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wbc

    封建社會的標誌是地主和領主莊園,從這個標準上看中國從夏商周開始就不是奴隸社會而是封建社會,而到隋唐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才算瓦解,之後走上的是世上獨有的中央集權的道路。這和我們中學歷史課上學到的完全不同。因為中國夏商周時期的“奴隸”和其他文明的奴隸並不完全一樣,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而且具有生產資料,應該屬於自耕農,此外中國自從隋唐施行科舉制之後已經完全摧毀了世族門閥,雖然還有地主階級的存在但已經沒有了領主莊園,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封建社會,也就是說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瓦解的,至於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樞密使和三司以及後來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內閣,清代的南書房軍機處都是為中央集權而出現的政治制度,皇權至高無上而無人限制是中國從宋朝至清朝最明顯的特徵,這也是為什麼從宋朝後中國再未出現類似春秋戰國和三國魏晉乃至五代十國(五代十國的產生主要是唐代中後期的節度使制度的惡果)的戰亂的根本原因。

  • 2 # 野叟雜談

    首先,你去問問民國以前的歷史學家,比如清朝末年的那些學者,他們肯定不明白什麼叫封建社會!在中國,早就有了封建一詞,它的意思是分封建邦,除此之外並沒有別的含義。

    清朝後期,東方和西方開始了接觸。大量西方歷史的東西被介紹到了東方。在這方面,日本人做了很多的翻譯工作。他們看到歐洲的中世紀,即所謂的“feudalism”,層層的分封,有公侯伯子男,和中國西周時期的分封建邦很像。於是,就把“feudalism”翻譯成了“封建社會”。

    後來,又傳入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尤其是傳入了經過蘇聯包裝過的“唯物史觀”。這種《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裡公式化的歷史唯物主義,將人類歷史的發展簡單化、公式化,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是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最後達到共產主義社會。這種觀念傳入後,被很多人所接受。而在1949年之後,這種公式成為了不可懷疑的聖經。我們所有的教科書,幾乎都說人類是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目前是社會主義社會,將來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基於這種認識,人們把這種五種階段論的唯物史觀應用於中國歷史的研究。清朝1840年之前的中國,肯定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套用前面說過的五種階段論的公式,它只能是資本主義前面的社會。而資本主義前面的社會,即公式之中的封建社會。就這樣,清朝及其以前的中國就劃分成了封建社會。而春秋戰國之前的中國,和秦始皇統一之後的中國,顯然又有著明顯的變化。於是,春秋戰國之前的中國,西周和商、夏,只能是封建社會前面的社會。於是,他們就被定義為奴隸社會。

    從那以後,我們的歷史教科書的書寫就明確告訴大家,夏商周三代是奴隸社會,春秋戰國是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廢封建、立郡縣”,確立了封建社會。然後,歷史老師還要費盡口舌地告訴大家,此封建非彼封建……其實,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罷,都不是從中國歷史研究的現實出發,而是從概念和公式生搬硬套的。至於在生搬硬套下所催生的古代史分期問題,就更有趣了。有些人主張中國封建社會從西周開始,比如范文瀾。有些人主張從戰國開始,比如郭沫若。也有些人主張從魏晉時期,比如尚鉞。在今天看起來,這些都是偽問題。

    今天的中國史研究,已經相對來說,擺脫了政治的紛擾。至少在古代史研究領域內,更少教條化的色彩。今天的人們,普遍不再講什麼奴隸社會。夏商周,並不能簡單地被看成是奴隸社會。至於中國從秦朝以後的社會,表現出明顯的中央集權的特點,這顯然與所謂的封建社會並不相容。

    更進一步來說,人類是否存在著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歷史規律?如果有,那麼是否一定就是前人所說的那五種階段論?正是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歷史研究者,在淡化歷史研究的政治色彩,試圖從歷史本身去說明問題。老一輩的學者們且不去說了,至少年輕一些的學者,絕對不會動輒就把封建社會掛在嘴邊上來說了。

    也有一些學者開始嘗試從其他角度來總結中國古代社會,比如何懷宏先生就將中國古代社會劃分為兩個不同的時期,《世襲社會及其解體》和《選舉社會及其解體》,這兩本書就是何先生的代表作。另外,馮天瑜先生的《封建考論》一書,也可以找來看看。當然,也有些人堅持認為夏商周就是奴隸社會,秦朝以後就是封建社會。至少現在,這個問題是可以自由討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規模1000人左右,無論職位大小,每一份報銷單都要經過大老闆簽字,合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