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名湖是個海洋娛樂

    成龍在領取了新一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他也成為華語電影圈領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第一人。

    能獲此殊榮,成龍也非常開心,他說:“夢想成真了!我在電影行業幹了56年,拍了超過200部電影,摔斷了很多根骨頭,終於這個獎是我的了……感謝好萊塢,那些年你們教會我很多事,也讓我小有名氣。全球各地的朋友和粉絲們,正是你們給了我繼續拍電影的理由,也因為你們,我才會繼續跳出窗子、拳打腳踢、傷筋動骨。”

    《尖峰時刻》搭檔克里斯·塔克為其頒獎

    一同獲獎的還包括剪輯師Anne Coates(《阿拉伯的勞倫斯》),選角導演Lynn Stalmaster(《窈窕淑男》),知名的紀錄片導演Frederick Wiseman(《提提卡失序記事》)。

    如果你真是一個資深影迷,尤其是對成龍幾十年演藝生涯有所瞭解的,都會和我一樣,並不會對這件事感到非常意外。甚至有人覺得,這個獎來得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因為,無論他在香港電影界以及華語電影界的地位,尤其是在北美以及全球的影響力,提到Jackie Chan,都是極有影響力的標籤,成龍已經和李小龍一樣,成為華人電影的標籤人物。在很多地方,他所代表的,已經不僅是他本人。

    而回顧成龍的幾十年演藝生涯,他的每一次成績,每一個嘉獎,都是靠他搏命拼出來的。僅是這拼勁,同樣讓人佩服。包括我的童年,也是不知看了多少部成龍的電影,那時候,成龍是大多數孩子的偶像。

    而提到成龍,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勇猛與搏命,是打不死的小人物。

    甚至,如今已經年過六旬的成龍,仍然堅持在動作片裡搏命。在新片《鐵道飛虎》也是大玩跳火車、或是長時間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中拍戲、與100噸的火車頭過招……進行各種驚險動作。

    別忘了,人家已經是60多歲的大哥了

    不過,聊起成龍,還是得從頭講起。

    從於佔元主導的中國戲劇學校科班出身的成龍,儘管在8歲時已經在電影中出鏡,但在被作為真正的主演人選受到導演羅維打量之前,出演的多是與其動作特長無關的兒童角色、苦命的小配角以及小龍套等。

    從“七小福”戲班到李小龍電影中的捱打群眾,成龍在戲校所奠定的動作功底更多是為他人做嫁衣或是一種在冷戰香港特殊環境下的奇觀表達。1976年羅維羅致成龍主演意在繼承李小龍衣缽的《新精武門》,首度在香港銀幕上推出了一個個性模糊的奮勇小青年形象。

    這個形象顯然無法取代去世的傳奇李小龍本身,也無法建立屬於成龍自己的個性化吸引力,在其後一系列的武俠電影中,成龍更多是飾演著呆板的落拓俠客公子(《劍花煙雨江南》)及不夠天才不夠壞的反派角色(《風雨雙流星》),這時期的成龍,基本上屬於三四線功夫演員水準,因為缺乏自己的特點,而無法看到在電影圈長足發展的端倪。

    1978年接連主演的《蛇形刁手》及《醉拳》成為成龍此後被反覆提起的神話的開始,在這兩部片中,一個頑劣而正義、極盡耍寶炫技能事的功夫小子,填補了其時香港影壇“平民英雄”人物的空白,成龍飾演的人物,真正做到了有血有肉,會疼會叫,笑招頻出。

    這兩部電影也集中展示了成龍不同於李小龍的另一面,在後者硬橋硬馬的頗具魔性氣質的動作表達面前,成龍放下端著的架子,以插科打諢作為自己動作戲的特點推出。手邊的掃把、胯下的長凳,酒樓桌上的酒杯,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克敵制勝的武器。

    這兩部電影中主打的功夫“蛇形刁手”及“醉拳”也成為突破常規功夫電影俗套打法的利器,重新整理了香港動作電影風格的多元可能,其後如《笑拳怪招》等影片,都是在講述民國背景下功夫小人物的故事,用自嘲式的詼諧來化解嚴肅的恩仇敘事,是70年代末成龍電影最突出的特點。

    當然,這種以退為進動作電影表演模式一直在此後成龍電影中延續,但這也並不是他唯一的殺手鐧。

    進入80年代後,嘗試在導演、剪輯、主題曲演唱等電影多部門努力的成龍,不僅有洪金寶的洪家班主導的“五福星”系列中的警察角色作為施展空間,更在其自己主導的《龍少爺》《警察故事》《A計劃》中嘗試扮演各個時代的小人物。

    這些電影的共同特點自然離不開一個(或多個)身手矯捷的主人公,但這些主人公(當然包括成龍)更顯在的特色是其本身的祛魅化。在街巷中的追逃裡,成龍時常會犯各式各樣的低階錯誤,甚至刻意用高難度的動作場面來反諷影片的相對正經的時代背景。

    《A計劃》裡的鐘樓一跳,固然可以視為是對勞埃德在上世紀20年代的喜劇影片的戲仿與借重,又何嘗不是對開埠不久的殖民地香港時事的反向打量?《警察故事》裡在尖東永安百貨的飛身下墜,可以看作是成龍飾演本土警察形象的巔峰場面,不僅完成了“無替身”神話的高強度確認,更將其開創的雜耍兼具剛猛的動作風格上升到了城市記認的高度。

    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成龍主演的電影越來越注重動作的強度、密度及與總體敘事的關係,1989年他導演的《奇蹟》就做了最大程度的文藝片努力。

    90年代後隨著《警察故事3》、《義膽廚星》等片的上映,成龍的動作隨著越來越開拓的全球外景地而在大銀幕上更彰顯奇觀,南斯拉夫、烏克蘭、美國,在各種極端環境下完成與初期玩鬧雜耍觀感迥異的高難度動作,是成龍在80年代初的失敗嘗試後再度直面好萊塢的轉型證明,也正是在90年代中後期終於成功的“好萊塢化”,才真正引動了一種來自“異域”的獵奇視野,透過一種由驚奇轉向推崇的視角來觀察成龍電影。

    包括《尖峰時刻》系列、《上海正午》系列及至21世紀初開始主打科幻的《神奇燕尾服》等電影,西方視野容納了一個全球化功夫代言人的形象,繼李小龍的神一般高大偉岸之後,成龍作為飛簷走壁、被七情六慾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普通人,成為被全世界關注的華人典型。

    80年代講述小市民英雄的《警察故事》,其實最能代表典型的成龍電影風格,他不是打不死的英雄,相反,正是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的境遇,引發了成龍飾演的角色絕地反擊的情境。

    打不死與搏命,也成為成龍之後電影的代名詞。一直得到成龍支援的導演丁晟,在去年的《解救吾先生》大獲成功之後,如今則重新與成龍合作《鐵道飛虎》。而且,這一次成龍還是要繼續挑戰自己。當然,不再年輕的成龍,其實自己也會害怕,只是,在動作戲上,他始終有自己的堅持。甚至在跳火車時,也要自己給自己壯膽。完成屬於成龍的專屬動作場面。

    無論如何,如果脫開了成龍電影的“動作”這一項,那麼種種的文化誤讀或代表恐怕效果都不會如此令奧斯卡及其代表的西方視野如此受用。

    成龍的動作設計基本上屬於空前絕後,講究的不是實用性的硬碰硬,而是在仿照京劇的程式化動作規程中進一步發掘人與周邊空間的關係,這一點可以被視為是核心要點,也是構成建立在平民視角的成龍本土式電影的有效方式。

    在其好萊塢的電影中,更多的是美式視覺奇觀,動作本身被納入了異域想象中,受到極大束縛,比如《上海正午》,沒有西部拓荒背景,成龍的角色給人的印象就只是一個來自“清朝”的茫然侍衛而已,而這種角色身份,正好是非常典型的對當代東方人情的誤解。

    某種意義上說,華人觀眾最喜歡的在街頭奔跑的凡俗小子,可能並不是奧斯卡最青睞的成龍的“終身成就”,而一個華人形象代言人,似乎更符合彼岸的想象。

  • 2 # 小馮說

    成龍,大中華區影壇巨星和國際功夫電影巨星。祖籍安徽蕪湖,1954年生於香港太平山,六歲時進入中國戲劇學校學習戲曲,以武師身份進身電影圈,逐漸發展至演員、導演以至監製。他與周星馳、周潤發並稱“雙週一成”,為香港電影的票房保證。成龍以功夫片著稱,曾多次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其主演的電影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200億元,為華人演員之首。其成名作是《醉拳》;1994年《紅番區》在美國公映後反響強烈,使其成功打入好萊塢;《尖峰時刻》系列電影亦獲得極高的票房,並奠定其國際電影巨星的地位。

  • 3 # 方士的知識樂園

    日本漢語學校當時的廣告有這樣的;學了漢語就能直接看大哥的電影了。

    他是好萊塢二千萬片酬俱樂部成員

    這在好萊塢,也只有少數人能達到

    在東南亞他是二十年的絕對的第一巨星

    不管是本土還是海外都算在裡面

    電影型別裡

    有專門的成龍式電影的分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文系男生適合從事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