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週六六

    削鐵如泥,這是一個誇張的說法,現實中根本不不可能存在。

    鐵的密度和硬度遠遠超過泥土,無論如何去削,都會產生巨大的阻力。

    我們可以假設,即便有一種硬度遠遠超越鋼鐵的好材料,製成了鋒利無比的刀劍,能夠切削鐵器而不捲刃不崩口,但是所削的鐵起碼有阻力吧?能像泥土一樣輕鬆而過嗎?

    別說削鐵了,削竹木材,都會遭遇極大阻力,不可能像是泥土一樣輕鬆。

    削鐵如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時期。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

    英勇善戰的趙子龍奪來寶劍,砍斷了曹兵很多兵器。這只是小說家的誇張之詞。

    誇張不是錯,你要是信真了,就上當了!

  • 2 # 歷史轉身

    “削鐵如泥”是古人對寶劍的最高評價,也是鑄劍者的終極追求。中國古代十大名劍:軒轅劍 、湛瀘劍、赤霄劍、太阿劍、龍泉劍、干將劍、莫邪劍、魚腸劍、純鈞劍和承影劍,是否都能達到削鐵如泥的要求呢?

    古人眼中的鐵:此“鐵”非彼“鐵”

    劍作為古代短兵之一,備受古王推崇,而古王皆有君子之氣,所以在古人眼中,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寶劍

    古人評價一把劍的最高標準,通常用的詞語是削鐵如泥、吹髮可斷、斬人無血。能達到削鐵如泥標準的古劍極少,《三國演義》中的青釭劍算一個。《水滸傳》中楊志祖傳的寶刀,儘管是刀不是劍,我們姑且也算一個,畢竟人家做過成功的實驗。

    但是古人眼中的“鐵”,和我們現代人眼中的鐵完全是兩碼事。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裡面就說:“五色金也。凡有五色。皆謂之金也。凡金之屬皆從金。”意思是說古人眼中的“鐵”是一個泛稱,金、銀、銅、鐵、鋁都可以籠統地劃分到鐵這個大類當中。

    正常的鐵,莫氏硬度一般在4.5左右,而銀和銅的莫氏硬度就低多了,大概只有鐵的一半。古代人們檢驗銀元寶的成色,通常用牙齒咬一下。可見,如果用古代的寶劍去削金屬銀,還真能達到“削鐵如泥”的程度。

    楊志賣刀

    《水滸傳》中楊志在大街上賣刀被牛二刁難時,削的也不是正常的鐵,而是20個疊成一摞的銅錢。一刀下去,剁成了兩半。

    同樣是鐵,硬度大不一樣

    按照含碳量的不同,鐵可以分為生鐵、鋼和熟鐵。生鐵的含碳量超過2%,鋼的含碳量介於0.05%-2%之間,熟鐵的含碳量低於0.05%。含碳量越高,鐵的硬度就越高,因此生鐵的硬度是最高的,鋼次之,熟鐵的硬度最低。

    寶劍

    古代冶鐵技術有限,古人煉出來的鐵通常都是熟鐵。用熟鐵作為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碳的含量就可以打造出鋼。如果鍊鐵爐中的溫度足夠高、冶煉水平足夠好,古人就有可能冶煉出生鐵。

    那麼古人用生鐵鍛造出的寶劍,用來削熟鐵就很得心應手了。在這種情況下,古代的寶劍“削鐵如泥”自然也能做到。

    削鐵如泥

    以前我們經常在大街上看到擺地攤賣菜刀的,通常能吸引一大群人前來圍觀。小販們打的噱頭就是“削鐵如泥”。只見他拿起自家明晃晃的菜刀,再找來一根長長的鐵管,用菜刀削鐵管,毫無壓力,真的削鐵如泥。小販沒有告訴圍觀群眾的是,他找來的鐵管其實是很軟的熟鐵。

    最高標準下的“削鐵如泥”能否實現

    削鐵如泥

    理論上來說,只要壓力夠大、硬度夠高,什麼都能削。現實卻是,即便放在金屬冶煉工藝和鑄劍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也沒有人敢聲稱自己的寶劍削鐵如泥,原因就在於“削鐵如泥”的標準太高了。

    按照字面意思,“削鐵如泥”表示刀劍切削鐵器像切泥一樣的容易。事實上,“削鐵像切泥一樣容易”比拿菜刀剁肉餡還難。

    所以,最高標準下的“削鐵如泥”極其困難,甚至連做實驗的記錄都很少見。不過在鑄劍技術發達的日本,Discovery和當地的一檔電視節目專門做過一個實驗。

    在實驗之前,先測定一把槍支的最大射程,然後在槍支最大射程的臨界點,放置一把日本刀。在刀的側面放置一臺高速攝像機。

    削鐵如泥實驗

    實驗開始後,日本刀被直立向上固定住,刀刃對準槍口方向。然後用槍支射擊刀刃,高速攝像機完整地記錄下來了這一全過程。工作人員透過慢回放發現,槍支射出的子彈沒有對刀刃造成任何傷害,子彈本身完美地被切開,而且一連切開了七發子彈。

  • 3 # 長沙老牛老師

    古代的戰略裝備是甲大家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為啥,就是因為它有極強的防劈刺能力。

    故而可以從此推斷,類似的刀,寶劍,矛在甲面前是效果極弱的。削鐵如泥不現實。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中國寶劍因為劍體結構單薄,非但別想削鐵如泥,反而基本沒有什麼戰場實戰效用,近似某種禮器或防身型武器。

  • 4 # 李勉9

    鐵,其實硬度並不高。

    我們接觸的其實很多都是鋼,尤其是高碳鋼硬度更高。鋼其實是鐵碳合金,增加了碳之後,才會變得比較硬。

    一般我們見到的鐵,就是一般的鐵絲,是比較軟的,用鋼鉗子就很容易剪斷,甚至有時候,一些人急了,咬一下也能咬出印子,順著印子來回折幾下,就斷了。

    像我這樣的維修工,幾乎很少用鉗子去對付鐵絲的。一般是放在某個角上,用錘子打一下就斷了,就算是身邊沒有錘子,拿著什麼都可以打斷的,當然除了拳頭。沒有鋼,用磚頭去錘斷都行。

    看到了吧,其實鐵真的是很軟的東西,我們不要想象成鋼了。就算是鋼,含碳量不高,還是不硬,一般的八毫米一下的螺紋鋼,我們也能輕易弄彎。

    比較硬的,就是我們用的銼刀了,別說鐵,就算是鋼,我挫一搓,鋼粉子都會不斷落下來的。

    或者說車工用的車刀,一般的鋼也是直接碾壓的,更不用說鐵了。

    所以,只要你有一把硬度足夠的鋼劍,剁斷鐵絲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就是鋼絲繩,也是可以剁斷的。

    實際上,你可以用尖尖的銼刀,揮動起來,扎向白鐵皮。完全直接劃破。

    回顧一下重點,鐵是很軟的,鋼才硬,才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多數老年人不喜歡坐地鐵卻喜歡坐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