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凌亂在北漂海洋裡的粟
-
2 # 開心的LaoQ
加註釋。故作矯情:秦時作品用小篆,漢時作品用隸書。更早用甲骨文吧。材質用骨頭青銅竹簡等。不知泥古君滿意否?歷史真的是一個很重的包袱?
-
3 # 130102197303210670
我也覺得行,最好是哪個朝代的文言文,就用哪個朝代的字型,紙張也用那個朝代的紙,學生也最好穿那個朝代的衣服,那就更能體現文化內涵了。但不知你這是在演戲,還是幹什麼呢。我們要的是深入心底的領悟,而不是形式。這是語文課本,不是演戲的道具。
-
4 # 看遍這人間秋色
這種提議個人並不贊同。
現在的高中語文都是要學文言文的,每年高考文言文更是必考。文言文對於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已經很難了,如果再把字型改成繁體字,這是不是要從新開始學習繁體字,書寫繁體字嗎?這和某些專家提倡恢復繁體字又有何區別?
文言文的文章形式相較於繁體字的字型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曾經也有人提議把文言文從高考考試中刪除,但還是保留了下來,說明文言文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很多文章引經據典,引用的基本就是文言文的形式。而學習文言文,有了這個基本文化水平,閱讀這些經典語句,我們現在仍然會感到吃力。而如果再把文言文的字型改成繁體字,也就是從基本的簡化字改成繁體字。這種做法只會增加學生的壓力,於傳播傳統文化有何意義?如果只是為了傳播繁體字,那又何不直接提倡恢復繁體字或者說學習繁體字,何至於拐彎抹角的說呢?
為了傳播傳統文化,就應該讓更多的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走進考試。而不是把文言文的字型改成繁體字就能傳播傳統文化,這是不可能的。
朋友們,你們說呢?
語言和文字就是溝通的工具,何必執著於簡體字或繁體字,如果是要表現書寫文字的美感,書法名帖上還有肚痛帖這種鬼畫符的書寫方式,重點在於文字代表的內容有沒正確的傳承和表達,其他的都是表象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