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股市隨筆

    工人持企業股份或股權收益來降低貧富差距,從而實現資本平均分配的目標,在目前的生產體制下——不可行!

    這種透過分散企業股權,達到資本平均分配的思路從本質上說就是均貧富的古老套路,這個方向經過歷史上無數次的社會實踐來說,沒有成功的可能。

    員工持股可以獲取相應的股權收益,並且可以把企業和員工的利益緊緊聯絡在一起,這個出發點是有利於企業發展壯大的。但由此來降低貧富差距達到資本平均分配的目的,就是念歪了經(相信題主說的企業股份不是指國企,由於中國國企的資產所有方是國資這個特有屬性,國企的員工持股呈現福利性質較多,所以這裡不做討論)。

    首先,企業的股權分配上可以肯定的是出資方掌握能控制的股權,不然自己出錢讓大家平均分配股權,然後自己喪失掉法律意義上的決策權,那這就不是做企業,是做慈善了,這還不如把錢直接分給大家更好。所以企業的股權分配上天然就具有差距之分,一旦企業盈利,這個股權差距自然也成了收入差距,那透過股權收益來降低貧富差距的想法自然就不能實現了。我們去看所有的上市企業,不管是在中國、香港還是美國上市的,收益最大的是不是大股東?其中員工持股的公司中大小股東之間的差距是怎麼樣的?

    其次,員工以什麼樣的方式獲得什麼樣的股權是要關注的。自己交納一定的資金獲得還是透過工作努力企業獎勵獲得?獲得的股權性質是什麼樣的?員工股權能不能買賣?這些問題對於提升企業效益,實現資本增值具有指導意義。我們都知道企業股權有優先股和普通股之分,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分,有原始股和期權股之分不一而足。如果簡而單之的認為股權平均分配就實現了資本的平均分配,那這個企業離破產就不遠了。員工持股的根本目的不是來均分資本,是設計出合理的員工股權激勵方案以最大化企業價值才是根本目的。

    再次,現代股份公司產權關係的特徵是資本所有權與控制權(經營權)的分離,而員工持股是調節企業內工人、企業家與資本家之間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並沒有對現今企業產權制度、分配製度和管理制度達到革命性的變化。所以在這樣的資本框架結構下,透過員工持股進而改變貧富差距實現平均分配的目的,是不可行的!

    題目提出的理想其實包含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踐行者所追求的目標。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商會會長約翰·斯通在 《不受限制的美國》一書中,就首次提出了“人民資本主義”這一概念。該理論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 所有權分散論。認為在目前資本主義條件下,私有財產的分配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私有財產已經轉入人民群眾手中。(2) 經理革命論。認為資產所有者在管理企業方面已退居次要地位,領導權已經集中到技術生產知識界手中。(3) 收入革命論。認為在國民收入的分配方面發生了深刻的革命,工人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日益增加。 “人民資本主義”一推出就風靡世界。在中國的股份制改革程序中,這個理論對中國的改制研究產生影響。但我們要看到時間過去了這麼久,該理論的組成部分中核心元素是否實現,員工持股是否帶來了財產和領導權的轉移?結論是——工人持有少量股票並不能成為資本家,“人民資本主義”論者抹煞了事物量變與質變的差別,只有擁有達到了控制額股票量的人,才是真正的資本家,而工人以少量股票取得有限股息,這與在銀行裡存款取得相應的利息沒有什麼差別。

    最後,按照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以後產生的“5G”、區塊鏈等革命性科技一定會大大推動生產力發展,所以必須對現階段中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特別是經濟體制中不適合生產力的方面和環節進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優越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是我們國家在繼續大力深化改革的原因所在。一旦中國的生產力達到一定高度,國家的分配體制必將發生重大變革,那個時候,透過社會主義體制優越性來達到資本的平均分配目標就可能實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跨界歌王》婁藝瀟被遺憾淘汰,卻又被唱片公司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