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之初六

    歷史不能假設,也不能重演,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真理時刻,但我們確實在短時間內看到了巨大的轉變。如果對導致這些轉變的機制有所瞭解,我們可能會重新意識到,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並非完全是命中註定的,以及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施加一點助力,未來幾十年可能就會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龐統若不死,他和諸葛亮能否救蜀漢政權?當年劉備劉皇叔被打得走投無路、寄居荊州的時候,水鏡先生(司馬徽)就曾點撥於他——“臥龍鳳雛,得此一人,可安天下”。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雖然有誇大成份,但也是東漢時人才選拔方式所造成的。

    我們可以看看一些人對龐統的評價:

    陳壽: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習鑿齒:夫霸王者,必體仁義以為本,仗信順以為宗,一物不具,則其道乖矣。今劉備襲奪璋土,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俱愆,雖功由是隆,宜大傷其敗,譬斷手全軀,何樂之有?龐統懼斯言之洩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納勝而無執,是從理也;有臣則陛隆堂高,從理則群策畢舉;一言而三善兼明,暫諫而義彰百代,可謂達乎大體矣。若惜其小失而廢其大益,矜此過言,自絕遠讜,能成業濟務者,未之有也。

    裴松之: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劉備集團的戰略指導,而龐統的謀取劉璋只是實施。而毛澤東主席早已指出隆中對的問題,就算龐統不死,劉備集團也沒有翻盤的可能。

  • 2 # 高貴清泉d

    有兩種可能性,一,在諜略上與諸葛亮基本一致,這樣對蜀國就大有利了。

    二,與諸葛亮見解相反,這就勢必造成在策略上意見分qi,難以統一認識,甚至產生矛盾而影響了決策。這不是不可能,因為在荊州的問題上,龐統就有異意,認為守荊州是個累贅。以我的理解,派一員大將守荊州是分散兵力,且離西川遠,有孤軍深入之態,容易被分割包圍而處於孤立無援的態勢,後來的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能否救蜀國?不僅僅是諸葛亮和龐統二人的事,還在於蜀國最高當權者的決心和正確的主張。在就是國力、物質和是否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還有民心,廣大民眾的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蝙蝠俠裡的小丑能活到現在,是不是因為他的對手是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