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機車從通勤工具逐漸轉變為「玩具」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問:

    從什麼時候起,機車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是什麼車型替代了機車?

    對於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汽車使用者而言往往會有這種疑問,能看到的機車從曾經的踏板、彎梁、跨騎,逐漸變成現在的休旅車、巡航車和部分追求復古味道的精緻踏板車。似乎機車已經變成了“玩具車”,實用價值似乎是很低了;不能否認在城市中確實是這樣,在鄉鎮農村還有些主打實用的彎梁車,但是機車的保有率究竟低到了什麼程度?

    這就要從機動車的保有量來判斷了,截止2020年的統計資料,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72億,其中汽車保有量2.81億;(3.72-2.81=0.91)億輛的機動車中還不僅包括機車哦,由此可見機車的保有量確實比較低,2020年的保有量新增似為826萬輛,比汽車的2424萬輛也是有很大差距的,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機車為什麼會逐漸冷門,是什麼替代了機車吧。

    城市道路-兩個因素

    1:公共出行的便利性決定了機車的熱度必然會降低。

    機車是一種既不能遮風、也不能擋雨,駕駛安全係數也確實比較低的車型,騎行全靠平衡感來穩定車身姿態,但是在雨雪溼滑路面騎行總很難控制車身;而且機車的發動機沒有隔熱板,夏季騎行時會感覺很燙。所以騎行機車並沒有很理想的體驗,作為摩友也只是喜歡“嘈雜中的靜謐”——也就是耳畔的風神和發動機的轟鳴掩蓋了背景噪音,能夠沉靜在自己的世界裡。

    然而喜歡這種感受的司機畢竟是少數,尤其是在特殊的天氣中;那麼如果公共出行足夠便利且通勤成本很低,為什麼還要風吹雨淋呢。

    2:DPI資料的增長決定了汽車必然會替代機車!

    近幾十年的國內經濟發展可以說是飛速的,不過汽摩這兩種曾經的大宗消費品的價格其實並沒有什麼波動;20年前的高品質機車也得五位數,汽車總也要一二十萬元,但是曾經的薪資只是從幾十元到數百元的標準,此時想要買一輛機車也需要長期的儲備。但是今天的優秀機車仍舊是萬元左右,汽車的價格還越來越低;可是DPI卻有了很多倍的提升,可用於大宗消費品消費的預算要高了很多。

    現在購買一輛汽車就像是很多年前規劃購買一輛機車一樣,那麼為什麼不選擇能遮風擋雨的汽車呢?所以汽車替代機車是必然的結果,這點在歐美日韓等區域也都有相同的階段性變化的出現,機車最終會成為一種“文化車型”。

    低速電車-兩種型別

    很多人對鄉鎮農村的印象還停留在“水泥路”和“拉板車”的階段,其實到現在的農村看一看會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了。村村通的公路修的幾乎沒有死角,鋪裝道路的上也總會有“農村公交”或“城際公交”;這些公交車的班次並不少,等待的時間也不是很長,而跨度卻能有幾十到上百公里。

    長途通勤不再像曾經那麼麻煩,而且成本也是很低的;所以日常代步也就不需要燃油機動車,選擇續航里程能覆蓋周邊生活與工作區域的電動車即可,也就是隨處可見的兩輪電瓶車。只有仍舊要選擇燃油動力機車通勤,有這種交通工具務工的使用者才會堅守機車;不過隨著新車的價格逐漸下探,以及二手汽車評估與銷售的逐漸規範,價格低廉的二手汽車又在逐漸替代機車。

    「低速電動汽車」將會進一步縮減機車的市場份額,在九月份即將退出低速車的國標;車輛按照國標生產即可滿足登記註冊、投保車險,以及持駕駛證正常駕駛的標準,這些車未來當然是能夠享有路權的。那麼這種價格主攻2-4萬區間的電動汽車,必然會成為補償公共出行盲區,成為真正“老年代步車”的理想選項。

    所以未來即便是電摩也會越來越少,兩輪車會以新國標電動腳踏車為主,燃油動力機車為輔,四輪低速電動汽車成為熱門車型;而入門級燃油動力或混合動力,會隨著DPI的進一步增長加速取代油動機車——記住一點,除了極少數騎行愛好者以外,以機車通勤的使用者並不喜歡騎行,還是遮風擋雨的汽車能讓人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 2 # 淡泊風中雨

    機車具有速度快,續程長且到處都有加油站,再遠的路無憂。而電動車則不行,在回來時怛心電量不足,街頭快速充電不僅傷電瓶而且充不足。隨著私家車普及以及公交便利化,城市禁摩等阻礙了機車產業發展,因此機車從當年輝煌走向如今蕭條必由結果!

  • 3 # 摩旅師兄

    題主問:為什麼現在機車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是什麼代替了機車?

    你好,我是隻騎車不研究車的師子,我來聊幾句我的看法。

    以機車作為代步工具或外出旅行交通工具,這個歷史是非常早的。但是這個歷史傳統的“鐵疙瘩”,怎麼就越來越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了呢?

    首先來說,為什麼機車現在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其實機車也很納悶。

    機車淡出生活要追溯到1985年,這一年是禁限摩的起點。可能是因為當年的製造技術或安全措施存在問題,也可能是為了節約更多管理成本,採用了一刀切的手段,造成機車這個平民出行方式被迫退出部分地區的大小街道。這裡補充一個問題,就是在1985年之前,機車的歸類和相關規定都已經比較完善了。

    以後由於機車受新時代影響,行駛區域受限,造成部分地區無法選擇它來作為出行工具。同時受影響的就是相關的規定和常識,隨著時代的淡化,造成越來越多的人自然化成為盲區。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人還停留在機車價格一兩千的過去裡。可能覺得騎機車很沒面子,開個二手Alto都要在機車面前昂首挺胸。他們並不知道現在的機車並不比汽車發展慢。

    可能猶豫這些原因造成一部分人無法選擇,或者說不認識機車,造成機車從生活中淡化。

    至於第二個問題:是什麼代替了機車?

    如果非要說的話,可能就是電動腳踏車了,師子個人感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並不算是被替代,而是無奈之舉。也正是這種所謂的替代,再次把機車惡化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人認知裡把電動腳踏車和機車放在一起,造成了電動腳踏車的罪行也算在了機車的頭上。但是這裡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由於對汽車的嚴格管理,衍生出了老年代步車,奇怪的是所謂的老年代步車的罪行好像並沒有被汽車戴上。

    再說幾句,現在也談不上機車淡出生活了。因為最近幾年機車市場正在不斷升溫,在非禁限摩城市,現在選擇機車作為日常出行,或自駕旅行的人們也是越來越多的情況。

  • 4 # 鴻哥房車簡生活

    這個問題是睜眼說瞎話!機車的春天才剛剛開始。到到街上看看,從小排量到大排量,從進口到中中國產新產品層出不窮,摩友的選擇越來越多,換車也成為常態,不想過去,一車騎十年。你不騎機車不代表別人不騎,不要胡說。

  • 5 # 兔機車砸斯基

    電動車啊。。

    同樣兩輪代步工具,機車最大優點就是續航,但很多人一天出行幾十公里絕對夠了,電動車電量可以滿足。

    電動車還有價格便宜,使用成本低,補能方便(不是快,是方便,在家就能充電,不用特意去加油站),不需要駕駛本,可以違法(應槓就別說了,我騎電動車的話回闖點小屁紅燈,機車的話就不敢了)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政策因素,大城市很多禁摩,對電動車雖然也有管理,但相比機車寬鬆了不要太多。

    另外同樣滿足A-B的需求,開車(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公交地鐵(成本低 不用自己開)都一定程度替代了機車。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很多城市機車越來越熱,比如我再的北京,一方面很多人因為購車限制沒有購車資格,但出行需求一直存在,所以轉戰機車;另一方面,機車出行成本低,方便。確實也讓一些人放著車子不開,選擇騎機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用汽車上高速怎麼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