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動物屍體,有些是動物自然死亡或者疾病形成的,有些是食肉動物吃完後剩下的殘骸,總之,這些屍體的量是非常大的。
眾所周知,動物屍體在腐爛時,會產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會汙染土壤、水源,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擴散。此時,一些動物站了出來,它們無視已經臭氣熏天的腐肉,大快朵頤,消化著這些動物屍體,它們就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
在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清道夫”的影子隨處可見,像上圖中的禿鷲就是歐、亞、非洲最常見的清道夫,除了禿鷲外,大到鬣狗、金豺,小到屎殼郎都在自然界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雖然它們食腐的名聲不太好聽,但是在自然界中如果少了它們,那麼生態系統就會一團糟。
既然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有許多的清道夫,那麼在海洋系統中,有沒有清道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哪些海洋生物會吃腐屍?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鯨落、萬物生”,意思就是大型的鯨類死後會經歷一個緩慢的向海底下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活在不同水深的海洋生物會以鯨的屍體為食,最終當鯨到達海底後,肉被完全吃光,骨架也成為了海底藻類、珊瑚等生物的“家”,可以說鯨在死後將自己的全部都還給了海洋,而這恰恰就是“鯨落”讓人震撼和感動的原因。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鯨在死後都能形成鯨落,因為大多數的鯨死後要麼被海洋上層的生物直接吃掉,要麼是被衝到了海灘上,只有那些死後經過體內脂肪慢慢分解且體型相對較大的鯨才有機率形成鯨落。
由於鯨落前鯨的脂肪已經被大部分的分解,所以此時它的屍體也逐漸地變成了腐屍。因此,我們從鯨落時哪些海洋生物前來覓食,就能找到一部分的海洋清道夫。
01 海洋上層的清道夫
鯨在死後,許多海洋生物都會來分杯羹,畢竟唾手可得的食物沒有多少動物可以拒絕,但是此時進食的鯨還算比較新鮮,一旦開始腐敗下沉,就會勸退大多數的海洋生物。
從海洋的上層看,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犁頭鯊了。從名字上看,許多小夥伴會認為它是鯊魚的一種,但其實它只是魚鰭的形狀和身形有些像鯊魚而已,並非真正的鯊魚。
犁頭鯊的學名是犁頭鰩,它是鰩形目犁頭鰩科下的魚類,因為其有著像爬犁一樣的頭部,因此得名,它們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中國東海、南海都有分佈。
雖然犁頭鰩長得有些像鯊魚,但是它與掠食性的鯊魚完全不同,因為它們的體型相對較小(平均1米體長、8公斤左右的體重),而且它們的嘴巴並不能上下的開合,而是位於身體的腹面,呈圓形(這是鰩的主要特徵之一),所以,它們是無法捕獵中大型的海洋生物的。
作為一種食肉動物,捕獵能力又差,這導致了犁頭鯊主要的食物就是小魚小蝦和腐肉,其中腐肉的佔比最大,無論是魚類的屍體、鯨類的屍體它統統是來者不拒的。
而犁頭鯊主要生活在小於60米的水深中,生活在海洋的上層,因此,犁頭鯊最最常見的一種海洋上層“清道夫”。
02 海洋中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層,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鯊魚了。從目前科學的觀察和研究看,幾乎所有掠食性的鯊魚都有食腐的習性,只不過,它們通常看不上小魚小蝦的屍體,要吃就吃一些大型海洋生物的屍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界的長壽冠軍,可以活400歲的格陵蘭睡鯊。
格陵蘭睡鯊是世界上生活環境最冷的鯊魚,它們主要分佈在北冰洋附近的海域中,通常棲息在110-550米水深的海洋中,屬於海洋中層生物。
格陵蘭睡鯊的壽命之所以能夠如此之長,與它遊動速度緩慢也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遊動速度慢,格陵蘭睡鯊很難像其他的鯊魚那樣主動的加速捕獵,而是等獵物自己靠近。
正是因為這樣,格陵蘭睡鯊的食物得不到保障,所以只要是遇到緩慢下沉的海洋生物屍體,哪怕已經高度腐爛,它都能吃得很香。
03 海洋底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清道夫通常都集中在海底,這是因為海底的資源本身就相對的匱乏,所以一旦有動物屍體落入海底,必然會遭到瘋搶,而此時落到海底的屍體早已經高度的腐爛了,因此,海洋底層生物大都是清道夫。
在這些清道夫中,灰六鰓鯊是大型生物的代表,這是一種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鯊魚,它的遊動也很緩慢,雖然它可以加速捕獵,但是適應了長期的緩慢生活,這種耗費體力還不一定能夠獲得回報的事它很少做,因此,它將目標定在了一些小型海洋生物和腐肉上。
海鰻是海底中型清道夫的代表,它們同樣是主要棲息在海底,作為一種肉食動物,海底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它們最喜歡吃的就是海洋生物屍體,尖利的牙齒非常的適合撕裂動物屍體的表皮,然後直接鑽到屍體裡面去大快朵頤。
吃骨蟲是海底小型清道夫的代表,從它們的名字我們也能看出,它們擅長吃動物的骨骼。但其實,骨骼並不是它們最喜歡的,只是因為它們體長不足5釐米,還是軟體的,與其他海洋底層的清道夫沒有競爭性,所以只是等到其他生物將屍體吃完之後,它們才會悄悄的鑽入動物的骨骼裡,吃掉骨髓。
吃骨蟲被認為是海洋清道夫的最後一環,它最早是在鯨落結束後,在鯨的骨骼中發現的。
由於我們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所以對陸地上的生態系統相對比較瞭解,也知道許多的清道夫存在,但其實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遠大於陸地,海洋的生態系統比陸地更加的健全,同時海洋中由於生物量太大,所以清道夫從海洋上層一直到底層都是存在的,比如上層的犁頭鰩、中層的睡鯊、底層的灰六鰓鯊、吃骨蟲以及海鰻等等。
在自然界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動物屍體,有些是動物自然死亡或者疾病形成的,有些是食肉動物吃完後剩下的殘骸,總之,這些屍體的量是非常大的。
眾所周知,動物屍體在腐爛時,會產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會汙染土壤、水源,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擴散。此時,一些動物站了出來,它們無視已經臭氣熏天的腐肉,大快朵頤,消化著這些動物屍體,它們就是自然界中的“清道夫”。
在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清道夫”的影子隨處可見,像上圖中的禿鷲就是歐、亞、非洲最常見的清道夫,除了禿鷲外,大到鬣狗、金豺,小到屎殼郎都在自然界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雖然它們食腐的名聲不太好聽,但是在自然界中如果少了它們,那麼生態系統就會一團糟。
既然陸地的生態系統中有許多的清道夫,那麼在海洋系統中,有沒有清道夫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哪些海洋生物會吃腐屍?
海洋中的“清道夫”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鯨落、萬物生”,意思就是大型的鯨類死後會經歷一個緩慢的向海底下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活在不同水深的海洋生物會以鯨的屍體為食,最終當鯨到達海底後,肉被完全吃光,骨架也成為了海底藻類、珊瑚等生物的“家”,可以說鯨在死後將自己的全部都還給了海洋,而這恰恰就是“鯨落”讓人震撼和感動的原因。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鯨在死後都能形成鯨落,因為大多數的鯨死後要麼被海洋上層的生物直接吃掉,要麼是被衝到了海灘上,只有那些死後經過體內脂肪慢慢分解且體型相對較大的鯨才有機率形成鯨落。
由於鯨落前鯨的脂肪已經被大部分的分解,所以此時它的屍體也逐漸地變成了腐屍。因此,我們從鯨落時哪些海洋生物前來覓食,就能找到一部分的海洋清道夫。
01 海洋上層的清道夫
鯨在死後,許多海洋生物都會來分杯羹,畢竟唾手可得的食物沒有多少動物可以拒絕,但是此時進食的鯨還算比較新鮮,一旦開始腐敗下沉,就會勸退大多數的海洋生物。
從海洋的上層看,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犁頭鯊了。從名字上看,許多小夥伴會認為它是鯊魚的一種,但其實它只是魚鰭的形狀和身形有些像鯊魚而已,並非真正的鯊魚。
犁頭鯊的學名是犁頭鰩,它是鰩形目犁頭鰩科下的魚類,因為其有著像爬犁一樣的頭部,因此得名,它們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中國東海、南海都有分佈。
雖然犁頭鰩長得有些像鯊魚,但是它與掠食性的鯊魚完全不同,因為它們的體型相對較小(平均1米體長、8公斤左右的體重),而且它們的嘴巴並不能上下的開合,而是位於身體的腹面,呈圓形(這是鰩的主要特徵之一),所以,它們是無法捕獵中大型的海洋生物的。
作為一種食肉動物,捕獵能力又差,這導致了犁頭鯊主要的食物就是小魚小蝦和腐肉,其中腐肉的佔比最大,無論是魚類的屍體、鯨類的屍體它統統是來者不拒的。
而犁頭鯊主要生活在小於60米的水深中,生活在海洋的上層,因此,犁頭鯊最最常見的一種海洋上層“清道夫”。
02 海洋中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層,最常見的清道夫就是鯊魚了。從目前科學的觀察和研究看,幾乎所有掠食性的鯊魚都有食腐的習性,只不過,它們通常看不上小魚小蝦的屍體,要吃就吃一些大型海洋生物的屍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界的長壽冠軍,可以活400歲的格陵蘭睡鯊。
格陵蘭睡鯊是世界上生活環境最冷的鯊魚,它們主要分佈在北冰洋附近的海域中,通常棲息在110-550米水深的海洋中,屬於海洋中層生物。
格陵蘭睡鯊的壽命之所以能夠如此之長,與它遊動速度緩慢也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遊動速度慢,格陵蘭睡鯊很難像其他的鯊魚那樣主動的加速捕獵,而是等獵物自己靠近。
正是因為這樣,格陵蘭睡鯊的食物得不到保障,所以只要是遇到緩慢下沉的海洋生物屍體,哪怕已經高度腐爛,它都能吃得很香。
03 海洋底層的清道夫
在海洋中,清道夫通常都集中在海底,這是因為海底的資源本身就相對的匱乏,所以一旦有動物屍體落入海底,必然會遭到瘋搶,而此時落到海底的屍體早已經高度的腐爛了,因此,海洋底層生物大都是清道夫。
在這些清道夫中,灰六鰓鯊是大型生物的代表,這是一種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鯊魚,它的遊動也很緩慢,雖然它可以加速捕獵,但是適應了長期的緩慢生活,這種耗費體力還不一定能夠獲得回報的事它很少做,因此,它將目標定在了一些小型海洋生物和腐肉上。
海鰻是海底中型清道夫的代表,它們同樣是主要棲息在海底,作為一種肉食動物,海底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它們最喜歡吃的就是海洋生物屍體,尖利的牙齒非常的適合撕裂動物屍體的表皮,然後直接鑽到屍體裡面去大快朵頤。
吃骨蟲是海底小型清道夫的代表,從它們的名字我們也能看出,它們擅長吃動物的骨骼。但其實,骨骼並不是它們最喜歡的,只是因為它們體長不足5釐米,還是軟體的,與其他海洋底層的清道夫沒有競爭性,所以只是等到其他生物將屍體吃完之後,它們才會悄悄的鑽入動物的骨骼裡,吃掉骨髓。
吃骨蟲被認為是海洋清道夫的最後一環,它最早是在鯨落結束後,在鯨的骨骼中發現的。
總結由於我們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所以對陸地上的生態系統相對比較瞭解,也知道許多的清道夫存在,但其實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遠大於陸地,海洋的生態系統比陸地更加的健全,同時海洋中由於生物量太大,所以清道夫從海洋上層一直到底層都是存在的,比如上層的犁頭鰩、中層的睡鯊、底層的灰六鰓鯊、吃骨蟲以及海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