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般若船伕

    不是明清,其實自北宋帝王與仕大夫共治天下,儒家獨霸政治權利中心主導整個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以來就註定了倒退的道路。因為沒有了漢唐時代,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競爭,雖然漢唐也獨尊儒學,但那不過是帝王為壓制世家所喊的口號,世家其實是不買賬的,道家,法家,墨家等依然活躍。但宋開始儒家只想鞏固儒家正統,霸佔思想意識形態,建立極嚴的社會等級劃分,手無縛雞之力的仕大夫為體現男人的雄風還極盡壓迫武將和女性,如逼死狄青,殺害岳飛,都是仕大夫的手筆,而不是什麼趙構和秦檜。而隨著北宋滅亡,南宋滅亡,明亡清替,儒家所主導的思想文化就逐步扭曲畸形化發展,愈發保守,每滅亡一次,就畸形保守加深一次,到了清末的儒家和孔子所創儒家幾乎不是一個東西了,估計孔子的棺材板都不知道炸裂多少次了。

  • 2 # 鐵殼兄弟

    明清要分開來說,唐宋文化強於西方,甚至可以說碾壓西方,這種同時期對比。但是同一時期明朝跟西方不相伯仲,各有所長。清朝的話,西方實力就碾壓中國了。如果你用西方的對比來說好像明清是退步了。但是其實明朝是有進步的,只是宋到明,中間經歷了一個元,元時期各方面發展比較緩慢,也就是進步速度停滯了,但是因為之前留下底子比較厚,到明朝尚且還可以勉強跟西方持平,如果當時能勵精圖治,不經歷土木堡之變,可能還有跟西方並駕齊驅的機會,但是明末,清軍入關,則變成了壓垮進步的最後一根稻草。以後的閉光鎖國,文字獄。一頓騷操作,整的稀爛。所以你說明清相對唐宋是否進步,肯定有進步,明朝有進步,清朝相對明朝不好說,基本停滯在明朝階段,吃老本。

  • 3 # 王哥述事

    明清相對於唐宋在很多方面確實是倒退了,不說別的,活人殉葬這種毫無人性的制度本來已經被廢除了上1000年,卻又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恢復了,他死的時候,40多個嬪妃被活活勒死為他陪葬。這種漠視他人生命的殘酷制度,還被朱元璋作為祖訓記錄了下來。

    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晚年,認為人殉制度過於殘忍,才下令廢止了這一制度,但已經在明朝持續了多年,很多風華正茂的女性成了這一反人性制度的犧牲品。而到了清朝努爾哈赤時代,又開始實施這種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直到康熙年間才徹底廢止。

    唐宋年間,採用的則是陪葬制度,就是等嬪妃們自然死亡後再陪葬,這一做法無疑要開明人道得多。也反映出唐宋兩朝的統治者們思想還是要開明得多,唐宋相較於明清算是相隔了幾百年的前朝了。按照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後朝總應該比前朝要先進,連古人都不忍心做,廢止了的殘忍制度,卻被明清兩代統治者們恢復了。

    衡量一個時代的進步與否,肯定有很多標準,但尊重人的生命權,應該是一個很關鍵的衡量指標。人殉制度明顯就是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權,卻被明清兩代統治者們明目張膽地實施,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制度。只此一點,明清相較於唐宋確實是在退步。

    唐宋時期,社會比較開放包容,氛圍也比較寬鬆,經濟也比較繁榮,也只有在這樣的社會氛圍當中,屬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才會繁榮起來。唐宋有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這都是中國歷史上響噹噹的文學家,唐代還出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個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三位可以說是中國詩詞歌賦方面的天花板。

    明清時期在詩詞歌賦方面就要欠缺很多,估計在那種壓抑的氛圍當中也很難寫出什麼好的詩歌。清朝時期一位文人只是隨意寫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就落得個人頭落地的下場,還禍及了家族。歷代封建王朝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地位,對老百姓的言論是嚴加管束的,所以文字獄並不是明清時代所獨有。

    但清代文字獄的次數之多,涉及範圍之廣,牽連懲罰之重,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很長一段時間,古人都認為“心”是人的思維器官。把思維,思想感情都歸結於是心的功能。清代有一個名醫叫朱方旦,他認為大腦才是思維中樞,這無疑推翻了此前主流的思想。結果被認為是異端邪說,最後上升到了大逆不道的高度。

    在康熙21年,康熙下令處死了朱方旦,他的兩本醫學著作《中補說》和《中質秘錄》也盡數被焚燬,無一字半句流傳於世,朱方旦的言論並不是什麼謀逆之言,也就是一些醫學上的常識問題。竟然遭到了康熙皇帝從肉體和思想上的全方位消滅,而康熙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口碑還不錯,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當時清朝政府文字獄有多麼恐怖。

    明代雖然沒有清代那樣大興文字獄,但也好不到哪裡去,明代的方孝孺,是一位有風骨和節氣的大文學家,就因為不願意給朱棣寫繼位詔書,就被朱棣給滅了十族。中國歷史上誅九族已經是極其嚴厲的刑罰了,除了謀反和大逆不道,歷朝歷代的皇帝對這種刑法使用起來都慎之又慎,就是擔心被後人所唾罵。結果朱棣就因為方孝孺多說了一句話,給滅了十族,這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上只此一例。

    不僅如此,朱元璋也是中國曆朝歷代殺功臣最狠的開國皇帝之一,排名數一數二,這一點唐宋時代的開國君主就要開明的多,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並沒有文獻記載他上臺後大殺功臣,後來發動玄武門事變奪權的唐太宗李世民,跟著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基本上得以善終。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也是人盡皆知。

    我發現唐宋的歷代皇帝有開明之君,也不乏昏庸之君,但幾乎沒有出現那種視人命如草芥的暴君,昏君是能力的問題,而暴君是人格的問題。而明一朝的君主,昏君,暴君佔了多數,有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也有沉迷於鬥蛐蛐的皇帝,還有喜歡做木匠的皇帝,這些奇葩皇帝都來自於明朝。

    唐宋時期的中央機構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長官就是大家熟知的宰相。唐宋時期的宰相,那可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實實在在的權利。那個時代高高在上的固然是君權,但相權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制約君權,朝中大事如果宰相有異議,皇帝也不得不三思。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為了加強個人的皇權,借胡惟庸案廢除了實行上1000年的宰相制度,可以說是把皇權和相權都緊緊地拽在手裡,後來明朝皇帝實在是忙不過來,就設定了一個相當於皇帝秘書處的內閣制度,再後來內閣首輔又成了實質上的宰相。

    其實從一個側面也能看出唐宋時期要進步一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古代大臣上朝時,唐朝是坐著,宋朝是站著,到了明代,清代就是跪著。皇帝跟大臣們的地位懸殊由此可見一斑,唐宋時大臣們無論是坐還是站,至少君臣之間還算有那麼平等,到了明清之際,反而要跪著了,這能說是一種進步?

    明朝時,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特務機構橫行,這些機構相當於是皇帝的私人保安,獨立於政府機構之外,權力還凌駕於政府機構之上,可以對上至朝中大臣,下至黎民百姓,肆意監視,逮捕,審訊,很多大臣屈死在牢中,搞得大臣們人人自危,明朝皇帝親自設立的各項律法如同虛設。

    清朝也好不到哪裡去,清朝屬於外族統治,對漢人官僚那是很不信任,當時清朝也設定了六部,每一部設定滿,漢雙尚書制,雖然同為尚書,但漢人尚書相當於是打醬油。清朝在地方也設定了總督和巡撫,總督名義上為一省或幾省的最高軍事長官,卻管轄不了各地的八旗駐防將軍。清朝前期,漢臣幾乎沒什麼地位,到了後期,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西方列強的介入,漢臣才在朝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麼說吧,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唐宋時期應該是封建社會最開明的時代,那段時期,社會比較開放,歷代皇帝也比較開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老百姓,雖然沒有現代社會這樣自由自在,相對來說過的也算不錯。而明清時期,應該來說是封建社會皇權的巔峰時刻,這兩個朝代的皇權應該是最大也是最集中的時代。

    為了加強皇權,自然就要使用高壓手段,朝中大臣該撤的撤,該打壓的打壓,普通老百姓只能讓他們做一個順民,對衣食住行乃至言論都進行控制。清朝時的漢人後面留著個長長的辮子就是最好的佐證,當年清朝入關後,為了逼迫漢人剃頭留辮子,實行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血腥政策。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卻是一個對女性壓迫最重的朝代,“女子無才便是德”被清朝統治者奉為金科玉言,古代女子的地位歷來不高那是事實,可清代女性的地位更低,女性沒有受教育權利,童養媳也是在清代流行開來,女性被視為男人的附庸和私有財產。

    按照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後面的朝代再怎麼也比前朝要更進步才對,因為有後發優勢,直白點的說法就是後面的朝代是踩在前面朝代的肩膀上前進,但明清兩代在很多方面確實不如唐宋時期進步,這是間隔了數百年的歷史。只能說明人類的歷史程序並不是呈一條直線向前,有時候可能還會開倒車。

  • 4 # 千隻鶴0214

    從統治思想到社會氛圍整體是明顯倒退,這就不得不提到蒙元,蒙元是第一次異族全面統治華夏的時期,對於南方統治長度是九十年,對於北方是一百多年。所以,後來的明明顯帶有蒙元風格和特點,清隨明制。蒙古入侵打斷了華夏民族自主發展的勢頭與節奏,作為四大文明發明瞭三個的宋以後,在自然科學上明清基本乏善可陳。蒙古的征服與統治是西歐強大與中國停滯的轉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魅藍note5全網通高配版玩王者榮耀會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