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風1632

    日本在這場戰爭是慘勝,國民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生意上損失太大,有將近九萬人戰死,十五萬人負傷殘疾成為廢人。這在當時的日本確實史無前例。普通人們對國外的鐵路港口沒有什麼概念,也不懂國家的財政危機,只知道這次慘勝沒有獲得一分錢,簡直是奇恥大辱。

    全國憤青開始暴動,示威遊行,打砸政府官員官邸。部分輿論認為是西方操縱,由於不能砸大使館,於是在全國焚燒西方教堂,親政府的報社也被燒燬。由於警察的鎮壓,國民與警察發生大規模衝突,70%的警察局被燒掉。日本政府自己製造的民粹主義開始反噬整個國家。這場暴動持續了兩個月,造成東京混亂。時間過後,整個日本陷入所謂的“愛國主義”的狂熱運動之中。最後,現任政府官員辭職,狂熱民族主義抬頭。

    實際上1905年底在與俄國進行和平談判時,日本財政已處於崩潰的邊緣,只能接受在最後達成對俄國較為寬容的條件的協議。但是,由於勝利已經肯定,日本軍隊感到自豪並受到了讚揚,而且大國地位得到了所有列強的承認。在亞太,如不考慮它的反應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 2 # 赤水老三話春秋

    日俄戰爭確實以日本勝利而告終,但沙俄之不過是在爭奪利益中的失敗,而不是有關生死威脅自身存亡的失敗,何況有沙俄國內自身政治動盪的問題,要不然最終鹿死誰尚未可知!

    日俄戰爭爆發的起因

    一:在1895年甲午海戰獲勝之後,日本逼迫清政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除了得到了大量的錢財賠償之外,還奪得了遼東半島的控制權,這引起了一心想獨霸中國東北地區,沙俄的強烈不滿,聯合其他西方列強,讓日本退還了遼東半島,然而沙俄自己卻趁機取得了旅順港口和大連的鐵路,這讓日本極其不滿,從此也埋下了戰爭的禍根。

    二:沙俄在佔據東北後,大肆修築鐵路,打通了東北經由西伯利亞到苻拉迪沃斯托克的通道,從中國掠奪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回沙俄,這讓本來就對東北地區豐富的礦物產資源垂涎三尺的日本,更是嫉火中燒,眼睛都紅的成了猴屁股了。

    三:沙俄在中國的所做所為,也讓其他西方列強感到自己的利益受損,很是不滿,暗地裡表達了對日本的支援,這也是成為了對沙俄開戰的有利因素之一。

    四:沙俄在奪取旅順之後,加強了對港口以及炮臺的建設,以利於太平洋分艦隊的長期駐紮,確保其所得的利益,也讓日本感受到了壓力,早動手也許還能有勝算。

    五:日本不但是對東北垂涎已久,而且對沙俄控制下的北韓半島,也是虎視眈眈,歷史上日本對北韓半島的佔有慾,從未停止過。

    根據以上原因,日本明確了對沙俄的戰爭,同時加班加點從兵力和資源上,為戰爭做好了所有準備,一觸即發。

    日俄戰爭經過

    沙俄在遠東地區有近十萬兵力,以及太平洋分艦隊的六十餘艘木製帆船,火炮機槍各百餘門,作戰理念還是重在白刃戰,反觀日本對沙俄作戰,準備了二十多萬訓練有素的軍隊,以及八十多艘從英國購買的新式鐵甲戰艦,同時在作戰理念上,以火力殺傷和側翼迂迴戰術為主,以此看來日本是志在必得。

    1904年2月8日,日軍率先發起對旅順航口內,沙俄太平洋分艦隊的攻擊,而此時旅順航口及要塞還沒有完工,一萬多守軍也處於休閒懶散的狀態下,但還是在日本的偷襲後做出了激烈的抵抗,眼看一時不能得手,5月底日軍成功從遼東登陸,佔據了大連,形成對旅順港口沙俄太平洋分艦隊夾擊的態勢,6月中旬在大孤山和小孤山對旅順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然而沙俄政府從各方面考慮,也是決定死守自己的利益,雙方都在增兵加碼,毫不退讓。

    沙俄的死扛,讓日軍決定以圍困的方式,取得對旅順的戰役,於9月初經過激戰,奪取了旅順的外圍遼陽,9月末奪取了沙河地區,雙方傷亡慘重,可見戰役激烈的程度,8月19日,日軍對旅順口要塞發起進攻,在佔據制高點之後,對航口內停泊的沙俄艦隊發起炮擊,最終迫使沙俄守軍投降,1905年2月開始實施奉天作戰,日軍充分的運用了從側翼迂迴進攻的戰術,最終取得勝利,沙俄無奈之下,調集波羅的海的主力艦隊,對遠東地區進行增援,於5月底在對馬海峽遭到日本海軍的伏擊,結果可想而知,此後日軍在北韓半島的仁川登陸,同時佔據了庫頁島的南端結北方四島,9月5日,雙方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戰爭以沙俄承認失敗結束。

    戰爭結果

    日俄戰爭為期一年多,日軍參戰總兵力100多萬人,傷亡被俘20多萬,艦船損失90多艘,沙俄也動員了近百萬兵力,傷亡被俘27萬多,艦船損失近百艘,而且戰爭的失敗加劇了沙俄王朝的覆滅,日本如願以償的佔據了東北和北韓半島。

    雖然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是列強之間利益的爭端,對於沙俄來說,損失的不過是本不屬於自己的一點皮毛而已,還遠遠未到傷筋動骨的地步,所以日本打敗沙俄,只是在形勢上贏得了一些利益罷了,還沒有人真正的打敗過沙俄的,拿破崙就是前車之鑑。

    結語

    日俄戰爭無論誰誰贏,歸根結底都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利益之爭,但其中最失敗的莫過於當時無能的清政府,竟然容忍兩個不相干的國家,在自己的國土上大打出手,並且以旁觀者的身份保持中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最慘的莫過於東北地區的老百姓,夾在日俄戰爭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不說,還被掠奪財物,更在戰爭中被徵用,死傷不計其數,簡直是慘絕人寰,可謂是華夏之痛,民族之殤!

    回顧歷史,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承載了太多屈辱,才有了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語,才有了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希望現在年輕的一代,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奮鬥終生!

  • 3 # 萬歲1148858845

    日俄戰爭具有三重意義,第一英國扶持日本遏制並且削弱了沙俄,導致沙俄暫時被迫與德國結盟,第二這場戰爭讓日本的勢力真是深入了中國東北,他們藉機在大連等地經營自己的勢力範圍,為二十多年以後的九一八事變以及全面侵華打下基礎,第三,沙俄的失敗直接導致1905年的革命,而這場革命為後來的1917年十月革命打下了必要的群眾基礎與威望

  • 4 # 都市南鄉子

    當然。現有回答已提到不少內容就不重複了。補充一個沒人說的重要證據。日俄戰爭大敗是沙俄爆發1905革命的“導火索”。而這場革命又是華人皆知的俄國“十月革命”的前奏。先看沙俄。老毛子歷史上有個特性與鬼子相同,俗話說的“不見棺材不落淚”或“不撞南牆不回頭”。每一次都是因領袖人物愚蠢挑起戰爭卻大敗收場,從而引發了全國性的暴力政治運動。結果都是國家分裂且元氣大傷。其實當年因克里米亞戰爭大敗,尼古拉一世被活活氣死後,繼位的亞歷山大二世迫於國內外壓力,開始了君主立憲制和農奴制改革。但因各種原因不徹底。內外交困矛盾積累直到日俄戰爭爆發。戰前,尼古拉二世又如當年爺爺一般,信心滿滿想俺贏不了英法這些列強,收拾個落後亞洲的黃皮有什麼難?結果還真被鬼子給揍的鼻青臉腫。於是,國內積怨爆發,首都聖彼得堡爆發由東正教神甫加邦(前沙俄政府的密探)帶頭造反,搞民眾大罷工大遊行,要求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和政治改革,賦予全民選舉權和國家政治參與權,由此波及各地。同時,俄屬波蘭也爆發了獨立暴動。特別要說,當時是布林什維克黨第一次出現在帝國政治舞臺上,也是首次組織武裝起義(失敗了)。然後,再說鬼子。不誇張的講,日俄戰爭就是舊日本帝國的立國之戰。明治維新始,日本開始了近代化的過程,甲午戰爭奠定了其在亞洲的霸權。但當時的世界中心在歐洲列強,白種人對有色人種的全面歧視無處不在,殖民主義思想盛行一時。各國之間的矛盾也很大。一方面日本帝國的崛起,他們普遍輕視,只將其視為國際事務中的跟班,跑腿,不會認鬼子是夥伴。另一方面,又都需要對它拉攏當作自身在亞洲利益的代言人。其中又以英俄兩家衝突矛盾最大。日本想脫穎而出,只能擇其一抱大腿。於是,鬼子出於自身野心和利益最大化的戰略考量,決意投入大不列顛的懷抱,那就只能拿外強中乾,內憂外患的沙俄當投名狀了。尤其是在滿洲和北韓半島等多處,與沙俄衝突激烈。而且雙方都無法以政治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所以,只能兵戎相見一分高下了。所以,日俄戰爭的結局,讓舊日本帝國站在了與歐洲列強平等的國際地位上。僅此一處,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要不是後來鬼子自作孽,不可活的種種操作,還不知道歷史會如何演變呢?當然,這也成中華民族的禍福相依咯。

  • 5 # 一學思一

    海戰上日本完勝,陸戰日本也一直在推進,戰損比也不差。但一直在戰場獲勝的日本在條約簽訂上卻並未獲得太大好處。獲得南滿鐵路及其周邊土地所有權,獲得日俄爭議島嶼庫頁島(清政府以放棄該島主權)南部。

    俄放棄其在東北南部利益的原因在於這場戰爭遠離歐洲,西伯利亞鐵路仍未修好,且運力難以支撐遠東強烈度長時間的軍事行動。且日俄戰爭的失利事民族主義盛行的俄羅斯爆發反帝制運動。

    俄羅斯有能力繼續維持戰爭,有能力獲得最後的勝利;但贏得戰爭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遠大於獲得的收益。十年後爆發的二戰持續時間長,直接導致俄國崩潰。

  • 6 # 藍白旗幟

    日俄戰爭中日本只能說是慘勝,並沒有實質性打敗沙俄,日本人用非常大的代價換來了發展空間。雖然沙俄就沒在日本人手裡討到便宜,旅順要塞也丟了,奉天城也被打下來了,旅順的艦隊和俄羅斯太平洋第二艦隊也被日本人消滅了,但是日本人沒本事繼續跟俄羅斯打,最終只能慘勝收場,以至於日本人在朴茨茅斯條約簽訂之後直接走上東京街頭鬧事,人稱“日比谷打砸搶燒事件”。

    (1)日本人為啥要籤和約?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人的戰績是很好看的,先是打下了旅順和奉天,剿滅了旅順港裡的艦隊,再以逸待勞幹掉了勞師遠征的俄羅斯太平洋第二艦隊,基本上是一路凱歌。

    但是和中日甲午戰爭的後期非常相似,國小力弱的日本早已精疲力竭。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徵發了太多壯丁,到了1905年8月底,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隊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3萬7千人,這是日本常備兵力的1.5倍,基本上合適的兵源都給挖掘出來了。

    為了徵集更多的炮灰,日本已經將徵兵的年齡從原本的32歲提升到37歲,讓那些原本年事已高的日本人也有了為天蝗比卡玉碎的機會,這已經是日本動員能力的極限。因此在城裡,很多工業企業因缺乏像樣的勞動力,不得不縮減生產,有些地方乾脆直接停工。而在日本的農村,由於壯年都去戰場當炮灰了,出現了農田無人耕種的情況。對戰爭導致農田荒蕪,日本明治天蝗比卡還特意寫了一首打油詩感慨:“男兒意志剛,紛紛踴躍上戰場,國事應共當。留下庭院寂無聲,可憐孤老耕作忙。”

    而這個時候的日本還沒有徹底成軍國主義者的國度,很多人還是不想當炮灰的,在對俄羅斯作戰的前線炮灰們的反戰情緒也很高,雖然乃木希典能夠帶頭白髮人送黑髮人,但是炮灰們大部分想活著,於是也開始不斷出現反戰行為,比如就有一個聯隊計程車兵拒絕日本軍部的進攻,軍部也沒辦法,總不能調幾個聯隊,把這夥人突突了,只能夠把他們撤下來,喊他們去修路。

    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日本實在支撐不住,而俄羅斯又是那種莽夫起來啥都不管的民族,所以對於日本來說,現在如果締結和約,那麼日本想要獨佔北韓和並且將俄羅斯的勢力趕出南滿(也就是中國東北的南部地區)的目的就可以基本達到,於是日本決定要締結和約,這個時候的日本人還是有一點明智的,懂得見好就收。

    (2)媾和的條件

    因為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死了一大堆的人,花了一大堆的錢,負債累累,消耗非常巨大,於是日本人是地我要,錢也堅決要!然而打了敗仗的沙蝗尼古拉二世,卻表示地不給,錢也別想,當即說“一寸土地和一個戈比也不會給日本黃猴子”。氣得日本的大使小村壽太郎直跳腳,甚至回美國的賓館結賬退房回日本,威脅回去接著打。

    不過主持這件事的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拉住雙方不斷斡旋,最終讓日本和俄羅斯最終願意和解,一方面日本是真的打不動了,再打下去經濟就崩潰了;另一方面,俄羅斯一直吃敗仗,沙蝗是臉都不要了,於是兩國不得不同意媾和。

    在1905年9月5日14時,日、俄雙國在美國樸次茅斯的海軍造船廠辦公大樓簽訂和約,也就是著名的《樸次茅斯和約》。日本獲得了對北韓享有特利,俄羅斯從中國東北滾蛋,然後還得轉讓關東州租借權(這也是日本關東軍那堆日寇的來歷)和南滿鐵路,還得割讓南薩哈林島等,不過錢是一毛也沒有。

    (3)結語

    《朴茨茅斯和約》中單純的割地不賠錢這件事就讓日本底層人震怒,跑到東京去散步。不過這對高層的日本人來說,這已經足夠了,讓日本獲得了足夠的空間得以發展。

  • 7 # 老伊先生談史

    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前俄羅斯帝國國力遠勝於日本帝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慘勝。

    (尼古拉王子訪問日本,後成為俄羅斯末代沙皇)

    戰爭前夕:戰爭前夕俄國總人口達1.41億人,1904年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人,後備役軍人達375萬人。

    日本總人口約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實際上動員了118.5萬人)。戰前沒有國家認為日本能夠戰勝俄羅斯帝國,但戰爭結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日本最終戰勝俄羅斯帝國,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1,俄羅斯帝國雖然國力強於日本,但由於國土廣大,防禦方向多,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區,在遠東戰場雙方兵力相當,日本參戰兵力40萬,俄羅斯參戰兵力五十萬。

    遠東戰場遠離俄羅斯帝國重心,後勤和兵力有限,而日本全力以赴。

    2,日本外交戰略優於俄羅斯帝國,日本在國際上與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英國結成“英日同盟”共同對付俄羅斯。

    (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行進路線)

    英國關閉蘇伊士運河,迫使俄羅斯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繞行非洲好望角,師老兵疲,最終在“對馬海戰”中完敗。

    以割地賠款為戰勝標準來看,沙俄戰後讓出了北韓、東北大半的權益給日本--算是割地了,但沙俄堅持不賠款,日本也無力再戰導致經濟因此非常悽慘,苦熬了好多年。

    所以,日本慘勝。但是,戰勝一個老牌歐洲列強,對提升日本士氣、提高日本國民在世界上的地位,那是非常有效果的。

  • 8 # 唐律疏議

    陸戰中,日軍只是在停戰前夕取得了暫時的區域性優勢。

    但是海戰中,沙俄的遠東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幾乎全滅,遠征艦隊的司令被活捉。而日本海軍損失輕微。如果這都不算“真正意義上打敗”,還要怎樣才算“真正意義上打敗”呢?

  • 9 # 書誤人生

    沒有。日本只是打敗了沙俄遠東地區的陸軍部隊和從歐洲增援的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其沙俄歐洲部分的陸海軍未受重創。俄軍的主力還在。日本也沒有佔領沙俄任何一座大城市。在戰後的談判中俄國沒有同意支付任何戰爭賠款。

    日本取得的勝利更多是在精神層面的,被譽為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同時取得了半個庫頁島。日本的民粹派對這個結果非常不滿意,煽動群眾發生了“日比谷事件”,抗議日本政府讓步太多,損兵折將打了這場收穫很小的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上課時,學生說話怎麼處理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