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晏熊七
-
2 # 資源索引
推薦8個強大的免費素材網站,設計高畫質圖片、動圖、資訊、報告、圖示等。
Logo情報局全球logo新聞和品牌設計資訊,做設計和策劃必收藏的網站。
創可貼極簡好用的平面設計作圖軟體,線上圖片編輯器,線上設計神器。
動腦雜誌社行銷創意、人物專訪、調查報告等,適合做營銷和寫方案的同學。
SOOGIF強大的GIF動圖搜尋和製作平臺,當然,也包括表情包。
500px一個致力於攝影分享、發現、售賣的專業平臺,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的作品。
素材中國高畫質圖片,圖示,模板,各種各樣的素材,應有盡有。
-
3 # 惟願向陽而生
自媒體歸根結底還是內容為王,只有打造出優質的內容才能實現漲粉和變現。
但是,很多小夥伴最初總是熱情高漲、才思泉湧,過不了幾天,卻都成了苦瓜臉,最大的原因還是,素材用光了,內容寫完了。
那怎麼為自己每天的更新,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呢,這時候就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素材庫。
有人問,什麼是素材,素材就是我們在創作內容時候的原始材料,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供給倉庫。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搭建素材庫的6個方法:
1.真實經歷
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是爆款文章的關鍵,什麼是共鳴?能讓讀者和你產生共同的感受,就是共鳴。往往你真實的經歷,不帶虛假的敘述,更容易引起共鳴!而這些是需要自身的經歷和感悟的。
2.金句摘錄
一篇文章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有說服力的句子,或者是那種讓人眼前一亮、茅塞頓開的文字。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金句。自己寫當然有困難,那就去引用名人的。聽到金句或者看到金句,隨手記錄下來,將來必有大用。
3.社會熱點
熱點是獲得高流量的關鍵,不僅寫熱點文和觀點文的時候,無論寫什麼內容,如果可以結合熱點來敘述,是非常有助於帶動流量的。
有些熱點是可以當作案例來反覆使用的。所以,注意關注社會實時動態,近期發生的熱點都可以記錄下來,用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對比,是不是該它再次發光發熱了。
4.影視劇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影視劇是生活緊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們可以蒐集其中的金句,人物性格,影視劇的價值觀或者某個人的觀點等等。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更容易和讀者產生共鳴。
5.吸睛標題
將它們的標題,封面,簡介都記錄下來,還有相應的內容。可這可不是抄襲,而是學他們的模式和關鍵內容。自媒體新人,先模仿後創新,永遠不會有錯。
6.優秀案例
這方面的搜尋,其實更像是前面幾點的綜合,因為所有蒐集的內容都可以成為你內容創作的案例,包括你搜集素材的過程,也可以成為案例。
所以,案例的蒐集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故事集合等。最關鍵的還是注重平時的積累,在各大平臺瀏覽時看到優秀的案例就記錄下來
久而久之強大的素材庫就會建立起來,撰寫文案時就再也不用擔心寫不出來了。
素材的關鍵在於多留意多積累,只要堅持,慢慢的你的素材庫就會越來越豐富,你再也不會擔心沒有內容可寫了。
最後推薦一個記錄和分類素材的好工具——印象筆記,深入的學習一下印象筆記,相信會給你的自媒體之路帶來很多方便。關於印象筆記的教程,我也可以免費分享給大家哦
回覆列表
寫作沒素材、沒靈感,怎麼破?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初看起來,這句話靈感和汗水是獨立的,而回顧愛迪一生,他不只一次說過,一次次實驗、不斷實驗…… 這說明,汗水和靈感是密不可分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澆鑄了這百分之一的靈感。
換個角度解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前期的準備和付出,那稍縱即逝的機會或靈感,怎麼捕捉得到呢?
對於寫作來說,所謂的靈感,不是靈光乍現的那一瞬間,而是之前付出了大量時間積累,不斷的思考,換回的靈感爆發。
作者奧野宣之在日本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前,不管工作還是生活,它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當地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筆記本記錄的整理方法也源於他本人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它給很多人帶來了不一樣的讀書體驗。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介紹書中的重點內容。
第一個重點,如何蒐集素材?
第二個重點,怎樣將素材記錄在冊?
第三個重點,創意:從素材到靈感的升級
第一個重點,如何蒐集素材?蒐集素材有很多方向,但是這三個工具要重點使用——眼睛、大腦和心。 用眼睛看,用大腦思考,用心感受。比如,一張照片,讓你想起了十年前一樁殺人案;一篇讀書的報道,引發了你對讀書是否有用的思考;一個紐扣,撥動了你內心最敏感的心絃。
素材庫要記錄的是讓你疑惑的事、在意的事、新奇的事和你的所思所想,不是記錄所有有用的資訊,而是對你造成極大觸動的資訊。
這是積累的前提。 那麼,現在開始記錄。
舉個例子: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對我觸動很大,一語驚醒夢中人。
B.發現新知
旅行的時候,看到很特別的街道或物品等,在當地人眼裡也許覺得沒什麼稀奇,但你發現它很與眾不同。 比如南京地鐵卡,是像硬幣一樣的東西,南京人不覺得這有什麼稀奇,可北京人也許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北京地鐵卡是長方形的紙片。 也可以將南京地鐵卡帶回來,用膠帶貼到本子裡,注意,一定是原件,不是照片,因為再次看到時,可能透過感受到它的質感,幫助獲取靈感。 同時,用“蔥鮪火鍋式”寫下自己的感受。
C.紀念品
與友人見面聊天,對方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讓你頓感醍醐灌頂,要把這句話記錄下來。 那麼,你可以帶回見面餐廳的紀念品,比如杯墊兒,甚至可以把那句話記到杯墊上,拿回來貼到筆記本里。用“蔥鮪火鍋式”寫下自己的感受。 當再次看到這個杯墊時,可以很快想起當時見面的場景,以及當時自己的感受。
D.裁剪資訊
一本打動你的書,可以把它的腰封剪成筆記大小,貼在本子裡,腰封是一本書的精華。 一份報紙或雜誌,雖然現在看報紙的頻率比以往低很多,但是紙媒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如果遇到想記錄的事情,可以裁剪下來,貼到本子裡。 一張照片,促動心靈的,貼到本子裡,如果是電子照片,打印出來再貼上貼上。 用“蔥鮪火鍋式”分別寫下自己的感受。
E.生活或工作日誌
奧野宣之的生活日誌: 【130725】早晨,R:《勸學篇》,E:蛋卷、米飯,現在要去大阪,在地鐵上讀報紙。 記錄時,你可能會突然想起,早餐時和家人的談話很有趣,順便多記幾句,不知道該記錄什麼的問題就解決了。 總之,那些觸動心靈的事件要記錄,那些未被
第二個重點,怎樣將素材記錄在冊?簡單來說,素材記錄在冊的方法就是將五花八門的資訊手寫在同一個筆記本上。 詳細描述一下記錄方法。
A.一元化:準備一個筆記本,將所有的資訊記錄到一起,會議紀要、簡報、讀後感、照片、紀念彩頁…… 它就像一個玩具箱,可以不假思索的將散落的玩具投到一個袋子裡,這樣耗時短、拿取方便、堅持下來比較容易,而且具有極高的自由度,易產生靈感,如何產生靈感,在第三個重點詳細講解。
看看奧野宣之的筆記本,記錄的都有什麼: [130708]餐館的宣傳卡 [130709]書評《第一次普選和選舉海報》 [130710]《朝日新聞》報道《對參議院選舉中各黨派獲得議席的預測》 [130711]某次聚會的流程和收到的名片 [130712]讀過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論文集錦的列印件
B.手寫記錄:不建議使用手機記錄,我們習慣開啟手機,先看留言,然後回覆,再瀏覽朋友圈、網頁推送新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本來要記錄一瞬間的感受,也不記得是什麼了…… 另外,手寫雖然費力,但印象深刻,便於抓住一瞬間的感受,能更好的靈活使用,把點子用到生產力上。
下面說一下,記錄時的小細節,幫助筆記本條理清晰。
C.時序化:所有的資訊都記錄在一個本子裡,要有區分的規則,按照時間來標記,年月日分別取兩位,如【180425】,就是2018年4月25日。 筆記本也要標註序號,標註在封皮以及書的切口處,假設你已經寫了102本筆記本,在封皮和切口寫上102。
D.記錄時可簡化語言,比如R=閱讀,M=電影……節省手寫記錄的時間。
E.分隔線,每兩篇文章之間用分隔線隔離開,就不會混亂。
F.附上小標題,為了長久記錄和翻閱。比如寫了一篇讀後感,那麼,在日期後面標註讀後感的標題。
G.空行書寫,不要把內容寫的密密麻麻,需要留出一些空間,為了日後重讀筆記時記錄新的靈感。
H.黃金地段,把一個筆記本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留出來,作為空白地帶,可以裝家人的照片或者一句特別感同身受的話,讓筆記本更靈動。
I.索引化,如果筆記本數量增多,就要用電腦存檔,去蕪存菁,方便日後查詢。 將筆記本序號,每篇文章的日期標題記錄在電腦表格裡即可,不用記錄其它內容,只是為了日後查詢。 奧野宣之寫了十年,大約有200本,利用索引的方法,很容易查詢。
將所有素材記錄在同一個本子裡,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如果素材庫分類的話,經常會有困惑這條素材該記錄在“想法”裡,還是“新事物”裡?一個筆記本就不會有這類問題了。
第三個重點,創意:從素材到靈感的升級“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這是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其《創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說到。
創意就像做菜,一塊豆腐,可以做成川菜、東北菜或者廣式甜點,豆腐的品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烹製。
創意一共有四個步驟,收集資訊、思考、重組和成果。收集資訊就是之前講到的素材積累,這裡從思考開始說。
A.思考
現在,你已經在一個筆記本里積累了很多素材,我們一直都在強調所有資訊寫在一起,而不是分類整理,原因在於靈感有時候是這麼來的。 比如你喜歡喝牛奶,收集很多牛奶素材,同時你看到一篇體育報道,覺得很有趣,也記錄在素材筆記本里。 在翻閱筆記的時候,同時看到兩條記錄,可能會突發奇想,假如鍛鍊肌肉,加入蛋白牛奶,說不定不錯喲。 所以,這種大雜燴的記錄方法,比較適合沒有創意的人。
再舉個生活日記的例子,奧野宣之記錄某一篇的生活日誌如下,“我在地鐵裡讀報紙,看到北陸新幹線的年表,用手機應該就能看到,但估計是不會看的吧。” 言下之意,這種年表是資料的羅列,這麼無聊的內容,誰會看?自己為什麼會看這種無聊的內容呢,而且還看得很詳細。
當重讀這篇筆記時,奧野宣之一下就明白了,這就是紙媒和網路媒體的差別。因為報紙整個版面所有資訊全部映入眼簾,即便對某個話題不感興趣,也不得不瞄一眼,而網路媒體,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啟點進去檢視,這也是為什麼網路媒體的標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對於寫作來說,這個素材可以用在,“是選擇紙媒還是網路媒體”的話題上。 重點提示一下,整理素材的筆記是要經常重讀,經常思考的,靈感才會不經意間駕到。但不用很刻意,可以閒來無事,拿出自己的筆記本翻翻看看。
B.重組
越是多樣化的組合,越容易迸發出奇妙的靈感。 想要更多的組合,就要暫時跳出筆記本,使用一下其他工具。這工具也很簡單,一個是名片大小的卡片,一個是A4紙張。
名片大小的卡片適用於寫長文,比如寫書。 這個工具這樣使用,重讀筆記時,把與寫書的主題相關的內容找到,即便有不理解的內容或新奇的點子,只要與主題有點關聯就摘抄下來,寫到卡片上,字數控制在八十字以內,寫要點和出處,比如第10個筆記本里的130713的話題。 然後將這些卡片在桌子上鋪開,像打撲克牌一樣洗牌,再排列組合,越是平時看起來不能組合到一起的,越可以嘗試,這樣一來,你會發現出人意料的新點子。奧野宣之在寫《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時,就是使用的這個方法。
去筆記裡找到相關內容,寫到A4紙上: 關於求職與相親同步進行的女大學生的新聞報道(186/130129) 透過著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金的(005/101207) 年輕人在世界範圍內掀起遊行示威熱潮的論調甚囂塵上 (102/120311) 捷克作家恰佩克:“為了生活而工作,但工作同時也是生活。”(186/130205) 可否用生產性來衡量業績(186/130210)
根據這些素材看看能不能寫出初稿,如果不能就繼續找一些素材,經過重組和構思,文章一定會迸發出一些新點子。
C.動手變為結果
之前提到的是方法論層面,要讓它落地生根,還要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動手。 從素材積累,到思考,再到重組資訊,便能夠構思一篇文章,之後就是動手寫文章了,只有不斷的寫,不斷的練習,才能將靈感真正變為結果。
勤於動手,思考才會前進,要讓手經常處在活動狀態,記錄素材,記錄感受,輸出文章,筆耕不輟。 所謂靈光一閃,並非僅靠成功的意願就能產生的。而是要不斷的付出,與自身體驗的結合。
總結
網傳,愛迪生的這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後半句,大意是百分之一的靈感更重要。 這個後半句已經闢謠,愛迪生沒說過這後半句話。 但我想說的是,這後半句在某種意義上沒有錯,靈感真的很重要,但是靈感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經年累月的積累,靈感是光臨在那些有準備的人身上,一定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才會有靈光靈光乍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