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Q青青
-
2 # 乘風921
像985、211這樣的優秀高校畢業生把進入體制內作為首選,對中國今後趕超西方發達國家是沒有益處的。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逐步對公務員體制進行改革,打破鐵飯碗,像企業用人機制一樣,採用合同聘用制,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同時改革完善各行業的分配機制,調動廣大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讓高技術人才學有所值,工作有合理的回報,讓更多國家花大代價培養的優秀高校畢業生主動願意進入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國家各行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而不是為了求穩定、圖安逸舒服,都往體制內湧進。各位網友怎麼看?
-
3 # 樸實自由的生活
這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做出取捨,體制內的工作穩定、比較休面、有一定社會資源,待遇逐級升高這不假,但薪資不高,尤其剛入職時,工作上存在內卷,講究情商。而在華為等高科技工司工作,工作進步快,壓力大,不穩定,可以說各有利弊,因人而異,也包括家庭條件!
-
4 # 見證歷史為明天努力幹
這時代的悲哀,想當初我們把作為工程師定位人生目標,也做了幾十年的工程技術工作。如今公務員熱持續高熱,非常讓人不解,公務員旱澇保收的高薪和其他待遇,直接沖垮理工科學生的工程技術夢想,現實真的是讓我這個剛退休的工程師糾結。
-
5 # 一介書生1984
類似華為等企業,雖然職工收入很高,但由於這些企業常常無視勞動法之規定,挑戰底線的加班現象十分嚴重,員工身心疲憊,長期以往難以支撐,享受生活的時間被極大擠壓。另外,這些企業還不同程度存在35歲現象的問題。在許多單位還被視為年輕人的年齡,在這些企業則已被視為價效比低的老職員。所以,在非常年輕的年紀在這些大廠賺一大筆錢(甚至有可能是其他人一輩子也不一定能賺到的),若然後能進入體制內亨受安穩的生活,對個人而言當然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無可厚非。
-
6 # 山卡拉23
進體制內都是求穩定,尤其到了中年,畢竟和年輕人比起來,與年輕人內卷是有壓力的。但要看自己的心態與客觀實際需要,本人有考慮體制內轉體制外,畢竟年齡不佔優勢,想回家長髮展是要付出代價的!
-
7 # 老張28277
如果按照司馬南一夥質疑聯想的邏輯,想進體制內工作的人是高尚的人。因為他們懂得感恩,知道是國家培養了他們,所以他們想要報效祖國。他們不想脫離開辛辛苦苦培養了他們的國家而去服務於資本家,從而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這樣的分析對嗎?
-
8 # 晴話職場那些事兒
為什麼現在更多的人選擇進入體制工作呢?最明顯的答案就是穩定!雖然也有加班,但是沒有一些企業那麼多高強度!當然還有一點就是福利和待遇(這一個是不得不提的)!
說到穩定!尤其是疫情以來,很多行業都收到了一定的衝擊,雖然隨著疫情的控制,很多的企業也在復工復產,但是這件事讓很多人心裡有了想法,那就是工作抗風險能力!不像體制內絕對的穩定,非體制內的工作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比如疫情,比如大環境!這也就使得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有一定的憂患意識,否則當自己被淘汰的時候,可能連聲招呼都沒有!
其次是工作模式!體制內工資很多都是固定上下班時間的,比如早九晚五,比如早8:30-晚17:30,中間有午休,雖然也有加班,但是比起996的工作模式,不知道好了多少!現在的高校學生在就業前肯定都做了很多功夫,肯定選擇對自己和家庭最有利的工作!權衡再三之後,體制內工作就被作為了首選!
再次,公考熱現象!現在很多的高校的學生(包含985、211)以及博士、碩士等等都加入到了體制工作的競爭當中!說句老實話,雖然高學歷的人才加入到體制工作人員隊伍中,有助於改善體質人員隊伍的人員結構和提高平均素質!但是國家或大價錢培養一個研究生和博士生不是為了考公務員的吧?現在的社會卻缺少的是科研人員、是創新型企業!而不是都統統加入到體制內!
所以,我覺得適當調整體制內工作的優越性,提高科研、創新型單位的福利待遇,才有可能改變這一現狀!才有可能真的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切實需要的人才!
-
9 # 千帆側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同一個人在不同人身階段也有不同的追求。公務員的優勢在穩定,缺點是收入一般,比社會平均工資高一點,但從工作十年的時間段看,是要比同等學歷的同學的收入低。在華為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在人生最高峰階段肯定要比公務員賺得多,但缺點是在巔峰過後,風險也會變大。
中國自古以來,受儒家思想影響,骨子是求穩的。而隱藏在我們記憶中,對飢餓的恐懼,更讓我們追求確定的未來。
但我認為,這種現象隨著95後,00後逐步進入社會,我們的社會機制會產生新的變化。這一代人總體沒有物質饋乏的經歷,他們對社會,對自身有不一樣的設想,更願意冒險,也有條件承擔失敗後的後果。公務員一眼望到頭的工作,體制內各種各樣的要求束縛,是不符合這一代人的理想的。
-
10 # 吃貨頭條
至少說明一點:體制內的KPI考核相較更easy。
收入至少中等偏上(上不封頂),加上大BOSS又體貼人,社會地位高(至少受人尊重),又可以養老。反正都是出賣勞動力換取收入,相比華為拿命換錢,這樣看來,體制內價效比不是一般高啊。
是你會怎麼選呢?
回覆列表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有些人有能力,有闖勁,想打拼一番事業,所以不願意進體制內,也有一部分人想穩定,感覺在外邊奮鬥壓力大,於是就選擇進體制內,體制內外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追求的目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