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有引力匠心社
-
2 # 生猛歷史
首先來說鼎。鼎的初始身份是烹飪器皿,相當於現在的鍋。周代的鼎分為三大類:鑊鼎、升鼎、羞鼎。鑊鼎形體巨大,多無蓋,用來煮肉。升鼎也稱正鼎,在鑊鼎中煮熟的肉,盛放在升鼎中。羞鼎是用來盛放佐料的,與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傳說中,是夏朝的創始人大禹鑄造了九鼎。青銅九鼎,分別代表九州,上面繪製有各個州的動物影象,美輪美奐。到了周代,已經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而有關鼎的最著名的事件,要數當年的“楚莊王問鼎”。史書上認為這一事件已經昭示了楚莊王的狼子野心,因為鼎是天子之器。
從普通的飲食容器,被抬升到到國家權力的象徵,“鼎”是如何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私以為至少與以下兩點有關:一,觀念上。華裔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說:“達到一個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透過他的肚子”。現代人有各種各樣的寄託,處於生存層面的飲食需求已經不再是大過天的事情,而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吃飽吃好可謂是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命題。民以食為天,作為承載飲食的重要器皿——鼎,自然被賦予了非一般的重視。二,祭祀意義上。祭祀是華夏禮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抱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說的是祭禮起源,就在於向神靈奉獻食物。盛放食物的鼎,慢慢成為祭祀的禮器,意義重大,相當於是天人關係的重要承載與見證,於是被賦予了超自然的色彩。
虛幻的權力要透過具體的物件去彰顯。而鼎,既是百姓日常必不可少之器皿,又能擔當起溝通上天旨意(天意)的使命,自然就成了統治者選定權力象徵物的首選。據說周朝滅亡以後,九鼎就消失了。《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219年,掃滅六國的秦始皇在東巡歸來途中,在彭城聽說九鼎在大河中出現了,費盡心機要找出來,但最終還是無所得。秦代以後,鼎的王權象徵作用逐漸減弱。
如果你去過國家博物館,會發現婦好墓裡出土了很多青銅鼎,那樣的鼎根本就像日常吃飯的,太大,太重。個人認為那時候的平民吃飯肯定用不起青銅器。
大禹的傳說在商代夏朝之前,那時候就有做九鼎定九州的故事。個人認為,鼎從出現起就是禮器,就是國家權力的象徵,因為普通人根本用不起,也不讓用,也沒有必要用。只有權力的集中者可用。
如果你非要抬槓,新石器石器,就石器開始已經使用鼎,我也沒辦法,個人認為那些粗糙的石鍋根本就不是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