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號實驗室

    這個問題問的好,但凡是被選上作為閱讀理解的文章,那麼其實和作者的關係就不大了,你會發現,文章後面所問的問題,其實有的時候作者根本不是那樣想的。

    還記得浙江高考閱讀理解中的《一種美味》的問題:魚眼睛詭異的光指的是什麼嗎?文章作者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標準答案沒出來,我也不知道我要表達什麼,結尾有什麼意義。

    作者表示,自己在最後之所以這麼寫,只是突然覺得挺好玩,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這說明了什麼呢,就是但凡被選上了,成為閱讀理解的文章,它的層次就被命題人拔高了,相當於二次創作了,這個文章的主題,明線暗線,想要表達的東西,都是為了考試服務的,有的可能和作者想表達的一樣,不一樣的,哪怕是作者,也是做不出來,或者寫出來也是不被認可為正確答案的。

    所以說,這些閱讀理解出現在試卷上的目的只是為了考學生,是應試教育的一種產物,不必過於糾結說:這個問題,哪怕是作者也不知道吧。

    因為,作者的確不知道啊。

  • 2 # 清華博士的學習技巧

    作者答不出來根據自己作品出的題目,再正常不過了,如果都能答出來,才不正常!

    作者的作品對於自己肯定是有某種意義,但一旦面相讀者,這個作品的意義就不屬於作者了

    因此,雖然作者並沒有考卷上意圖,但是讀者能夠有其他聯想,這是作品本身的張力

    只要合理,就允許被這樣解讀,比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去問莎士比亞給人們唯一的哈姆雷特,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意義!

    但也有個問題困擾著我,高考為了公平,需要標準答案,而閱讀實質是排斥標準答案的,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是不是真的會在安逸的生活中越變越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