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醉狂俠

    西遊記中曾經有一難,電視上也演了,叫做《真假美猴王》,大體就是出現了兩個孫悟空,一真一假,兩個悟空本領一般無二,變化神通也是不相上下,而且假悟空也有個類似金箍棒的兵器,無論是唐僧的緊箍咒,託塔李天王的照妖鏡還是觀世音菩薩,都認不出真假,好容易到了地府,見了地藏王菩薩手下的諦聽,他倒是聽出真假了,但是不敢說啊,因為假悟空也是法力高強,地府沒人能治得了他,於是二人去了西天大雷音寺,見到了我佛如來,如來那是什麼人,慧眼一看,便知真假,原來假悟空是混世四猴中的六耳獼猴變得,佛祖用金缽讓假悟空顯出原形,然後被孫悟空一棒打死。

    很多人都說,打死的是真悟空,活著的是假悟空,因為如來覺得真悟空太不聽話了,找個假悟空代替他去取經。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實在是不靠譜,現在出現了很多這種現象,那就是過分解讀名著,我覺得連吳承恩都不如很多人想的多,我認為,真悟空被打死,假悟空接替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

    西天取經這件事情,如來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已經計劃了很長時間,無論是自己的弟子金蟬子投胎十次,變成十世修行的好人,還是派觀音菩薩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然後路上給唐僧找尋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甚至九九八十一難,都是如來他們計劃好的,怎麼可能臨時換重要人物呢?另外以如來的本事,既然選擇了孫悟空,肯定就知道孫悟空的性格和能力,不可能走到一半了,突然覺得控制不了他了,然後用卑鄙的手段把悟空打死,這麼大的事,要這樣幹也太不靠譜了。

    有人可能會說,那為什麼假悟空也有一樣的兵器,書中早就交代,真悟空的是如意金箍棒,假悟空的是隨心鐵桿兵,聽名字,屬性就是一樣的,而有的人還說,為什麼真假美猴王之後,孫悟空的態度變好了,人是會成長的嗎,經歷這麼多磨難,即使孫悟空是隻猴,也會慢慢改變吧,要不經歷磨難的意義在哪裡?

  • 2 # Cv寒舟

    被打死的是真正的孫悟空,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作為統治階級的如來佛祖,在現實生活中的權利的擁有者也是一樣,是不允許下屬以下犯上的,而電影中的孫悟空脾氣暴躁、桀驁不馴,語氣稍有不當他就可以大打出手,根本不好掌控,是典型的叛逆者。對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動不動就開始耍賴,一點不尊重,你想想,哪個領導願意用這樣的下級?哪個不喜歡那種聽話的?所以為什麼說我們工作中對上級該有的馬屁還得有,當然,不是教大家阿諛奉承哈!

    扯遠了,回過頭來,如果孫悟空哪天又發神經再去鬧天宮,這不惹事嗎?要不乾脆來個狸貓換太子,換掉好了,所以就弄出這麼一個六耳獼猴來,悄無聲息的換掉了,再者你發現真假美猴王之前,孫悟空和唐僧老是鬧彆扭,之後就再也沒有了,服服帖帖地,所以你這麼一細想是不是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 3 # 內涵有料影片

    單一我的角度看(以及現在其他人),要來理解 到底是誰護送唐僧,那答案就是五花八門了

    再看六耳,我們不管他的神話故事,因為西遊記沒講,那就與此無關,如果說他就是佛祖的傀儡呢,那麼讓一個自己信得過的去陪唐僧取經,是否更好呢,而且,從真假美猴王后,猴子就再也沒叫分家了。

    所以說,去陪唐僧取經的誰說一定不是六耳淣猴

  • 4 # 向經典致敬者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 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

    概眾稽首皈依,流通誦讀之際,如來降天花普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

    在看標題–二心攪亂大乾坤,一心攪亂真寂滅。

  • 5 # 精彩影視每日推薦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閱讀古典小說的時候要注意辨明角色的兩個形象,即文字形象和隱喻形象。角色形象的複雜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樓夢中的秦可卿,《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的一大問題就是沒有搞清楚這兩種形象的關係,而將其混為一談。有的甚至還有第三個形象,即民間形象,如曹操,諸葛亮等。

    具體到六耳獼猴上,其文字形象完全可以自圓其說,即如來所講述的“四大神猴”理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猴子,與孫悟空齊平。看起來這一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妖怪故事,描述了取經隊伍的一次分裂與再統一過程。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之所以是名著,就在於內部的形象是多元的,我同意這部書是一個講“修心”為主的小說,在文字中也多次體現了這一點。

    六耳獼猴為什麼叫“六耳”(獼猴就不解釋了)?心細的讀者們肯定發現了,在前面孫悟空夜訪菩提老祖的時候,曾經提到過“六耳”,即第二回:“ 悟空 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弟子一人”。六耳就是第三者,即表示沒有第三者偷聽,可以請菩提老祖放心傳授。

    那麼“六耳”的這個含義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是來自佛教的“六耳不同謀”(所以西遊記真的有三教合一的傾向),見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馬祖一禪師法嗣.泐潭法會禪師》:"洪州泐潭會禪師問馬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曰:"低聲!近前來,向汝道。"師便近前。祖打一摑曰:"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師至來日獨入法堂曰:"請和尚道!"" 後亦作"六耳不通謀"。謂不能與第三者共機密。

    也就是說“六耳”本義即為第三者,也就是“他者”,而用在這裡就很明顯了,“六耳獼猴”表示的即為孫悟空產生了“他者”的心,也即產生了二心,只有把這個二心消滅,才能順順利利的保唐僧取經。當 然,這一事件的另一個好處是唐僧也得到了教訓,從此直至取經結束,二人再沒有發生大的矛盾。

    因此,六耳獼猴的這一隱喻形象,就和文字形象對應起來了,解釋了為何其他神佛都看不出,諦聽聽出來了也不敢說,二人實力完全相等的疑惑了。

    這種文字形象和隱喻形象合二為一的例子在西遊記中還有很多,比如金公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某製造企業年虧損3億,即使停產白給員工發工資年消耗也不超過1.3億,為何要維持虧損狀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