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縉麓冷禪

    蒙古是族名,沒有國號,有實無名,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從北方遊牧部族,發展為縱橫千里的霸主,蒙古人的力量已經壯大到要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來為霸權服務、便於統治者建制稱極的地步,元這個國號就應運而生了。該字的意含,在漢文化中也意味深刻,也體現了漢蒙文化在大一統時代之後的融合。

  • 2 # 盈瑞軒

    因為汗國可以理解成一個大國分封的諸侯國,元朝才是一個大帝國,他包括好多的諸侯國,蒙古汗國為了區分和其他汗國的區別,也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所以改成元的。(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其他意見,可以聯絡我相互交流。)

  • 3 # sses

    因為當時忽必烈的實際控制區域主要是漢人居住,主要居民就是漢人。為了統治漢人,至少從名稱上要有文化,融入感,不至讓一兩代後的漢人還清晰的記得自己是被侵略者統治下。

  • 4 # 子說非說

    準確的說,只是忽必烈建立的一部分改稱“元”。當時蒙古帝國還有“四大汗國”,分別是: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伊利汗國。這四大汗國也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代建立的。

  • 5 # 雜史譚

    首先需要明確,蒙古的國號並沒有消失。對於四大汗國(欽察、伊利、察合臺、窩闊臺)而言,忽必烈仍然是蒙古大汗。

    因此,蒙古改成大元這個情況,其實只適用於漢語語境。《易經》有“大哉乾元”的話,這就是元朝國號的出處。歷代國號前的“大”字,是臣下或屬國對它的尊稱。元朝的“大”字,卻是國號上固有的。提出改變國號的建議人是劉秉忠。這個人可以說是開創元朝的設計師。

    在建立漢語國號“大元”以後,元政權並沒有放棄它原先的“大蒙古國”的蒙語國號。元代後期的蒙、漢文合璧碑銘中,漢文“大元”國號,蒙語譯作“稱為大元的大蒙古國”,或者“大元大蒙古國”,或者徑譯作“大蒙古國”。與漢、蒙語國號並行使用一樣,元代紀年方式也是漢、蒙兩種形式並用。元帝死後,亦有漢、蒙兩種名號,如忽必烈的漢式諡號為“世祖”,蒙語諡號作“薛禪合罕”,意即賢明的大汗;兩個名號之間不存在不同語辭之間的對譯關係,而是各自出於兩個本不相同的符號體系。元帝的即位儀式,也需要依漢法和蒙古法的方式分別履行:可見即使是在元時期,元王朝的皇帝其實同時擔當著兩種角色:對漢族臣民,他是皇帝;而對蒙古民眾,他仍然是一個大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彥宏搞的無人汽車是否大有可為?對未來交通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