是世界公認的可以展開公開較量的搏擊對抗競技專案。
但搏擊高手是否僅僅出現在擂臺上,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持懷疑態度。常常聽人說“高手在民間”,那麼,民間是否有高手存在?
答案是肯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影視作品中眾多武林高手的浮現,李小龍的師父葉問逐漸被搬出了熒幕,我相信在這之前,認識他的人寥寥無幾。而其實在歷史文獻及現實生活中,當時稱得上一代宗師的大家比比皆是,只是沒有被搬出熒幕,不為人知罷了。
比如“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他一生擊敗本土及各國高手,據稱腿功堪比汽車動力,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武林中不虛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稱。
▲民國武林高手
隨著社會文明及各國體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各種體育賽事逐一被搬上擂臺,搏擊類專案因為其觀賞性較強,也經常出現在各類媒體的視野中。較為我們熟知的有散打,拳擊,跆拳道、空手道、摔跤等。而傳統武術在這裡扮演的是怎樣一種角色?
▲擂臺給了搏擊者榮譽和地位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傳統武術種類繁多,拳種從古至今不斷變化和演變,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一些不具有“文明性”的招數或者拳種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比如鷹爪功裡的挖眼,抓下體。再比如一些“陰招”,踢襠、封喉、襲擊後腦,反關節格鬥術等等,因為不符合現代社會對文明的要求,不會被搬上擂臺,更不會被髮揚和傳承,至少是見不得光的。
其次傳統武術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老可以欺少,少也可以打老。男女可以“授受不親”,甚至一個“小頑童”也可以和一個“老頑童”抗爭,這至少說明了一點,在傳統武術裡除去一系列條框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去發揮和發展這一競技技術,誰能肯定一個老頭的功力就不及一個青壯年,一個瘦子就打不過一個胖子,一個矮個就打不過一個高個,一個女的就打不過一個男的?
搏擊擂臺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對運動員年齡、性別、體重的要求就限制了這一點。
▲越來越多的人透過媒體瞭解到了擂臺上的搏擊比賽
再者傳統武術中的實戰技能可能並不符合搏擊擂臺的觀賞性要求。網上有一段影片是這樣描述一個少林高僧對決跆拳道高手的:只見高僧雙手伸出一高一低,隨著步伐的不斷挪移,快速躲閃和迴避跆拳道選手的腿攻,造成對方空耗一場體力,整場下來沒有什麼可觀賞性,試問這樣的比賽看起來有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可比性?
而具有觀賞性的武術套路則更多的被搬上了熒幕。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高速發展,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除了那些在田間地頭把傳統武術當作消遣的“武林隱士”們練練把式以外,誰會衝破諸多現實生活的阻力耗費時間和體力去一爭高低呢?
-
3 # 會跳舞的小蛤蟆
每個人對每個事物的認知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人的教育理念也是不同的,所以導致了人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但是作為一個華人來講,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要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而不是一味的去黑自己的文化。可能他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我們要在做好沒得自己的同時,應該發揚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產。
回覆列表
統治者實行文官體制,導致了“文官動一筆,武官走一七”。讓整個體制變成了一切以文為主,真正的武術家和門派,往往逃遁於崇山峻嶺之間,也只有那些地方,留存著一些武術門派。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神化武功技巧,於是真正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就是花架子。
真正的高人藏於山野之間,但是,可以這麼說,年輕的一代,完全丟了這些東西。因為練武太苦了,而且山野的武功太土了,所以,老人要求,年輕人不努力,就這樣而已。
(以上是根據自身親身經歷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