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東坡居士zsz

    古代比較常用的是:石、鬥、升。之間的換算是簡單的十進位制: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用的是鬥,一般士大夫或更高的官位的俸祿都是用石來衡量。

  • 2 # 朗風習習

    “度量衡”名稱源自《書•舜典》“同律度衡”,是計量長短、容積和輕重的統稱。

    量器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計量產生最早,它的單位名稱也最複雜。

    《漢書.律曆志》曰:"量者,龠、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

    《律曆志》中的五種量器是從小到大,龠(yuè)最小,兩龠為一合。最大為斛,過去地主向農民收租時就用這種斛來計量的。

    根據《考工記》記載,戰國時期的“慄氏量”是中國最早的標準量器。這件標準量器包括升、豆、鬴三個容量單位。這個器具已經不在,但《考工記》裡詳細記載了製作這件量器時,冶煉青銅和鑄造的技術條件,以及所包括的各個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後世的“新莽嘉量”也是根據它製作而成。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單位制和度量衡器具系列都有所不同。量米的器具單位秦國是升、鬥、桶;魯國為釜、庾、秉;齊國為升、豆、區、釜、鍾;魏國為斛、鬥、益。秦、燕、楚、三晉的權衡單位為石、鈞、斤、兩、銖、累、益、齊等。在一國之內,新舊單位量制也很混亂。

    後秦始皇用武力征服了各諸侯國,統一了全國度量衡,並在《秦律》中嚴格規定了容器和衡器的允許誤差範圍。從而促進了計量器具的規範和標準化。

    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了一種標準量器“商鞅銅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為升”。這是現存最早的標準量器,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公元九年,王莽在新朝建立時期,用銅製作了一種新的標準量器,稱為“新莽嘉量”。頒行的標準量器,以龠、合、升、鬥、斛五量具備,故名“嘉量”。

    新莽嘉量的製作材料是銅,因此,又稱“新莽銅嘉量”,新莽嘉量外形似一個容器,由劉歆根據《考工記》中,對慄氏量記載的基礎上的再創造,所以又稱劉歆銅斛。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讚譽新莽嘉量為“曠世瑰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朝以後,許多地方官吏為了多收農民地租糧食,自置了比國家標準容器大的“大斛大斗”。

    清朝前期,康熙親自制作了一種“漕斛”,是用來收兌漕米的量器。一斛相當於五斗。清 朝魏源有詩《江南吟》曰:“洋銀價高漕斛大,納過官糧餘秸秷。”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一些比較著名的量米工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的寶劍真的能做到“削鐵如泥”嗎?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