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肆大財子

    “理財險”大家愛買,我不反對,但“理財險”道道非常多,恐怕很多人沒有注意。一不小心,就被騙了!哪些人適合買理財險,有哪些優缺點,看我這篇就夠了!史上最強理財險攻略!

    隨著網際網路保險的興起,大家越來越習慣在網上買保險,

    原本我以為健康險、壽險等會大火,

    但讓我沒想到的是,“理財險”卻異軍突起,變得非常火爆。

    從保險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網際網路人身險發展報告來看,

    原本只是“理財險”的年金保險居然排到了第二,

    並且應該歸為“理財險”的增額終身壽,也可能被統計到了壽險板塊導致壽險佔了大頭。

    大家對於儲蓄的需求遠比保險的需求旺盛得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保險搬到線上來賣,“理財險”依然能超過健康險衝到第二。

    “理財險”大家愛買,我不反對,

    但“理財險”道道這麼多,恐怕很多人沒有注意。

    甚至還一度曬出“理財險”被群眾哄搶的場面

    懂的人看到這樣的宣傳,總會暗暗露出一絲微笑,

    “理財險”,實乃銷售誤導的重災區!

    產品這麼火,需求這麼大,但銷售誤導卻很嚴重,

    公子在網上搜了一圈,講到“理財險”的要麼捧上天,要麼踩入地,各執一詞。

    今天這篇文章,公子會從理財的本質開始說起,

    帶你深入瞭解理財是怎麼回事,以及“理財險”到底值不值得買?怎麼買!

    這可能是你能找到的全網最深入最客觀的“理財險”講解文章,

    不為產品推廣,只是希望大家對“理財險”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

    文章結構如下:

    一、 理財的本質

    二、 當下理財並沒有那麼容易

    三、 “理財險”到底能否解決我們的養老問題

    四、 購買理財類保險的一些建議

    正文開始!

    正本清源,先說說理財是怎麼一回事。

    理財,本質上是一種資源的跨時間調配!

    這種操作其實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存在諸多例證:

    比如松鼠會在入冬前儲備漿果,以免在冬季沒有食物時餓死,

    還有很多動物在冬眠前也會大量捕食儲備熱量,比如棕熊,北極熊等,

    人類社會里攔水築壩也是將雨季豐沛雨水跨時間調配到枯水期使用的“理財行為”。

    而人生歲月幾十年,金錢也會存在時而手握千金,時而一文不入的情況,

    為了保證在沒錢的時候還能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將金錢資源跨時間調配成為必然!

    如果將人一生的金錢收入和支出線畫出來,大致應該長成這樣:

    紅線是我們一生的支出線,從出生到死沒有一天不花錢。

    黃線是我們正常的收入線,20多歲開始掙錢,到退休後就沒有收入。

    人生前20年靠父母,退休後更多隻能靠自己,

    退休後收入會下降,生活質量會下降,醫療費用卻大增,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沒有足夠儲備,必然會面臨一個黯淡的晚景。

    再來看,假如我們在年富力壯的中年進行過理財,人生的收入線就會變成這樣:

    藍線進行理財後的收入線

    理財後當下的收入會減少,但卻能把壯年時期的高收入調節一部分到暮年時期來花。

    這樣我們就能做到:年輕靠父母,中年靠自己,老年靠理財。

    使得一輩子的生活都有保障,這,就是理財的資源跨時間調配原理。

    有的時候,大家往往會把理財和投資混為一談,但實際上理財是理財,投資是投資。

    投資是為了獲得更多財富而付出,本質是在把蛋糕做大,同樣也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投資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

    比如農夫春天將種子播下,是為了秋天獲得更多糧食,但也要承擔各種災害的風險

    比如雞下蛋了不吃而是用來孵化成小雞獲得更多雞肉,但雞蛋能否長成成雞不是必然。

    投資不是因為盈虧無常而被迫進行,而是為了獲得更多而主動自發,

    而理財則不然,它的本質是資源的跨時間調配,更像是前文所說松鼠儲存漿果。

    兩者大家要區分開。

    如果你認同這個說法,我們會提煉出兩點:

    1、 理財的目標是應對長期養老需求。

    2、 理財行為,應當不存在風險或者風險很低。

    如果你認同這兩點,大家會發現,當下【理財】並非容易事。

    理財的本質是資源的跨時間調配,

    從現金流配置的角度看,就是我們中年時付出一定現金流,希望老來時能夠換取一定現金流。

    換取的現金流,不求能讓我們一夜暴富,但求能夠抗住通脹,晚年夠用。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挺難。

    1、我們處在一個上升乏力的大環境中

    世界經濟增長乏力。

    根據興業證券的最新研究,目前全世界的經濟都處在百年來的增長谷底,

    處在第五次康波週期的蕭條時期:

    中國的經濟增長也處於“L”型底部,目前尚未見到抬升跡象:

    以往刺激手段已經失靈。

    過去一個世紀,許多國家都堅持“國家干預經濟”,

    一方面用央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刺激經濟,一方面財政常年保持鉅額赤字拉動內需。

    但目前各國政府債務高企的同時,經濟卻並未看到任何起色:

    這是世界十七個經濟主體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

    在全球經濟處在底部,不見起色的時刻,

    政府債務卻達到了二戰剛結束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歷史高位,

    國家就算想繼續調控,卻也沒有了空間。

    2、未來大機率是負利率,高收益很難

    如果不能維持相對高速增長,利率也難以維持在高位。

    實體經濟的平穩高速發展是我們進行理財,獲取收益的本源,

    如果實體經濟不行,反應在利率上就是利率一路下行。

    這不是中國的問題,世界都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央行利率是市場各種理財產品利率收益率的基礎,

    中國乃至全世界央行利率不斷下行的走勢只說明一個結果:

    未來的理財收益會越來越低,想要輕鬆調配人生的現金流沒那麼容易。

    3、養老儲備不足更提升了理財的難度

    很多人想要理財,其實就指望著老來能稍微寬裕點,

    之所以有這麼個需求,也是因為國家給我們的養老儲備嚴重不足。

    國家給我們安排的養老體系主要靠社保中的養老保險支撐,

    但近年來,隨著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金的虧空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止2018年內地已有四個省市養老金出現虧空,

    分別是青海省、湖北省、黑龍江省和遼寧省。

    遼寧省虧空最多,達371.1億,黑龍江省已經透支將近4個月。

    而與之對應的卻是中國巨大的老齡人口總量和不斷拉長的人口壽命。

    這些資料都表明,中國面臨的是“未富先老”的養老局面,

    如果僅靠社保中的養老金,未來的養老生活很難支撐。

    就拿上海來說,近年來社平工資都是10%左右的漲幅,

    但上海的養老金漲幅卻只還是5%左右,

    養老金和職工工資的差距值越拉越大,

    這不僅僅意味著未來我們只靠養老金的話生活水平會下降,

    還意味著如果我們想要透過理財收益彌補這中間的差距,也是一年比一年難。

    並沒有想讓大家焦慮的意思,這些資料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查。

    只是讓大家意識到,當我們把問題劃定在:理財。

    那麼理財的終極目標,即養老,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這也正是這些年來,“理財險”越來越火的原因。

    可能看到這裡,已經有人迫不及待想提出這個問題了:

    “理財險”看起來收益那麼高,到底能不能解決我們的養老問題,幫我們“過冬”?

    不急,我們慢慢來分析。

    首先,要強調的一點,“理財險”其實是個偽概念,

    “理財險”本質上並不是一個理財產品,它自始至終都只是一個保險產品。

    利用現金流的調配原理,讓消費者在需要錢的時候能從保險裡面領到錢,就像“存款”一樣,

    所以大家也都樂於用它來解決養老問題,並且就這麼叫它,我在文章中也就跟著這麼叫了。

    1、“理財險”的安全性如何?

    我們購買“理財險”,目的不是為了一夜暴富,而是為了老年時穩妥的能拿到更多的養老錢,

    所以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而“理財險”保險的本質,註定了它非常安全。

    第一是因為保險是一份合同,從簽訂合同那天起,收益多少、費用多少就全都規定下來了,幾十年也不會變。

    第二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保險監管。有人可能會覺得就算簽了合同,萬一保險公司幾十年後破產倒閉跑路賴賬咋整?這點大家恰恰不用擔心,國家對保險公司的金融監管非常嚴格和先進,可以說,中國內地的保險公司要破產,比遇見兩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還稀奇。

    第三是因為就算保險公司破產了我們的保險也可以得到賠付。絕大多數“理財險”一般指是是年金險或者增額終身壽險,在保險產品分支裡一般屬於人壽險,根據《保險法》規定,人壽險在保險公司破產之後可以得到保險保障基金賠付絕大部分,剩下的則由接手的下家保險公司繼續賠付。所以,就算保險公司破產了也不會影響我們的保險賠付。

    《保險法》八十九條、九十二條:

    如果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達不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

    即便保險公司破產,這張保單也會依法轉移到別的保司,保單利益不會受損,每一分錢都有保障。

    但注意有些“理財險”不一定,像是投連險也是“理財險”的一類,但它通常是浮動收益,不承諾保本,也有一些消費者會被欺騙,務必要留意。

    從安全性來說,像是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的安全性僅次於國債,安全性槓槓的。

    2、“理財險”的收益如何?

    除了安全,要實現養老目的,還需要“理財險”的收益足夠高。

    而就目前來看,“理財險”的收益也的確還可以。

    我們以“理財險”中最具代表性的年金險來舉例,

    目前市面上的年金險,現金價值最高可以按照每年3.5%的利率 利滾利增長,

    幾十年下來收益還是相當可觀。

    有的人可能會說,在銀行存個5年都有4點幾的利率,3.5%有什麼稀奇?

    首先,但銀行五年期存款利率是跟著大環境在調節的,央行利率下調,商行的利率也必然下調。如果有一天負利率了,那麼商行的利率也不會太高。

    而年金險的3.5%的利率,是從合同訂立伊始,就被確定下來了,幾十年都不會變,

    這就是保險的威力所在!一朝鎖定,終身確定。(當然,前提得是保終身的產品)

    還有人說同樣幾十年的投資期,國債都能到3.8%甚至4%,3.5%真沒什麼稀奇。

    但國債3.8%是單利,年金險3.5%可是複利,兩者的差別可大了去。

    比如兩人各有10萬塊,

    一人按照每年3.8%的單利存10年,最後本息一共138000

    一個按照每年3.5%的複利存10年,最後本息一共141060,

    同樣10年,兩個人所得收益相差了3060,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我們透過把同樣期限的複利和單利計算後一一對應起來:

    就會發現,

    30年的年金險,以3.5%的利率複利,

    國債需要每年6.02%的單利才能達到同樣的收益,

    孰高孰低,一眼便知!

    可能大家對年金險3.5%的收益並沒有概念,

    我簡單舉個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下:

    這款年金險,每年交40080,一個月就是3340,

    30歲買,交30年,60歲開始每個月拿10000。

    有人就會覺得,30年後每個月1W,通貨膨脹在這裡,這1W夠幹什麼?

    通貨膨脹我們不可能預測,我們只理性的算一筆賬:

    現在上海平均養老金4300左右,社平工資8200左右,這意味著退休後收入減為一半多點。

    給它30年,上海養老金漲到4萬一個月,社平工資漲到8萬一個月,養老金還是一半。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還能再多拿1萬,一個月五萬,香不香?

    你去上海小區裡隨便問個老頭老太太,說再給他們1000塊養老金,

    他們會說,非常香!

    再退回來,30年後一個月工資8萬?

    只要國家不是把貨幣像辛巴維(威)、蔣家王朝那樣去發,

    一個月工資八萬企業就別想活了。

    所以,你會看到我們的假設其實非常極端,

    我們保守點,如果30年後上海社平工資是2萬,養老金砍一半是1萬,

    這個時候你還多拿一萬養老年金,那豈是一個“爽”字了得?

    所以,“理財險”能不能為我們解決養老問題?

    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理財險”也分很多種,並不只有年金險。

    不同的“理財險”不一定就適合我們,

    接下來,我會給大家總結一些“理財險”購買的建議。

    關於理財類保險,我們重點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 "理財險"的種類

    2、 哪些理財險解決“養老”的目標

    3、 這些“理財險”該怎麼挑?

    1、目前的“理財險”有哪幾種?

    這個問題,我在這篇文章裡,為大家都聊過:五種“理財險”的介紹和揭坑。

    大家可以到這篇文章瞭解更詳細的內容,這裡我只講個大概。

    市面上的“理財險”目前有下面幾種:

    其他的我們一個個來看:

    純年金險——

    年金險因為每年交錢領錢的時間、額度都是固定的,故得名年金險,

    前期每年交點錢,到一定時間可以每年領錢,領的總比交的多,多的部分就是收益,

    或者選擇一次性退保領取現金價值,現金價值每年按照一個預定利率在增值,

    預定利率越高,現金價值增加越快,退保時就能拿到更多的錢。

    年金險的優點很明顯,

    收益高,國家規定,年金險最高預定利率不能超過3.5%,但就目前這個金融大環境來說,長期來看就已經很優秀了,此處按下不表。

    安全,就算保險公司倒閉了也能履行賠付,一分不少,何況保險公司也沒那麼容易倒閉。

    年金險的缺點同樣明顯,

    流行性差,一張保單鎖定幾十年,30歲交,60多歲才開始領,很多人表示等不及。

    所以,如果你平時不缺資金,你只是把“理財險”當作養老金的補充工具,

    那麼公子首推年金險,收益高!很安全!

    分紅險——

    分紅險是解決年金險流動性差,短期內沒收益的第一個方案。

    分紅險不是一種保險,它只是“理財險”的一種附加形態,經常是XXXX保險(分紅型)。

    國內市場,除了分紅型壽險、分紅型兩全險,最具有實用意義的還是分紅型年金險,

    有了分紅功能,年金險在前期就能每年得到一定的分紅,比等到60歲才有錢收好。

    分紅也分低中高三檔,

    低檔分紅,1.5%-2.25%,一般“理財險”達到這個水平很容易,

    中檔分紅,4%左右,很多公司都會吹“XX年來,實際分紅保持在中檔”,能達到就夠厲害了。

    高檔分紅,6%,這個檔位的分紅極難實現,幾年出現一次,甚至完全碰不上。

    綜合下來,分紅險往往長期來看,收益也就在1%-2.5%之間,

    所以,通常不建議大家購買分紅型年金。

    萬能險——

    萬能險是提高年金險短期收益的另一種安排。

    可以單獨投保,也可以購買帶有萬能賬戶的年金險。

    所謂萬能險,其實就是一個投資賬戶,

    你交上去的保費,會被分為兩部分:

    一份用來做純風險保障,叫風險保費,被保人身故什麼的可以賠錢,

    一份用來投資理財,進入萬能賬戶,由保險公司給你操盤投資,有收益會分給你。

    所以,萬能賬戶相當於是你購買保險的同時,

    跟保險公司簽了個委託代理合同,委託保險公司幫你投資理財。

    當你需要錢了,可以從萬能賬戶裡取錢,行情好了也可以往裡面加錢。

    萬能險都有保底收益,目前普遍1.5%-3%左右,最好的也就3%,

    公子建議,保底收益高,且目前結算利率高的萬能險,可以買一點。

    目前結算利率每個月都會在保司官網公佈,有興趣的可以保持關注。

    投連險——

    投連險是最接近理財產品的一個“理財險”,

    和萬能險很像,一個名義上的保障保險加上一個投資賬戶,

    區別在於這個投資賬戶客戶可以自己做主,自由選擇投資方案,

    而不是萬能險那樣,保險公司幫你決定投資什麼。

    目前來看,投連險綜合收益在5%-8.5%不等,

    雖然看起來收益吊打前面幾種,但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

    因此,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不足,最好不買這種“理財險”。

    增額終身壽險——

    增額終身壽最像年金險。

    首先它是一款終身壽險,身故肯定是賠錢的,但它的保額開始很低,後面越來越高:

    所以增額終身壽的優點非常明顯:

    保額通常以3.5%的複利每年增長,這是不是像極了前面預定利率3.5%的年金險?

    但它的好處在於年金險要到一定年齡才能領錢,而增額終身壽只要你死了,就可以領錢。

    增額終身壽的第二大優勢是非常靈活。

    任何需要用錢的時候,靈活支取任何金額,沒有“中間賺差價”

    相當於純粹的攢錢,或者理解為長期儲蓄

    需要用錢了就取出一部分現金價值出來,剩下的錢,繼續享受3.5%的複利。

    增額終身壽靈活領取的功能是透過“加減保額”這個條款實現的:

    當大家需要緊急用錢時,可以選擇“減少基本保額”,這樣保險公司就會把減少的保額所對應的現金價值退還給大家,實現了靈活支取。

    有了這項功能,增額終身壽就在年金險持久高複利的基礎上,

    更多了一份資金安排的靈活性,適合對資金靈活性有要求的人群。

    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瞭解了各類“理財險”的優劣勢,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我們前面選購“理財險”的兩個目標:養老和追求收益,

    接下來我們看看哪些“理財險”能滿足我們的目標。

    2、哪種“理財險”能滿足目標?

    養老,

    意味著這筆錢幾十年後一定要能領取到,需要很安全,

    也意味著目前這筆錢不著急用,可以給它時間增值,不那麼追求流動性和短期收益。

    追求一定收益,

    本質上也是希望老來時能夠多拿點,生活過得好一點,

    但在安全面前,收益只要足夠就好。

    要滿足這兩點,

    投連險首先被排除掉,不安全,

    分紅險被排除掉,收益過低,

    萬能險也不太好,短期收益高,但在負利率的趨勢下,長期收益一般。

    只剩下年金險和增額終生壽。

    兩個都能從一開始就把收益鎖定,

    在風險很小的情況下,收益不高,但也不低,

    特別是年金險,可以說非常適合用來養老,

    收益較高的增額終生壽,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一次性退保取得現金價值用來養老。

    如果我們以養老為目標,最適合我們普通人的也就兩款“理財險”:年金險和增額終生壽。

    但是不是看見這些產品就可以隨便買了呢?

    當然不是,公子最後再給大家提示幾個購買年金險或者終生壽的小建議:

    第一:以IRR為產品好不好的衡量標準。

    幾乎每款年金險的現金流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領得早,有的領得晚,有的領得多,有的領得少,有的領得長,有的領得短,

    就有人會糾結,到底哪一款更好?

    這裡公子教大家一個實際收益的演算法:IRR(持有期內部回報率)

    操作很簡單,我們可以把“理財險”理解為一項投資,

    前期的繳費就是我們投入的錢,後期的年金就是我們領取的收益。

    透過excel計算這一系列投入和領取現金流的IRR,

    我們就能看到在同樣的時間,哪款年金收益更高,哪款年金增值更快?

    同樣時間誰的收益更高,誰增值更快,我們就選誰。

    舉個例子:

    下面是兩款養老年金,都是每年交10萬,交5年,40歲開始交,60歲開始領,領到100歲。

    他們每年交的錢和領到的錢,我放在了下表:

    可以看到,

    兩款年金險每年領的錢不一樣,現金價值也不一樣,

    如果我們無法抉擇,就可以透過計算IRR來比對它們的實際收益,

    誰更高選誰,誰增值更快選誰。

    我把IRR計算出來,並做成圖表放在了下面:

    可以看到,

    年金2前幾年收益率是負值,但很快就直線上升到3%以上,

    年金1從第六年開始收益就為正,但收益要漲到3%以上花了20年,

    但比較巧妙的是,在66歲時,年金1的收益超過了年金2繼續緩慢上升。

    因此,

    如果我們更注重短期收益,認為自己的壽命不會超過66歲,就得有限選擇年金2,

    如果我們看中長期收益,並且預計對自己長壽比較有信心,就可以選擇年金1。

    第二:能自由加減保的更好。

    年金險等“理財險”一般都比較貴,

    如果想要達到“養老”效果,5年繳費的話,需要繳納10萬才能看到可觀的收益。

    但年輕人不一定能每年拿出來這麼多現金,

    可又擔心利率下行,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產品了,想要儘快購買鎖定收益,

    有的“理財險”就能支援靈活加減保,讓投保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收支狀況安排每年繳費多少。

    比如某款增額終生壽就對加保減保進行了規定:

    這種操作相當於把這份“理財險”拆分成很多份,每份100元,

    如果年輕人資金不足,可以少買一些,比如3000(30份),

    等後面資金充足了再多買幾份,使收益變高。

    同樣,減保也相當於把之前買的部分“理財險”退保,

    由於“理財險”現金價值前期增值比較慢,退保的話損失比較大,

    公子不建議大家頻繁操作。

    文章到這裡就要結束了,

    公子最後強調,購買保險要遵循“先保障,後理財”的原則。

    買“理財險”之前,要先考慮清楚,自己重疾、身故、意外等基礎保障是否做足,

    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所有理財產品都需要用時間去增值,

    在毀滅性風險來臨時,能拯救我們的還是最最基礎的保障型產品。

    以上。

  • 2 # 老譚說事

    各大銀行為了衝刺開門紅,都會給各個支行下任務,而各支行為了完成任務也是用盡各種辦法去推銷保險產品,所以大家在面對銀行工作人員推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有定力,要想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買保險,因為4%到5%收益率的保險產品真的不見得有優勢。你要知道,理財保險,沒有”利率”一說!可以稱之為“預期收益率”!也就是咱老百姓說的“可能會賺多少…”!是一種計算過的可能性,是浮動的,不允許承諾,所以你那個利率4%到5%只是預期的,並不是說一定能達到這個利率,這個和定期是有區別的。

    投資主要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而不是產品本身。大型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在設計上基本不會存在較大的缺陷,而之所以理財產品種類繁多,主要是針對不同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所以,理財產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財類保險前期收益低,甚至前兩年退保有可能損失不少。所以看你這筆錢準備存多長時間了,短期銀行合適,長期理財類保險合適,不過這個都是低息低收益的。還不如在銀行買個基金之類的,這樣用著也方便,所以我覺得值得不值得買要看你是什麼想的了,要看你這筆錢是長期不用還是短期不用。

    理財型的保險真實收益率往往都在3%以下,所以宣稱的4%到5%一般是達不到的。既然是保險,那就跟銀行存款完全不一樣了,是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的。而普通銀行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的話,無非是定期變成活期,損失絕大多數利息罷了。但是保險不一樣,如果著急用錢想提前取出來,損失一半本金也很正常。保險是長期收益的,短期內肯定比不過銀行定期。尤其是現在保監會規定理財型保險5年內不準有首返。但是十五年,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的收益肯定遠大於銀行。定期三年的保險理財,利率4%到5%,個人覺得不太值得

  • 3 # Lucky3228

    保險有風險,投保須謹慎。本人認為理財型儲蓄保險是完全不值得買的。首先:理財險保險投資期很長(最短都耍幾乎要5年,多數是長期投資至終生的)。其次:理財險保險絕大多數的收益性很低,多數年收益就給到銀行定期一年存款利息收入左右,甚至會更少(合同有條忽悠投保人要抄一次:本人已知本合同收益的不確定性)。再次:理財型保險流動性變現率很差。(裡面的錢本就屬投保人的,但如果你要提取的話:只能是透過保單借款限期歸還並要付利息給保險公司,退保更要損失很大的投保金額)。所以:理財型保險最好遠離別碰。

  • 4 # 長青平安

    理財險,首先是個保險,然後再是理財,如果你注重的是收益你就不要考慮理財險了,因為理財險的收益並不高,可能大家都不是太理解保險理財的基本架構。保險業務員給你講的演示的收益是預期收益,並不代表實際收入。大家買理財險的時候一定要參考保險公司產品的內部收益率,IRR。內部收益率是最靠譜的根據,其他都是扯淡。也就是至少是不固定的。大部分實際年華收益率不超過2.

    大家明白了這一點,還要弄明白保險理財的根本,剛才說了理財險首先是個保險,說白了,你將來假如出現了財務危機,你保險理財賬戶裡面的錢至少是保值的,收益也就是對抗了通脹。直白點就是強制你存款了,當有事兒的時候你有餘糧。

    有的朋友說,那相當於存款了我幹啥要買理財險,理財投資是個技術活,靠的是科學組合,你都投資到高風險高收益專案萬一賠了,你至少留個底褲。那如果你全保守理財了,你會失去很多發財機會,也不能老穿底褲,也得有傳皮草的機會。

    所以,保險理財是理財規劃的重要手段,不是你發財的工具。

  • 5 # 高峰觀察

    我們先來搞清楚,什麼是理財型保險?

    理財型保險是指兼顧投資與保障功能的保險產品,使用者可以在獲得保障的同時收穫一定的收益。理財型保險分為很多型別,例如: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

    實際上,保險就是保險,理財就是理財,兩者混在一起,即降低了保險的保障,又減少了理財的合理回報。

    為什麼保險公司熱衷於推出這類產品呢?他們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下:

    1、保險理財能夠保障家庭經濟安全:生活能夠舒適幸福,主要是依靠於家庭收入能夠支付一切的開銷。如果由於意外事件收入突然終止,家人的生活水準將會急速下滑。所以,進行合理的保險理財,能夠讓你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能夠為家庭經濟安全提供保障。

    2、分散風險,合理配置家庭資產: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講,資產配置的核心就是分散風險,而不是追求高收益。另外,對於家庭理財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穩健。如果想讓資產穩健增值,那投保理財險將是不錯的選擇。

    3、保險理財能夠提高信用:銀行給企業貸款時,要求企業必須上財產保險,同理,對於購買了保險的企業主,他的信用以及企業的信用都會大幅提高。

    應該說,以上理由都成立,都很對,沒毛病!但實質上保險公司和承銷銀行,都是為了迎合民眾的避險又貪小便宜的心裡,為了銷售產品,為了賺錢。

    理財型保險到底值不值買呢?

    不值得!有錢的保險與投資要分開,沒必要混在一起。沒錢的免強買一點不起作用,而且還存在斷續的風險。

    總之,投保是有錢人玩的遊戲,窮人只有狠下心來積蓄,最多買個社保,投點意外和新農合之類的基本醫保。,

  • 6 # 泰康老楊

    理財型保險值不值得購買?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從業之初,一直困擾著我,我都覺得這麼多的錢放在保險公司那裡,去獲取那個年收益,挺不划算的,隨便做點啥,都不止這個收益,相信很多人跟我的想法都一樣吧!慢慢的我發現,過去幾十年,我好像一直在賺錢,也一直在存錢,到現在好像還是沒有錢啊,從而也引發了我對理財型年金保險的一個思考!

    已目前我所在泰康人壽熱賣的一款年金保險來說,首先,從繳費期五年底,就有固定的年金可以拿,最高可以領到105歲,透過合同的方式,確定了未來我們能得到的利益,穩定,持續,附帶了一個分紅的功能作為福利,還自帶了投保人的意外豁免,以不變應未來的萬變!

    保險公司所給付的年金,分紅,在不領取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轉入終身壽險型萬能賬戶,進行月複利,萬能賬戶有保底的一個收益,實現資產的二次增值,可以追加,可以領取,方便自由!

    終歸,買年金保險的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安全,穩定,持續的跟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可兼顧人的一生階段性的財務需求,也可作為資產傳承的一個挺好的方式!

  • 7 # 大強聊保障

    理財保險產品是否值得購買?首先這樣的問法,就很有必要去探討一下。現在我們很多的普通的老百姓。對於保險對於理財很多專業的瞭解是不夠的。任何的理財產品,包括理財保險產品。沒有什麼值不值得買這麼一個概念,只有需不需要買!因為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他對理財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希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那就用什麼樣的工具,也就是什麼樣的理財產品。

    如果說您的理財需求是收益最大化。那麼一定要去找一些高收益的產品。保險產品肯定不適合。

    如果說您的理財需求是隔離資產或者資產傳承。那麼保險是很好的工具。

    如果您的理財需求是收益和穩定性兼得。 可以跟銀行理財,基金,保險理財做一個比較, 在風險和收益中,按照您的要求去取捨。

    如果您的理財需求是按時存一筆錢,將來可以利用。 只要夠自律自己存銀行,買基金都可以。

    如果不夠自律,那還是選擇保險理財吧。

    保險理財必定是保險,保險姓保。 所以在理財生活當中,關鍵是看我們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問題,那我們也不必須關心這些東西。因為現在是一個買方市場。一定是有賣方向您推薦,或者向我們推薦各種各樣的產品。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了解。 只有在我們有需求的情況下,只有我們再想解決什麼問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去花時間去了解。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多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買它?我為什麼需要它?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是產品有多好,是我們有多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月4日明天星期二股市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