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粵海同心
-
2 # 秋實
農村的殯葬習俗,除了我們常見的:在野外挖一個墓坑,把裝殮了死者的棺材,埋在地下的土裡,或者是在地表用磚、石頭、水泥,箍成一個小窯洞的形狀,在上邊蓋土,從前邊把棺材塞進去,再封存在裡邊,還有一種現在很少見到的殯葬方法,就是以前人說的“丘墳”。
那什麼是“丘墳”呢?小時候,我聽人說那“丘墳”,就是把存放著死者遺體的棺材,抬放到野地裡不能下葬,而是臨時修一個剛好能放下一個棺材的小房子,把棺材暫時封存擱置起來,等到了一定的時限,然後才能下葬。
據說:這種“丘墳”裡的死者,往往是一些意外死亡的年輕人,其家屬在給死者辦喪事的時候,也是按照習俗,從當地請一個“陰陽先生”來,教人家給選擇一個適合下葬的日子。可是人家“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生卒年月的推算,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適合下葬的日子,這樣就只得先把死者裝在棺材裡,在野外“丘”起來,等到了適合下葬的日子,才能下葬。
以前,我是沒見過這種“丘墳”,只是聽我們本地的一些老年人說以前有,後來就逐漸絕跡了,聽著都有些怕人。
前些年,我在陝北的一個地方,才見到了這種“丘墳”,還是有些害怕。聽說:在陝北周圍相鄰的一些地方,到現在都存在著配“陰婚”的現象,就是把死了的年輕男性的屍體先“丘”起來,然後花錢再買來一個年輕女性的屍體,和男性的屍體一起下葬,這就是配“陰婚”,由此就引發了一些盜掘其它年輕女性屍體配“陰婚”的現象,實在是駭人聽聞。
總之來說,這種“丘墳”和配“陰婚”的現象,就是一種非常愚昧的封建迷信,早都應當把它剷除。
農村都有哪些殯葬習俗,說來也許我們這邊的習俗有點獨特:
1. 宜正寢。所謂正寢即是在老人臨終之前,須及時將老人移至祖屋,即香火室大堂中間位置預先鋪好草蓆的地面上等侯時辰,視為正寢。
2.落氣(即斷氣)之前須穿戴好壽衣,鞋襪。
家屬當發現老人已面臉大變,雙耳下垂,應抓緊趁其體溫尚存給其擦洗身子,穿戴壽衣、鞋襪,梳頭理髮,好讓其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安心上路;用黃紙裝上一點經燃燒後紙錢的餘灰,裝進老人壽衣的口袋,讓其在上路之後方便零花,如買路錢,等。
3. 老人落氣即斷氣之後由子孫向天燃放三個炮仔(鞭炮),俗稱單響炮,時稱通天炮。
以示告知天,告知地,告知世人。
此時,由家屬用黃紙將其臉部蓋上,並用蠶被由頭至腳整個遮蓋密實。
4. 入殮過程除仵作外,家屬一律迴避。
5. 封棺後在棺木頭端一側設飯上香迎接引路者;在棺木尾端一側設一浮爐上香,家屬均需日夜在場守靈,須香火不斷直至出殯之日。
6. 出殯之日,起棺又稱出棺之時家屬均需迴避,棺木途經附近人家,均需在自家大門口燃起一堆篝火,以求吉利。
7. 路祭。路祭一般選擇在三叉路口處;整個路祭期間棺木不能直接著地必須用棺木墊木墊底。
8. 棺木入土安放時家屬一律迴避;回(填)土前,子孫們須上前餵飯與奠酒。
9. 入土為安之後子孫須將墳前龍柱(杖)、點燃高香,以及在山頭附近撿一束柴火,一齊迎回家中。
高香直接接住浮爐之香火,直至頭七;帶到家後的那束柴火則直接投放於灶膛之中,以示香火永繼。
10.下葬後的第三日子孫須到墳上回土。
11. 之後的節期有: 七期,自頭七至尾七又稱了七,習俗上一般只是做單不做雙;百日;對年;三年。
三年過後,便是逢年過節時候人們對先人的永久追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