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直爽的老薑
-
2 # 皇城東子哥
這是一個有問題的詞語。其在古代的內涵是中央政權允許外族歸順稱臣,並接受教化,帶有明顯的封建意識。在日語中這個詞為放棄原有國籍,加入新的國籍的意思,實際上這種引申並不準確,妥帖。對於現代中國的語言和社會環境,針對這種情況無論啟用古語還是借用日語都不太合適。因為只要兩國在國籍管理上沒有矛盾之處,根據申請人意願,依照管理程式即可放棄原國籍,同時加入新國籍。對於這種正常的國籍變動冠以“歸化”的名稱顯得怪異和不倫不類。每個國家都有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和公民義務,公民受到國家的法律保護,也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由於歷史、民族、制度的不同,各個國家的公民權利和義務不盡相同,因此,對國籍的選擇就意味著申請人對申請國家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認可和接受,這是嚴肅的行為,也是一種赤誠。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歡迎那些嚮往中國並希望作為中國公民的人加入中國籍。
-
3 # 閒看秋風999
美國有個"移民歸化局",英文是Th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英文的原意是"植入";翻譯成歸化就是"加入國籍"然後"宣誓效忠"。
歸化,簡單說就是根據外國公民依法移民然後加入所在國的國籍;此外,"綠卡"不等於"歸化";綠卡只不過是一張長期居住證。
歸化一詞,在中國古代就出現過,並非是舶來品;歸化,就是"使... 先服從,然後教化";《三國志·鄧艾傳》中記載: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徵而定也。
顯然,古代和現代的歸化有所不同;古人沒有"國籍""入籍"的概念;只不過是讓其他諸侯國或者說其他皇帝的臣民為我所用;其根本區別就是不用宣誓"效忠"!
其實,國際上的"歸化""效忠"也是"走過場";因為即使"入籍",原來的國籍仍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國家的公民就有兩個甚至以上的國籍身份。
烏克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兩個州居住著大量擁有烏克蘭和俄羅斯雙重國籍的居民,這是歷史老師原因造成的。烏克蘭從蘇聯解體後獨立,這部分′人又不願意放棄俄羅斯國籍,所以戰爭的風雲突變;說白了,他們拒絕"歸化"。
目前,西方似乎只有歐盟各個成員國之間不存在"歸化"的問題;亞洲的以色列國也承認雙重國籍,以前就曾經有全部都是美華人組成的體育代表隊以"以色列國家隊"的身份參加過世界比賽。
回覆列表
足球是十一人抬鋼琴。要齊心合力,通力合作。水平相當。如果有幾亇豬一樣的隊友,那就麻煩了。二三亇歸化也抬不走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