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類文明索引

    使用者需求分析≠痛點分析,產品需求要多個方面,包括價值觀->心理意義->功能需求、情感需求、社會需求->判別標準->體驗等環節,形成結構化思維,並利用PESTEL等工具綜合評估外部環境因素。

    產品創新要洞察趨勢,從分析現象入手,到識別關鍵趨勢,找出技術瓶頸,並理順幾個步驟間的因果關係。

    技術規劃方法有兩個層面:一是對於零部件,學會使用趨勢束分析方法,可以橫縱兩個維度定標技術當前狀態,以及未來演進路線;二是對於產品創新,MPV曲線有助於分階段做技術戰略規劃並抓住主要矛盾,而技術分叉樹則有助於思維發散而後聚焦解決方案。

    使用者訪談技巧,例如民族誌法等;以及如何高效收集資訊的十個問題,避免無話可聊和尬聊場景。

    學會定義“好產品”。功能上適當的“示弱”而非中規中矩,瞄的更細才能打得更準;

    資料化產品的發展階段。用資料化的方式,推導創新方向。也是產品創新方向的一個參考;

    空杯心態。無論是設計師、工程師、老師,首先都是普通的消費者,職業僅僅是我們觀察世界連線他人的一個視窗。作為普通消費者,多體驗生活,學會觀察和記錄生活,對創新工作大有裨益。

    完全沒有痛點的產品是不存在的,創新產品研發的起點其實是瞄準產品的使用者價值,讓這個價值好到足夠吸引消費者為它忽視其他瑕疵。研發人員不缺對技術對原理的理解,缺少的是發現使用者價值的靈感,這一點不會由書本告訴我們,而需要我們多去觀察和感受這個世界;

    產品的本質是為使用者提供功能,是為了使用者能夠更加享受科技帶給他們的美好,認清這一點是我們開始做產品設計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更加自然去貼近和關注使用者的生活,瞭解他們心裡的真正需求,而不應該以自己的技術思維去引導使用者,我們應該有兩面性,一面是消費者故事的聆聽者,另一面是消費者願望的築夢師;

    技術人員要時刻保持對技術發展的關注,要理解技術發展是沿著看不見的規律在進行的,當我們對技術有了預判,才能幫助我們更加科學合理的為使用者去創造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老師體罰孩子構成犯罪嗎?法律對老師體罰孩子怎樣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