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科普

    二十四節氣,作為農民來說在熟悉不過了。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農民種地是看太陽種?還是看月亮種?我們知道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為主的,陰曆是以“月相”變化為主的。但是,陽曆和陰曆都是有缺陷的,陽曆不能夠體現“月相”的變化,而陰曆又不能體現出四季的變化。

    這讓農民咋種地,是看太陽還是月亮?所以,古代曆法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明了農曆和二十四節氣以及七十二候,它能反映季節變化,指導農事活動,這樣農民種地就不用管陽曆和陰曆的事了,只要按照二十四節氣來種就可以了,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老祖宗透過長時間的記錄發現了一些規律,形成了很多農諺流傳了下來。很多農民朋友對這些農諺嗤之以鼻,並表示現在誰還看節氣來種地。即使你不看二十四節氣來種地,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農諺還是飽含智慧的,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個字,卻是長時間勞作結合氣候變化的總結,字字珠璣,指得被傳承。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2022年“立春”的交節時間2022年2月4日04點50分36秒,農曆壬寅年正月初四,是在清晨了。立春在農村被稱為“打春”,意思是說春季的開始。2022年的“打春”的時間是在“六九頭”,和“五九”尾只差一天,但是,卻有早春和晚春的差別。

    老輩人透過長時間的記錄和觀察,發現立春的早、晚,會對應後期的天氣變化,能夠影響莊稼的生長。例如,農諺“春打六九頭,吃穿都不愁”,“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別看只相差一天,也是早晚之分的。

    一、春打五九尾

    “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怎麼立春在哪一天,還和要飯的扯上關係了?你別說,還真有關係!如果,立春在五九尾的話,來年地裡的莊稼就會受到影響。其實,說的是春季發生了倒春寒,越冬作物和早春種植的作物受到凍害,造成死苗減產的情況。

    現在,影響已經不是那麼大了,我們有了更好的防凍措施,並且,有更先進的預警資訊,能夠更好的防災減災。但是,在古代是農耕社會,農業技術水平要比現在差得多,要靠天吃飯,旱澇都會導致絕收。即使發生輕微的自然災害也會造成糧食減產,沒有多餘的糧食,老百姓就會捱餓,老百姓都捱餓,就別說叫花子了,就算跑斷腿也很難要到吃的。當然,這種說法是很誇張的,就是想表達,立春在五九尾就會造成糧食欠收。

    還有農諺“春打五九尾,耕牛張大嘴”,不過對這句農諺,爭議是比較大的,因為它能表示三種意思。一種是春打五九尾,來年糧食豐收,老牛的草料準充足,能夠放心張大嘴吃草;一種說春打五九尾,來年莊稼豐收,收穫的時候,牛累的張大嘴喘息;還有一種說法是,春打五九尾,來年春季比較乾旱,田間土地旱的比較硬,老牛累的張大嘴喘息。

    這句話明顯是有地域性的,不同區域表現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也說明這些老話拿到現在的氣候條件是不能夠全信,還是要看好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範措施。

    二、春打六九頭

    農諺“春打六九頭,吃穿不用愁”,這句話的的意思是“立春”如果在六九頭一天,那麼來年莊稼的收成就會非常好,老百姓糧食多,吃穿都用擔心。所以,老輩人認為“春打六九頭”是好的兆頭。

    其實,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完全依靠農諺來種地,但是我們可以吸取一些還比較適合現在的,加以利用,為我們現在的糧食生產做貢獻。我們現在農業上的手法更多,對天氣的預判更準確,並且我們面對自然災害防範的方法也更科學,還是能夠避免大幅減產的。

    三、對於立春的早、晚,也有以在春節的前後作為參考的

    我們知道,立春如果在春節前,溫度的提升也會相對來得早,不會發生倒春寒的情況。如果,立春晚,春天氣溫回升的晚,春天就會相對冷一些,對莊稼返青和早春作物生長都是不利的。所以,老話說“早春收,晚春丟”是有道理的。

    由於立春對應農曆的時間不是固定的,有的時候在春節前,有的時候在春節後。所以,把在春節前的立春稱為早春,春節後的立春稱為晚春。

    四、對立春的早、晚,也有以交節時間作為參考的

    2022年的立春時間是2月4日04點50分36秒,是在清晨了。按老輩人的說法,立春在當天0點~12點之間交節,為早立春,在12點~24點之間交節為晚立春。今年由於是在清晨交節,所以,是早立春。

    五、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

    這句話意思農民朋友一看就明白了,意思是說,如果,今年立春是“早立春”那麼明年的莊稼長勢就比較好,就會有好的收成。如果,今年是“晚立春”,那麼就是不好的兆頭,莊稼長勢可能不好,糧食可能會出現欠收,會發生捱餓的情況。

    其實,這些老話表達的意思有一些是相互矛盾的,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咱們國家幅員遼闊,每個地區的氣候有所不同導致的。

  • 2 # D東哥

    大家知道,今年立春的準確時間為2月4日凌晨四點五十分三十六秒,這就是“早立春”。有這麼一句諺語“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這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說的是一年中如果立春時為“早立春”,說明這年的莊稼長得就好,是個豐收年,但如果是“晚立春”,那莊稼長的就差,會出現歉收,就可能會出現有人捱餓的情況。這麼說有道理嗎?下面就來探討一下。

    一、早立春堆谷

    早立春堆谷,如果立春早,說明今年的糧食就會豐收。那麼為什麼說立春早和農業糧食豐收有關係呢?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春要早打,秋要早立”。是說春天來得越早越好,也就是早立春好,而秋天立秋越晚越好。

    說起這個諺語,那可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透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現在雖然時代變了,有些諺語己不適合了,但有些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對今天的農業生產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

    早立春堆谷,道理講得非常明白,那就是春天來得越早,對農業生產越有利,糧食的豐收就多一些把握。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立春得早,說明大地回暖,氣溫高,田地裡的冰雪融化得也會早一些,有利於春播,也對過冬的農作物的復甦、生長有利。

    所以,在農民看來,這就是風調雨順的象徵,那麼到了秋季,就會有糧食的大豐收,豐收了,糧食自然就能夠堆成山。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立春早有時也有不利因素,就是可能會有“倒春寒”,倒春寒,天氣變化無常,經常伴著雨雪襲來,這對農作物可不利,有時會使農業遭受而重大損失,農作物收成也會大幅度減產。

    所以,在立春早的年份,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同時更要注意隨時到來的嚴寒和雨雪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嚴重影響。

    二、晚立春堆人

    晚立春堆人,說的是如果立春晚的話,對農作物就會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糧食收成減少,就會有人吃不上飯,這在過去確實會餓死許多人。堆人是誇張的說法,表示會造成許多人餓死,屍體一堆堆的。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過去農業技術不發達,農民基本上又是靠天吃飯的。而農業生產和一年中的節氣是密切相關的,什麼節氣幹什麼?都是自然規律決定的,一旦打破了這種規律,農作物生產就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晚立春,說明冬季還遠未結束,氣溫回升得慢,農作物復甦的也會慢,這樣一來,農民的春季播種也會晚。晚了,就容易耽誤農時,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而且晚立春,發生倒春寒的機率也相對會高,在倒春寒會的影響下,農作物的播種及冬小麥的返青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剛播的種子可能會發黴腐爛,不能生長,返青的冬小麥受到嚴寒的摧殘,也會凍死或不能正常生長,這樣到了秋季糧食收穫時,產量必定會減少。沒有了糧食,就會有很多人捱餓。

    但“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這個諺語說的是過去,是很有一定道理的。而今天,一些不利影響雖然還會有,但己影響不大,我們完全依靠科技的力量來改變這一切。目前,農業科技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我們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飯碗已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要吃飽吃好,我們要靠勞動,靠農業機械化,靠先進的農業技術來發展農業生產。今年是早立春,可以說天氣條件對我們很有利,只要我們加以科學施策,我相信,今年的農業生產就一定能夠取得豐產豐收,達到“早立春堆谷”的目的。

  • 3 # 狼煙一九三一

    所謂“立春”是指春天的開始。立春是從農曆冬至開始排九天,至第六個九天的第一天稱,春打六九頭,又有“六九、七九河邊看柳”意即冬天已去,從立春這一天開始,萬物復甦,標誌著春天的到來。農諺“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這是古人在靠天吃飯時的一種被動反映,因為如果立春早,農作用的生長期會延長,莊稼成熟期長,曬穀的秋陽也會長,收穫就有保障!反之如果立春晚,莊稼的生長就會受影響,收割後的打曬收藏就沒有了保障,這是我們先人總結的生活經驗有一定道理,至於“堆人”不過是誇大其詞,引起人們注意要及時收割,莫浪費時光的的一種警戒而已,沒有科學道理!

  • 4 # 豬豬麻麻愛生活

    關於立春,農村諺語“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你覺得可信嗎?這個諺語流傳了這麼久,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立春(有的地方叫打春),就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會在立春這一天,用犁做一個牛,然後用鞭子抽打春牛,意思是春天來了,讓牛下地耕田,因此把立春也叫打春。

    立春不僅僅代表著春天的到來,也代表了一年農事的開始,特別是在中原的一些地區,立春有著特別的意義。在民間有句老話,叫“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新的開始,新的希望。並且,從立春形成的自然條件來看,隨著地球的自轉,立春前後的氣候變化是比較明顯的。立春節氣的到來,說明天氣不再寒冷,萬物復甦,人們也紛紛開始了春耕生產,大地一片欣欣向榮。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下,透過人們的辛勤耕耘,一定會獲得好的收成,這就印證了“早立春堆谷”。

    “晚立春堆人”,說的是立春晚,氣候不好,如果再不勤勞,那麼肯定就不會有好收成。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儲備應對各種困難和災難,可想而知,後果會如何?

    當然,關於立春的諺語還有挺多的,大都表達類似的意思,比如:“年前立春年後暖,年後立春二月寒”,“春打五九尾,白米堆成堆”等。其實都是人們對新的開始的美好寓意,春天來了,我們需要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新的目標,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 5 # 冷泉26

    農村諺語,真的可信嗎?

    人們都說,農諺,是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耕作經驗,對於指導、預測農業豐收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那農諺說 : “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這句農諺什麼意思?

    我理解這句農諺說的是如果這一年立春比較早,這一年一定會大豐收,稻穀成堆,豐衣足食。而如果這一年立春晚,糧食將會欠產,人就會捱餓。那今年的立春是早還是晚?糧食收成會怎麼樣?

    對於立春的早晚,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解釋。今年的立春,準確時間是臺北時間2月3日晚上10點58分39秒。從月份上看,今年的立春,是在春節以前,年前立春,應該是“早立春”。但是如果從時間上看,白天立春,是早立春,而晚上立春,就是晚立春。

    今年立春恰好是晚上10點58分39秒,晚上立春,應該就是屬於晚立春了。如果是從立春時間上來解釋立春的早晚,那就是說,今年的糧食產量不會豐收了。

    不過,這裡要說的是,農諺,是在中國小農經濟時代,靠天吃飯的產物。那時候,有些農諺,確實是可以作為農耕和產量的推測依據。但是現在,中國的農業生產科技大踏步的發展,很多農業技術都是世界領先。實踐表明,前幾年那麼多的自然災害,中國的糧食產量都獲得了大豐收。很多豐收年景,也是時間上的“晚立春”,但是基本都沒有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按照月份來解釋,今年的立春,是在春節前,屬於早立春。就是大豐收的年景。那就更不必擔心糧食欠產了。

    對於今年的立春,因為不同的解釋產生的答案就不同,關鍵就是想預測今年糧食的收成是否豐收。

    上面說過,現在已經不是小農經濟靠天吃飯的時代了,人們對於農作物的管理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首先是要選擇優良品種,品種選對了,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就是水肥的管理,最後就是控制病蟲害。過去那種種下去再不管了的做法,早已經不存在了。做好上面三項,農作物想不豐收都難。

    大家認為,我說的對不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以後想找個地方自己呆兩天,能去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