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揚州微笑的草
-
2 # 提神1368946
80年代能有個“鐵飯碗”可是了不起的事。令多少人神往和羨慕,能跟他們沾親帶故,那都是身份和榮耀的象徵。做為農村人想要跳出“農門”,除非考上百里挑五、六個的中專或大學,再就是頂替父母職業去上班。身邊倒幾位時代的“幸運兒”,他們人生之路各有千秋。
姓孫的同學,高考落榜後沒有考上縣民辦教師培訓班,可她父親是中學會計,竟然“病退”了。其實是她父親為了女兒“破格”被民教班錄取。可惜女兒是85年3月進校的,不用說是說最後還是被“政策清退”了,欣喜的是,也許因為當初的身份和職業吧,嫁給了一個公辦教師,如今也算是民教同行活得最好的。
連民辦教師也能頂替,我的小學老師,他本是70年當上民辦教師的,到85年了還是沒有“民轉公”,這位張老師經組織同意,他回家了,讓他兒子頂替他當了民辦教師,因為他兒子是85年9月任教的,教齡得從頭算,更想不到的,他又是“政策界定”外的,不用說,還是被清退離崗了,他從打工做起,十年前承包了鄉郵電所,如今又添了郵政快遞的業務,生意紅紅火火,生活有滋有味。
教師如此,國企職工也一樣。文友黃,本是頂替父親到縣機械加工廠的。好在他是城鎮戶口,90年代後期下崗後,他每月都能領到200多元的下崗生活補助費,可家中老少一大家子,他竟然從事了業餘報道,一篇稿件1元,他都會欣喜若狂。熬了數十年,他創辦了婚慶公司,還在當他的“記者”,又當司儀、攝像,眼下“名”利雙收。
做為同樣國企的頂替者,下崗職工,我的同學朱來說,也就太不幸了。他在供銷社上班,那個時候,供銷社生意如火,他還當上了鄉級供銷社的主任。可還是下崗了,他從此走向了打工之路。打工,那畢竟是在討生活。多少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建樹”,因為一年也就過年回趟家,地裡的活,撫養、教育孩子的事,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全扔給了妻子。去年妻子竟和他選擇了離婚,並帶走了女兒。如今,和他相依為命的兒子,都30多了,還沒有成家,父子兩人各奔東西仍在靠打工生活著。
-
3 # 手機使用者弘毅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了。因為在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我姐就頂替我父親的工作,我父親才正式退休的。他們都屬於國家的正式工人,工作單位的名稱是:貴州冶煉廠,(副廳級企業單位)。八十年代初改名為貴州省赫章鉛鋅礦,降為副縣級單位。接受當地黨委政府和貴州省有色金屬公司的雙重領導,於二零零三年,因礦源枯竭宣佈停產關閉。
一:說實話,以如今的標準衡量的話,這批人絕大多數都混得較差,因為現在每月畢竟只有二三千元的養老金,但在當時是屬於家境和運氣都比較好的一代人。最起碼擁有一個穩定而體面的職業,最起碼總算跳出了農門,吃上了商品糧。端上了鐵飯碗,比起臉朝黃土背朝天而靠天吃飯,土裡扒食的農民伯伯,經濟狀況要好得多。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沒有問題。單位好一點的稍高一些,但如今他們的養老金同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退休的同志比起來,又只有這些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收入,但是,這還是算混得一般的。
二:當然也有極少數混得好的:
先說混得好的吧:實際上混得好的這部份人基本上都是文化基礎在當時比較紮實的人,也就是說他(她)們在農村最起碼是初高中學歷,來到新的工作環境以後又積極地在業餘時間參加職大,夜大,電大或函大的學習。知識功底更好的同志,很多單位都推薦到正規大學學習。這些人學成歸來以後,有相當一部份人都逐漸變成了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成了單位的中堅力量。身份自然而然地由工人變為幹部,當然退休金已隨著水漲船高。另外,在上世紀的一九九三年之前,由於政企還沒有分開,那些有關係,有門路調到事業單位或行政單位去的同志,(有極少數是透過招考錄用的)以及少部份下海經商發家致富的同志,也應該算是更幸運更幸福的一類吧。
三:最後談一下生活得最差的那一類:
這些人頂替父母親工作幾年或十幾年後就面臨國有企業的破產或改制。國家實行了一系列的下崗分流,買斷工齡,停薪留職等政策。這些人當時上有老,下有小。而自已的文化素質又差,又無一技之長,面對生存的壓力,只有擺地攤,或四處打工。事到如今,已過去了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了,我仔細盤算了一下我所認識的這類人,混得好的一個也沒有。並且有一部份人連社保也沒有繼續補交。因此,不管是內退或正退的工人,養老金都低得可憐。屬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範疇,(每月一千多元)。而壽命短一點的,早在幾年前就去見馬克思了。
-
4 # 金生水起102339706
我與你一樣,82年頂替我父親去國營企業上班,在未上班的1981年,考上了我們那裡的瀘縣二中,那可是四川省的重點高中啊!當時去那裡讀書,是要辦臨時的商品糧戶口的,要先交兩年的稻穀去糧站,然後才能去讀書,由於家裡沒有那麼多的稻穀交,就主動放棄了去瀘縣二中。82那參加工作後,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於1985年又考上了當時屬於化工部的一所中專學校,畢業後,根據當時的政策,又回到了原來的單位,1990年開始,企業就不景氣了,開工不足,每個月100左右的工資,經過考慮,與1993年停薪留職來到了廣東,來廣東已經是28歲了,好多工廠都招工需要年輕的,沒辦法,只有在建築工地做小工,是當時的華西十二公司,在大亞灣。做了半年時間左右吧,手裡有一點點錢了,開始找工作,在中山去應聘了一家外資企業做高分子檢驗員,做了兩年,1996年,被朋友推薦去了南海一家工廠做技術員,記得當時去那家公司的時候,每個月的工資是1000元,第二年1700,到2002你的時候,年薪已經有六位數了。今年已經53了,本來計劃2013年已經辭工回家做投資者的,無奈圓林綠化的水太深,只好放棄了,有一個同行業的投資者,聽說我沒有在南海那家公司工作了,想辦法找到了我,於2014年又出來做原來的產品技術工作了,年薪也有六位,從投資者的目標看,除非我想放棄,可能要工作到退休了,兩個小孩已經結婚,一個明年大學畢業。明年過後的壓力會小一點了,老婆已經領養老保險金了。還有三個老人。這裡我想說的是:天道酬勤,只要願意去學習,好好務實做人,無論在哪裡,相對來說,都是可以做一番事業的。一般的博士,教授我們多交流過,就一般的工業用品,其知識面也是僅僅在理論知識。
-
5 # L雨中星辰
我父親在八十年代是高中畢業,那個時候我們全村也就2個可以上高中的,大部分初中沒畢業都出去幹活了。本來我父親可以在城市裡面找個工程預算這類的活,可是當時家裡有個長輩在村裡是幹農村信用社的,也快退休了,所以叫我爸回來接他的班,當時家裡窮也沒想那麼多就聽了親戚話,就回到農村接親戚的班了。08年金融危機信用社和別的銀行合併,我父親和同鄉7 8個這些在村裡跑業務的人全部被辭退了!父親幹了一輩子信用社,突然不叫幹了,都不知道幹什麼!後來和幾個一起被辭退的人合夥做生意,父親他們一輩子在村裡跑業務,哪裡懂得城裡的套路和陷阱,就這樣從09年到15年前前後後東拼西湊陪進去幾十萬還被騙了200多萬,這些錢都是靠著這麼些年父親攢了一輩子人脈和關係借的,就這樣賠進去了。現在這幾年父親天天在外面打工賺錢還債,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只怪我自己沒本事,睜不來大錢,整天在廠裡上班,一個月也就那麼多工資,沒辦法替父親分憂解難。唉我今年都25了,連找女朋友的勇氣都沒有,就算找個女朋友給人家說家裡欠債幾百萬,人家會跟咱嘛!這輩子老婆也就想想了!
-
6 # 美酒清茶加玉竹
頂替,這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國家工業不發達,沒有那麼多工廠,商業也還是國營或大集體商店。那時知青返城,還有大批初中高中畢業進不了大學的都成了“待業青年”。這“待業青年”多了,無所事事,一天在街上閒逛,就惹出了不少不大不小的事端來。於是政府為了社會穩定,出臺了這個政策,就是家中有符合條件的待業青年的,父親或母親辦理退休,同時子女就辦理用工手續進入父親或母親的單位,這就是“頂替”。
我一老鄉運氣好,沾了這一政策最後的光。他父親是郵電局投遞員,負責鄉鎮的投遞,那時是騎的永久腳踏車,很辛苦的。85年的某一天,在下鄉投遞中不幸因公死亡。於是我這老鄉就“頂替”了,那以後就沒有這個政策了。老鄉家境一般,除了他自己頂替辦了農轉飛,家裡母親務農,兩個弟弟還讀書,長兄為父啊,農村風俗就這樣,哪怕老鄉當年才20歲。
都說吃過苦中苦的人,才會珍惜現在的幸福。老鄉因為在農村務過農,知道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格外珍惜這份他老爸用生命給他留下的工作,勤奮努力,年年“五好職工”。還在大兄弟當兵復員後安置在了郵電局,小兄弟也透過“承包“業務的方式成了郵電局的合同工。
老鄉現在是我們縣城郵政局的局長。
這是我見過的頂替得最好的了。
當然,郵電局,也是有點特別的。
-
7 # 李德才21
問的好,我有一個和我關係非常不錯的同學,正好是這種情況,而且現在在太原市居住,當年他父親是太原鐵路局大修隊的正式職工,而他又是家裡的老大,就合情合理的頂替了父親的職業,他進單位後,學的是道軌焯接,直到現在,還完全在崗,當年他成家時,又找的是,太原本市的姑娘,現在有一個閨女,正在太原理工大學讀書,同吋他還混的風聲水起,那是相當的自由自在,與之相反的是他們二弟和三弟,直到現在都在農村老家種地,可因為在村裡經常參於賭博,光賭債就背了七八十萬,那真是蚊蟲多了不咬人,之於說賭債麼,誰來就誰來,除飛你把二爺的腦袋拿下來,那真是死狗一堆,最後連老婆日用的衛生紙都買不回來,現在麼,老婆根人跑了,自己那是海闊天空!
-
8 # 社群義工
我們廠食堂老吳頭要退休了,那時候可以頂職,廠勞資科為他辦了手續,讓兒子進廠還是在食堂工作。
他兒子以前在農村是生產隊長,一個很能幹的人,工作,人緣都不錯。
可是他是一個悲催到頂的人,一個春天早晨,下著大雨和轟隆的雷聲,這時他尿急上廁所,一個公共廁所離食堂約100米,可能是他放水時候接地,一個炸雷電光一閃,可憐的小吳倒下了,當時廁所裡還有三個人蹲著大解,此刻連褲子沒顧提往外衝,畢竟那場境太嚇人了。
小吳死了,廠裡為他厚葬,後來徵求家屬意見,把一個人來頂職,結果他們家屬放棄了。
還有一個我廠賀副廠長兒子頂職進廠,一個農村的孩子,沒有給他安排好點工作,賀副廠長心裡有點不舒服。
這代人脫離了農村,來到城市工廠頂職,大多數人命運一樣,工廠破產,下崗,自謀職業。
現在這批人已基本到了退休年齡,或許大多數都退休了。
他們來到了城市,期待的,或許有些不盡人意,過去了,願他們一切安好。
-
9 # 琵琶嘴
頂班進工廠成了吃商品糧的城市戶口,就當時而言很為農村人眼紅不已!這些接班人的前途境遇,不可一慨而論。
也確有文化較高,各方優秀者被提升為科級或處級幹部的,但就大部分而言,多為工人,戰鬥在生產一線,工資收入並不很可觀,確有進廠不久便下崗的,還有,這些接班進廠的青年很快就到了婚令,因為家在農村父母非廠職工而被嫌棄,婚事成了難題!
尤為近幾年,農村戶口因種種的原因一下吃香起來,農村青年都在城裡謀事做工,收入可靠,經濟狀況很好,不少農民在家裡蓋了房,在西安還買了商品房,這個變化令昔日接班人眼紅起來,確有這樣的嘆惜,″還不如當初留在農村!" 確有十分後悔之意。
這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個能有這個先見之明呢?我以為人應順應形勢,不必談論什麼後悔,糾纏昔日的選擇,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今天是工人還是農民,只要注重學習,有真本事,又敢創敢幹,不但能謀生,而且都有美好的未來。
-
10 # 點點蟲蟲飛1
我是82年底頂母親職上的班。81年高中畢業,差幾分沒考上大學。82年復讀一年,結果又差了十幾分。爸媽徹底死心了,我自己也不想再考了,於是就不再考了。好在我們家是城鎮戶口,也就是那時候人人羨慕的“國家糧”。那時有頂職這一政策,我媽在百貨公司上班,於是在我媽48歲那年,她透過關係辦理了病退,八二年底我頂職進入百貨公司上班。從此在商業部門奮鬥一生。其間透過自己努力,曾在縣委辦、鄉政府工作過兩年,但終因自己的年少無知,任性輕狂,最終還是回到了百貨大樓。99年,席捲全國的改制風潮使我們縣的商業部門先先後後紛紛倒閉。一夜之間,我們兩口子就和千千萬萬的人一樣,成為了下崗工人。區區的一萬多塊錢,就打發了我們。那時叫賣斷工齡,和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係,那就是一個霸王條款,願不願意你都得解除。從此開始了我的浪跡天涯的打工生涯,廣東、株洲、本縣……不時地更換地點,一切為了生活。從當年的青絲烏髮,到如今的兩鬢斑白,身心疲憊,傷痕累累。到今天,已經兒孫滿堂了,還在為打發退休前的時光,孤身一人在廣東辛苦工作。苦啊!
回覆列表
我先生有個鄰居,三十多前頂替他父親去了上海,後來聽說是一家國營窯廠,燒磚頭的。那時候鄰居跟我先生差不多大,才上初中,他還有哥哥和弟弟。因為頂職是跳農門,他的哥哥弟弟嫉妒不已。沒辦法,名額只有一個。為了表示公平,爸爸媽媽說好了老家財產不給頂職的老二 。
不幾年,窯廠改制,老二下崗了,但戶口在外地,只能就地換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一個廠跳到另一個廠,越跳收入越比不上在老家的哥哥弟弟,他們一個開皮鞋廠,一個大學畢業去了銀行。老二五十多歲就早早退休,拿可憐的退休金,被城裡的老婆孩子看不起。
今年村莊拆遷,老二媽媽也有房子,老二回來爭財產 ,與老大兒子打得頭破血流,最後村裡幫助解決,拿了100萬回到城裡去,心滿意足。而他的哥哥弟弟,每家透過拆遷獲得至少300多萬,另外還有房子車子財產無數。
這就是所謂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生變數太大,有些看似很好的去路,未必永遠就好,比如如今的公務員,年輕人個個擠破頭,說不定將來很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