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宇芬
-
2 # 大中華AAA
賀知章的七絕《詠柳》,全詩是這樣寫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的基本意思是說: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賀知章,今杭州蕭山人,唐代知名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其中《詠柳》和《回鄉偶書》最是膾炙人口。
對於這首家喻戶曉的《詠柳》詩的評價,明朝的鐘惺《唐詩歸》說:“奇露語開卻中晚。”明朝黃周星的《唐詩快》說:“尖巧語,卻非由雕琢所得。”清朝的黃叔燦《唐詩箋註》說:“賦物入妙,語意溫柔。”可見,這首詩的確寫得別具一格,獨具匠心,不僅受百姓的青睞,也受到了專業人士的高度認可。
與古來其它的“詠柳”詩相比,賀知章這首《詠柳》更加突出。主要體現在:第一,比喻巧妙,把垂柳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增加了美的寓意;第二,語言生動,“一樹”“萬條”“二月”,數字增加了詩語的炅動性;第三,構思精巧,自問自答的句式,增加了欣賞的趣味感;第四,詞語流暢,無生僻生硬詞字,通俗易懂,增加了受眾的可讀性。
可以這樣說,春柳,本就是一個美好的事物,它生在初春,綠在二月,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詠柳,即詠春,詠在早春,始於花前,淡綠浮青,生機勃勃,最是一年之希望之際。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又力壓古來文人墨客之“詠柳”,堪稱“詠柳”之冠,可謂——名副其實。
時下,也正是早春時分,“二月春風”轉眼即到,街上、河邊的垂柳已日漸甦醒。特別是在晨光下,柳色輕浮,似有似無,給人以無限的期待。那“小家碧玉”般的婀娜,那“萬條垂下”的瀟灑,那“細葉如剪”的浪漫,讓人又期待又珍惜,大有“惜春常怕‘柳’開早”的感覺……
回覆列表
古詩詞中借用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新葉,絲絲下垂的迷人意態比似美人苗條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經常看到的。但此詩別出新意,“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入目,“萬條垂下綠經絛”隨之而變成裙帶,給寫活了。三,四句更奇巧,以“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妙喻,表現大自然有卓絕的創造力。春風能催育萬物,又將詠柳萬一贊春融為一體。如北詠柳。實屬獨出心裁。
詠物之詩詞難寫。象此詩意境和物相融少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