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苑說史

    一般孩童三四歲入學,開蒙時用的書籍,一般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字數不多,內容淺顯的書,一方面教孩子認字,一方面也學一點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一階段的主要功課是認字、寫字!

    而後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之後,開始上學習《笠翁對韻》、《廣韻》、《爾雅》、《說文解字》等等,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只是儲備了可以學習一些深奧的知識了。

    這個時候就要以四書五經為基礎,學習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無所不包,這些非得十年寒窗甚至一輩子勤學不輟不可。其學習順序,首先是四書,按照《三字經》的排序,是先《論語》、繼《孟子》、再《中庸》,後《大學》;再來是五經,詩、書、易、禮、春秋的順序來學習。

    在這裡必要說一下古代人學習到論語、孟子、中庸的階段必須要在其中選一段文章作為以後立身處世之根本。以後做人做事所有的準則都會在裡面尋找,在做事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時候也會在這篇文章中尋找自己的行為準則。

    比如“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慾聞。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這是《原道》的中篇!書中的意思是“先生,書中說古有四民,指的是士農工商,現在我們有六民,也就是士農工商再加上和尚,道士。這樣一來種地的人就少了,做工的人就少了,經營買賣的人也就少了,而坐享其成的人自然就多了,工商農自然付出的也就比以前多了,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天下就要大亂了?百姓就要造反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 2 # 驊驊影視金曲

    答:古代讀書人從發矇開始像是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四書五經什麼的,但是應該遠遠不只這些,還有古代文化人琴棋書畫皆精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個人的興趣書籍,他們從上“學前班”開始,發矇教材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後從論語開始背誦五經、四書,然後開始講解經義,一直到太學,也就是鑽研經義,只不過程度不同.我說的是明清時代的,在之前就不清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不明白一個事,30多歲的人了上班月收入5000左右,為啥不選擇創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