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三公子

    相信巴菲特說的,你不需要在這裡問;不相信巴菲特說的,你在這裡問了也沒用。

    怎樣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那就是記住永遠不要抱僥倖心理,大智若愚。找一個簡單有效的道理,不斷的去實踐它就好了。

  • 2 # 獵鷹浩浩

    謝謝邀請!在股市中想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而非投機者,就要做到耳清目明,對一個上市公司要清楚的瞭解其基本面,參加一些公開的股東大會,實地考察,財務報表精讀,管理層構架,人品,企業員工私下對老總和管理層的評價或評論。檢視股東結構是否有業績好的老牌的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為其長期持有的股東,透過股東進入時間報表來推算出這些基金持有的價格在哪裡,如果有大跌,現價比它們買入的價格低不少就可以大膽介入了(前題是這個公司的基本面沒有過大變動和可能潛藏過大的危機)。

  • 3 # 懂股帝

    這是一個好問題,

    格雷厄姆有一本書《聰明的投資者》,是業餘投資者的入門級讀物。

    但是把股票投資的原理講的很清楚。非常建議讀一讀。

    聰明的投資者,研究企業,跟蹤年報,學習財務,學習估值,研究價值,低估買入,

    耐心等待價值迴歸。

    愚蠢的投資者,研究股票,研究均線,研究波動,研究各種技術指標和圖形趨勢,

    天天想著掙差價,抓牛股,發大財,撞大運,完全不知其實他的命運只是被隨機性所擺佈。

    做前者,不做後者,就是智者。

    做後者,也有成功的,但是 極為罕見,不亞於買彩票中大獎。

    所以,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已經很清楚了。

  • 4 # 譚浩俊

    在股市,很多人在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

    面對這個問題,可能連巴菲特也無法回答。因為,聰明的投資者很多,能夠成為聰明的投資者的卻不是很多。原因就在於,太把自己當作聰明的投資者。自以為聰明瞭,在投資過程中就不會很認真地對待每次投資,甚至不做任何的分析和研判,而是完全自信自己的聰明。結果呢,聰明反被聰明誤解,聰明的投資者變成了最愚蠢的投資者,成為股市上最失意、最失落、最沒有成就感的投資者。

    事實也是,很多人都習慣於跟風炒作,跟所謂的大戶的,跟基金經理的,跟股市漲停敢死隊的,等等。結果呢,你跟得越兇,人家賺的越多,你虧錢也越多。因為,正是你的跟風,讓各種炒作有了基礎,讓各種所謂的大戶或敢死隊有了幫他們在高位站臺。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決不能跟風,而應當跟隨。跟隨才是一名真正聰明的投資者所為。為何說跟隨是聰明的投資者所為呢?原因在於,凡是跟隨者,都會對是否跟隨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判,會把想投資的企業或行業進行深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其他投資者的佈局。自然,就不會象跟風那樣任人擺佈了。

    也正因為如此,作為股市的聰明投資者,一定要具有寵辱不驚的能力,要能夠面對賺錢不喜形於色,虧錢不垂頭喪氣,而是用很平常的心態對待自己的投資,總結投資的得失。從而在賺錢中總結經驗,在虧錢中吸取教訓。千萬別以為巴菲特只賺不虧,他要虧起來,簡直嚇死人。但是,他確實是虧少賺多。原因就在於,他的投資是十分謹慎的,是經過長期觀察和分析的。如此,投資也就大大減少了盲目性。所以,不盲目,也是一名聰明的投資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當然了,價值投資、中長期投資等,也是聰明的投資者必須具有的能力和素質。否則,也難稱聰明的投資者。

  • 5 # 伍治堅

    巴菲特曾經說過: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都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的方式是購買那些收費最低的指數基金。

    美國先鋒集團的創始人約翰博格爾,在其一本書中曾經說過:很多人以為複利可以帶來高回報,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疊加的費用也會把投資者回報消耗殆盡。

    那麼這些不易被察覺的基金費用,主要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就來具體講講這個問題。

    主動型基金經理過高的收費

    上面這張圖對比的是股票型基金(主動投資)和指數基金(被動投資)之間投資者收益的差別。根據Financial Markets Research Center對於美國股市1984-1998(15年)的歷史紀錄做的統計,他們得出結論:主動型基金的投資者,到最後只是分到了投資回報的47%左右;而被動型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分到了投資回報的87%左右。

    那麼為什麼主動型基金的投資者分到的投資回報要遠遠小於被動型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呢?主要原因是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收費要高很多。比如上面的圖表顯示,在主動型基金中,基金經理費用(expense ratio)高達12%,而被動型基金的相同費用只佔2%。主動型基金的銷售提成佔8%,而被動型基金沒有銷售提成。

    大家平時耳熟能詳的那些大基金,基本都是主動型基金。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市場宣傳上花的力氣比被動型基金多很多(比如電視廣告,報紙,網際網路等等),這些開銷都不是免費的,最終都需要有人來買單。而購買那些基金的投資人就成了最終的買單者。

    過多的交易產生過高的稅費

    顧名思義,如果是一個主動型基金,那麼其目的是要透過不同的交易策略來戰勝市場,取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高的投資收益。而要獲得這些超額收益,絕大部分主動型基金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買賣和交易。

    上圖對比的是主動型基金(上圖藍色柱子)每年的換手率(Turnover)和被動型指數基金(上圖紅色柱子)在同一時間段的換手率。舉個例子來說,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一年的換手率大約為3%,也就是說一年下來,有3%的股票(500支股票中的15支)需要被替換(賣出/買入)。而同樣的美國大規模股票主動基金,其換手率高達60%,也就是說一年下來其股票組合中的60%需要被替換。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就可以明白,主動型基金相對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來說,其涉及的買賣交易次數要高很多(20倍左右),因此產生的交易費用(券商佣金,買入賣出價差, 以及被高頻交易程式刮掉的費用)也會高很多。

    交易次數過高,給投資者帶來的另一個成本是稅(Tax)。因為如果投資者在買入賣出中有盈利,那麼照絕大部分國家的稅法,投資者是需要繳納資本所得稅的。

    上圖對比的是美國主動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在稅前和稅後的投資回報(1981-2005年,共25年)。如果沒有算上所得稅,主動型基金(行業平均)的回報比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差了40%左右。但如果算上稅,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大,達到了55%。也就是說,主動型基金要比指數型基金上繳更多的稅。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Jensen早在1984年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就說過:要系統性的戰勝市場非常困難,但是要系統性的給券商大把的佣金卻不那麼困難。

    在金融市場裡,我們每個人都是投資者。注意並控制自己的投資費用至關重要。控制成本,是投資者讓自己變聰明需要跨出的第一步!

  • 6 # 低風險之路

    像做企業一樣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如果股市投資能迴歸到研究企業基本面,找出最好的生意模式,然後拿著這些公司股票,這樣投資者一定最聰明的投資者,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不適合做生意,所以會是股市投資的失敗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