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卜居陋巷頭

    因為“學術”是“不是為賺錢的”。而今人都只在“研究賺錢”。請問又如何出“學術大師”?

    《易》是“求富貴的算命風水”,《老子》是“成功智慧”,《論語》是“為人處世,做事不敗”的“哲學”,“國學”是“一切復原到封建官僚裡去”,中國還有一個正而八經的沉於實地的學術研究者嗎?

  • 2 # 太陽七神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小時候我們生產隊田裡有一年長了一個大南瓜,有四十多斤重,以前幾年重沒見過長這麼大的南瓜,老農就將這四十多斤重的南瓜子收集好來年再種,誰知再也沒有長出這樣大的南瓜。再有一課堂的學生,同一個老師教的,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是一樣的嗎?我舉這二個例子,想說明一個問題——遺傳,現這世界所有生命基本上都是遺傳物,包括人類。遺傳的基因不一定只是上一代遺傳給下一代,甚至隔幾代、幾十代、幾百代,所以真正讓人類公認的學術大師,可能幾百年、幾千年才出一位。學術當然也有分類,象自然科學研究方面,不要說中國,就是世界上也不是每年都出幾位,也是幾十年才出一位。在中國不是出不了學術大師,而是假學術大師太多了,因而壓制了真正的學術大師出不了。不要把學習到別人的知識和經驗後,再自己創造的一番成果,就認為自己是學術大師,實則就是假學術大師。沒有經歷就沒有體會,我是深有體會的。

  • 3 # 定慧堂

    知識都成了空氣,百度成了大師。所以現在不出大師很正常!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手機同時看到同樣的知識。知識也被打破了圍牆而成為大眾產品。如果有誰敢稱為大師的,一定是個騙子!

  • 4 # 野鶴詩詞原創

    答:不知道樓主所說的“學術大師”是不是指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如孔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鬼谷子、孫子這些“領家大人物”?不管是與不是,都不能說明問題的本質!原因是:

    1、解放以前的幾千年,從普通創作人員到文化從業人員,乃至諸子大家。只不過是帝王們的臨時手杵,用完就丟,過河便甩!境遇還不如婊子、妃嬪。這也是“孔子”為什麼反反覆覆被人捧又被人唾棄的原因!

    2、現在的文化人都幹什麼去了?他們拍電影,炒古玩收藏,炒作“蟲草”,在國外辦學去了!不過得肯定這些人不傻,他們也是與時具進的人 ,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最現實的是,趙微都成“女版巴非特”了嘛........

    3、現在是全民“向錢看”的極端時期,有些人連起碼的道德、人格底線都不要了,有錢才有尊嚴,出名才有出息!你講道德,講人格人品不過是自娛自樂嘛!

    不過,心態還是要放平的!看問題還得要看主流。畢竟今天是所有華人最自信的時期,我是比較滿意的!

  • 5 # 心嫿音

    問者的意思是在學術方面位於世界人類前列,位於時代前列。哈佛,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自是勝出者。美國,以色列,英國,德國,日本自是勝出者。馬克思潛心於大英博物館三十年,水泥地被磨出兩道槽,《資本論》誕生了;毛澤東等捨生忘死,新中國誕生了;袁隆平畢生獻身於雜交水稻事業,世界為之稱讚;王選漢字鐳射照排系統,俗子無知……中國在文藝,史哲,瓷器,表演,語言等方面有許多世界一流的東西,需要發掘、整理、光大。大量派出留學生,建設雙一流大學,即是向世界先進看齊。大英百科全書於2012年改為電子版,有匹茲堡大學的專業團隊年年更新;維基百科應為我所用,拿來主義;中國清北大應學習大英百科全書之精髓,產出華夏大百科全書,主編必須是世所公認的高資質的傑出人才;國家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多是表面文章,官樣文章,可嘆,缺乏精髓;國家圖書平臺不健全,精誠讀書者少,獻身於讀寫者鳳毛鱗角,中國創作家少有獻身於理想的理想主義者,多是飽食終日的行屍走肉。這個社會需要建安風骨,魏晉風度,唐詩宋詞漢史,曹雪芹斯人已去,魂兮歸來。董浩雲千年一出人物的宇宙學府其蘊育不知若何?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不知怎的了?齊魯稷下學社哪裡去了?墨子,沈括,張衡,祖沖之,僧一行,郭守敬,錢學森,陳景潤,袁隆平,施一公,楊振寧,潘建偉英名永垂不朽,不世穿越。

  • 6 # 上坪農夫

    當代教育主要特色是以老師上課時講的為標準,一切以老師的話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作業如果沒有不是科任老師上課講的解題方法,不管你的作業答案對否,一律打錯。這樣的教育會出大師嗎?

  • 7 # 儒客非儒客

    謝謝千千千里馬達人的邀請。我想,在回答此問題之前,先對學術大師做一個個人的定義。所謂學術大師(這裡主要是指人文領域的,而自然科學方面的傑出者往往被稱之為科學家),一是在某一或多個學術領域有體系化的探索、開創或者重要突破、發現;二是在某一或多個學術領域積累許多成果,成為集大成者;三是在學術傳承方面掌握極少人能掌握的知識或技能。

    而能不能產生大師,個人認為,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的渴望、尊崇和維護的問題。沒有獨立的思考就沒有思想和學術,沒有百家爭鳴的自由就沒有思想和學術的繁榮。二是功利主義的價值導向問題。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是功利的,這個沒有錯,但一旦過度強調“有用”,排斥“沒有”,全社會集體過度實用主義就會形成扼殺思想者、學問家的大環境。三是一元化管理體制問題。社會是官本位的,學校也是官本位的,長官意志、家長管理、行政等級秩序等等,都是學術研究、大師輩出的天敵。四是應試的選拔機制問題。從某種意義上,沒有考試就沒有人才,這個完全正確。但是,從幼兒園到博士都採取層層應試的僵化制度,後果是容易篩出的是聰明人,而不是學者,甚至不是健康社會的精英。

  • 8 # 林根數學

    要點:

    ①學術引領:不僅數學,包括理學諾獎,實際上是扎堆出現的!比如一個數學天才,在普林斯頓受法爾廷斯指導和在北大數學院是什麼概念?

    ②人才就是那麼多的,幾百年或許一個天才,比如:佩雷爾曼,可以看到,同時一九九幾年代,同獲IMO金獎,中國隊那幾個人幹嘛去了?有或許,中國的或菲爾茲獎會不要嗎?再或許,佩雷爾曼在中國會如何?

  • 9 # 洪權心理

    主要問題在兩個方面。1.大師,都是有自己的獨特思考模式,中國學校裡不允許脫離教學模式。大師沒有成長空間。2.資格證壁壘。大師需要大師認證。不是證書。如果仔細排查,國內目前還是有頂級大師的。只是由於證書的侷限,把大師當草了!

  • 10 # 鵬友程

    好的教育最能體現"不拘一格降人才",但看今天的應試教育,如果偏科,那是不堪設想的。像羅家倫、錢鍾書、吳晗、張充和、錢偉長這些嚴重偏科的才子們,是絕對上不了北大、清華的。馬雲因為嚴重偏科,考了三次才考上專科,因為本科沒招滿才幸運上了本科。像錢偉長中文、歷史考100分,物理考五分,化學、數學加起來一共20分,這樣的分數在今天不僅上不了清華,也幾乎不可能由歷史系轉到物理系!而像梁漱溟,熊十力、華羅庚、沈從文這些沒有文憑資歷的,放在今天是永遠出不了頭的!正是寬鬆的、以人才為本的良好的教育環境,讓他們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天地。

    魯迅曾經說過:"在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天才的土壤。"如今的應試教育著重於知識的灌輸,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才幹的大師來的。"園丁"們雖很勤勞,但是花圃中培育不了棟樑之材,園林中也多是整齊劃一的灌木。因此,教育絕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長遠眼光,要創造出能夠培養出大師的良好的"土壤"、寬鬆的環境。

  • 11 # 薯粉吧

    子孫鍵盤俠在討論為何沒有大師,可笑。現在是科技時代,中國科技發展迅猛,增量領先,存量不足,試問:沒有科技大師,能有現在成就?現在的識字率文盲率相比民國如何?現在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占人口比例相比民國如何?競爭度如何?放在方當時整個世界的實力如何?是不是大師只侷限於人文和文藝方面?最重要的是:能體現大師價值結果的民國的科技和工業國力民生如何?如果民國那些學者(暫時不稱其為大師)如果放在現在,有幾個不被沉下去的?華人就是喜歡對過去的人抬高,因為對現實不滿,豈不知,你所推崇的時代的大部分普通百姓,跟你一樣不喜歡他們所處的時代而喜歡更久遠的時代。一個不能放眼當下和未來的人,是沒有格局和思想的人,是一個處在時代邊緣甚至面臨被時代淘汰拋棄的,這樣的群體,也只能活在以前了。

  • 12 # 雲水謠66062289

    我不認為當代的教育比民國時期差!一,民國時期的大師,大多是國學方面的學者,也有個別思想方面的。這是因為他們有舊科舉的底子,也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一部分需要。但是,當時中國最需要的理科方面有幾個大師?舉幾個例子來?那時的中國有幾個著名的科學家?現在各方面的人材齊全,不存在缺項。可以說,中國想搞哪方面的研究,很快就能聚起一群相關專家。二,大師產生是要經過時間檢驗的。什麼是經典?所有的經典都是經過長時間考驗的。沒有時間的積墊所謂經典無從談起。民國致今有七、八十年了,這數十年的積墊,使人們對民國大師們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人們開始認可並學習他們,大師們的弟子及再傳弟子也全力宣揚。他們的名氣自然就大了。但民國就沒有假大師嗎?民國的方鴻進少了嗎?當今的學者這差遠了,他們的輩份、年齡都沒到。大師這玩意兒,有時候就得論資排輩。三,很不好聽但卻是事實的一個因素:民國大師都死了,當代大師活著的多。人都有這樣的觀點~死的比活的值錢。梵高活著的時候中神經病,死了以後才成為大師。民國大師死了,他們也就成大師了。如果不死的話,他們也成不了大師,最多是個著名學者。當代的學者們如果再過五十年,也會大師輩岀。農業大師袁隆平,五筆大師王選,兩彈元勳三錢,說不定馬化騰,馬雲也會成為大師,成為傳奇,會有人為他們拍自傳式電影。但現在他們還不夠格。因為他們還活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去什麼單位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