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路教育工作者

    一個是長者說教

    一個是平等對話;

    一個是隻會說

    一個是做了說;

    一個是坐在天上說

    一個是站在身邊說;

    一個是講大道理

    一個是講實事。

  • 2 # 啟明星之光

    道理人人都懂,不懂的是人心,特別是年輕人的心。白巖松的說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教育別人,而沒站在年輕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現在的年輕人所見,所聞,所思的是怎麼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現實,他們認為,我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努力了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他們認為白巖松的說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把他們的付出看做一文不值了,所說的話沒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我想這是他翻車的主要原因。

  • 3 # 深圳風物誌

    同樣一件事兩個人不同的後果,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關鍵還是兩個人的態度,心態差別太大。白巖松是一種高高在上的一種姿態,一種老師訓學生的心態去待年輕人的,所以他的話讓人覺得反感,他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來教訓大家。任何事情都有都有他一個深刻的原因,不是全部的錯誤,都在年輕人,或許年輕人是有錯,但是你不能用這種一棒子打下去,否定一切的做法,去否定他們。那這樣子肯定會翻車,也會招人討厭的。

    沒有哪個年輕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珍惜自己的未來,肯定是有難言之隱的,而你沒有去了解這些,就一概而論的去批判這些年輕人,那肯定會招人唾棄的。

    相反,鄭淵潔他是用一種平等對話的心態,這種語氣首先會讓人覺得有親近感,會讓大家感覺到在一個平等的層面上來對話,這就會讓人更容易接受一些事情,本身是很複雜的,並不是說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也能解決問題的。關鍵你得有一個平等的態度,我們才能平等的對話,不然談什麼都是激化矛盾,談什麼都是不好結果。

    這可能就是兩個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心態上的一個問題

  • 4 # 搬磚2020

    從我看到的來說,

    一個居高臨下,陰陽怪氣,指指點點。

    另一個站在對方立場提建議。

    哪種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觸發對抗情緒一目瞭然。

  • 5 # 糾結體12

    西晉晉武帝當政的時候,天下大旱。老百姓吃不到糧食,紛紛餓死。當時的太子說了一句,“老百姓沒有糧食吃,他們怎麼不去吃肉呢?”一時之間引為笑談。被人笑話了上千年。其實白巖松的那些話不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嗎?作為這個時代的既得利益者,他已經習慣了透過說一些看上去很有道理,實則沒有啥營養的話,妄想做青年導師。殊不知,青年人現在不好騙了,現在也不是十幾年前那個用幾篇意林,讀者上的水平的言辭就可以混飯吃的時代了。

    或許是他脫離群眾了,因為他已經太長時間沒有與底層發生實質性的交流了;也或許是他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個風格,只不過現在的受眾已經不吃這一套了。反正看到他被罵,我心裡還挺爽的。(白就是那種明明是自己命好,趕上了好時候,卻對時代給人帶來的紅利閉口不談,滿嘴自我標榜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只會說,你們年輕一代不能吃苦,我們當初怎麼怎麼樣的那類人)

    對鄭淵潔先生,貌似沒見他對年輕人說教過什麼。注意,“說教”和“建議”是兩碼事。白是前者,鄭是後者。

    是的,當一部分人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就是這麼不知不覺的脫離群眾的。哪怕他嘴上說得再好聽,做的也是“何不食肉糜”的事。

  • 6 # 深度書痴寶木笑

    在某節目中,現場觀眾給主持人白巖松提出一個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對國家的前途是樂觀的,但對個人的前途是悲觀的,你怎麼看?”

    白巖松老師一副不可置信,一副居高臨下,一副過來人的姿態,將現實的“房”“醫療”“婚姻”的實質性問題輕鬆帶過,一句“不會吧”直接將80、90、00後三代年輕人打入深淵。

    我查了一下網路上的生活成本對比資料,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生活開支,租房,通勤,社交(話費),一個月,按照2000元(低配)的開支標準來計算。假如你在一線城市,在城市的基本工資以上10000+每月,那麼

    一線城市:月收10000以上 - 減去生活成本(2000元低配置)=8000+,年存=9.6萬

    二線城市:月收7000以上 - 減去生活成本(2000元低配置) =5000+,年存=6萬

    三線城市:月收5000以上 - 減去生活成本(2000元低配置) =3000+,年存=3.6萬

    對比所在城市的房價:

    一線城市,每平方:4-20萬元(你沒看錯),保守買個90平房子,360萬(含裝修配置),按照上述收入的年存,大約37.5年。

    二線城市:每平方:2-15萬元(你沒看錯),保守買個90平房子,180萬(含裝修配置),

    按照上述收入的年存,大約30年。

    三線城市:每平方8000-12萬(你沒看錯),保守買個90平房子,72萬(含裝修配置),

    按照上述收入的年存,大約20年。

    不用再說什麼了吧?

    為什老白翻車了?因為他脫離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特別是年輕人的實際,年輕人是誰?年輕人是中國的未來啊!!!

    至於鄭淵潔,當然圍繞他的爭論也很多,但至少有一點老鄭和老白不一樣:

    老鄭還是比較接地氣的,沒有居高臨下地站著說話不腰疼,說白了就是老鄭的心還有底線,不會為了某些桌面下的原因去當資本的“肉喇叭”。

  • 7 # 北辰vlog

    這個問題使我的思緒,一下跳躍回古代。

    一個好比被暫時冊立為太子的儲君,一個好似深入群眾中,體察民情瞭解百姓疾苦的王子。

    太子身居高位,難離宮闈。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習慣了被人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習慣了被人高高在上的仰視,習慣了被人稱頌圍他馬首是瞻的感覺,也習慣了對人居高臨下的說教,更習慣了我說的話就是最正確的,我給你們講的大道理哲理,你們一定要聽。

    殊不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世界的創新,那是一天一個樣。

    不能再一味地用老眼光看問題,用老腔調談事情。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冷漠無情的批評說教,一部分被生活的壓力,壓的漸漸失去鬥志的底層勞動人民。被社會的鐵錘,拍打的漸漸失去信心,看不到希望的底層勞動人民。

    是的,太子身居高位,生活富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久的富裕生活,讓他很難體會到民間實情,百姓心聲。

    也許,在某個時期,也僅僅是在那個時期。你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小小的成績,從此聲名顯赫輝煌騰達,踏入上層社會。但這也不足以成為你說教的資本,因為自以為是的說教,最後都會成為巨大的笑話。

    頑固不化,老生常談,一根筋,最後都會在歷史的車輪下,被碾壓的粉碎。

    而地位稍低的王子就不一樣了,他紮根群眾,瞭解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感受。處處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處處為人民發聲,處處解決人民的心中疑惑內心疑慮。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設身處地的為勞動人民解決實際困難。

    而不是毫無意義的說教,畫餅充飢的無用誘導。

    或許王子本身,從小就在艱難困苦中長大。從小就知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天生就對勞苦大眾,有一種慨然的同情。

    我想誰幫勞動人民答疑解惑,誰給勞動人民解決實際問題,那勞動人民就喜歡誰。

    太子和王子的格局,以及功勞作用大小,應該高下立判了吧!

  • 8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白巖松年收入是多少?至少上百萬。白巖松怎麼說話,關係到他能不能拿到那上百萬。白巖松現在這樣說,不影響他那上百萬的年收入,如果白巖松像鄭淵潔那樣說話,也許第二天就得捲鋪蓋卷兒。白巖松和錢沒仇,白巖松也不傻,不會為了為民請命,丟了飯碗。白巖松的一切言行,是圍著他的飯碗轉的,這點他和大家一樣。大家也是圍著飯碗轉,鄭淵潔也是圍著他的飯碗轉,鄭淵潔的資產已經上億,說話可以隨心所欲。大不了不說,和他那一個億無涉。老百姓就要積極鑽營自己的營生,爭取多掙點錢。具體白巖松說什麼,鄭淵潔說什麼,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給不了你一毛錢。老百姓沒必要為他們說什麼著急上火。還是喝點茶,洗洗睡吧。窮人自有窮人的歡樂。

  • 9 # 卡通繪本菌

    不會吧?!!!不是“何不食肉糜”,他這是讓我們認命。

    事情的起因是白巖松在一檔青年論壇的現場提問環節,回答瞭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面對高工作壓力高房價的問題。

    白巖鬆開始大談當年工作包分配無壓力年輕人不焦慮,又反問:

    “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工作到處隨便找,喜歡的女孩一追就同意,然後一點壓力也沒有,不會吧?”不會吧!!!何其傷人......

    繪本菌在此想吐槽一句,雖然不奢求工作到處隨便找,喜歡的女孩一追就同意,難道連最基本的房價低一點都不行嗎?我們要求現在分房子了嗎?買不起房子真是因為我們90後、00後,甚至80後不努力嗎?

    白巖松住著幾百平米的房子,拿著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年薪,自然對現在的年輕人的生活壓力無法感同身受,缺乏共情力,一句不會吧?就像我們在欣喜的說這個月加薪了,月工資從1萬漲到1萬2了,對面土豪摟著漂亮姑娘,坐在蘭博基尼駕駛位,一邊抽雪茄,一邊說,不會吧不會吧,1萬2真的夠花嗎,還不夠我泡個吧呢,然後看著我輕蔑的扔了雪茄,一踩油門,載著副駕駛美女絕塵而去,只給我留下了汽車尾氣,重點是旁邊還有迷妹在說好帥哦,要是你,你受得了嗎?

    憑藉著一些流傳甚廣的金句,白巖松又成為了公知代表擠入了上位圈,出書教做人教做事,時常在高校舉辦個人演講,也藉此名利雙收。演講換湯不換藥,如今因一句不會吧徹底冒犯了大眾,這不是心靈雞湯,是赤裸裸的嘲諷,潛臺詞是你看我,我小時候也窮,但看我現在,人生贏家,你買不起房子都是自己不努力,但現實真是這樣嗎?

    白巖松的成功是個例,並非所有人的努力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當代年輕人雖然嘴裡排斥996喊著要躺平,但在面對生活困境時,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拖著疲憊的身軀,為了家庭為了美好的未來奮鬥。

    現在年輕人缺少的不是飄在空中的鞭策,而是切切實實的公平機會,是一個可以透過努力看到乃至可以達到的目標的途徑,而不是天天加班到10點乃至更晚,看萬家燈火輝煌,沒有一個是我家的疲憊和無力感,但第二天起來,我們仍然不敢鬆懈。

    他這不是“何不食肉糜”,他這是讓我們認命。就像你家裡今年收成不好,今年的學費還沒交,剛做完兼職又餓又渴走在街頭彷徨無措的時候,一個人跳出來說:你還指望學校能貸給你款麼,不會吧?

    而鄭淵潔先生則不會這樣,他永遠是溫暖的導師,當你在街頭彷徨無措又餓又渴時候給你一個擁抱,一碗麵和一瓶礦泉水的老大爺,一個永遠貼心又給我們指引的身邊人,永遠給我們的是溫暖,是正面的東西,是會心一笑,潛移默化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而不是表面激勵,實則是把你按在恥辱柱上羞辱,還一副理所當然的人。這也許就是不管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喜歡鄭淵潔的原因

    最後,希望所有人都被溫柔以待,而不是承受一些不該承受之重,承受社會制度不公給我們的“絕望”。

  • 10 # 西柚媽媽

    說教是為了贏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白巖松的很多觀點並沒有錯,就像“新東方”俞敏洪的“女性不正確的追求導致社會的墮落”,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群人的主觀看法,看法和觀點本身並沒有對錯,呈現的是發言者的三觀,但是如果把這種三觀強加在說話的物件上,並且以一種很有“優越感”的姿勢出現。

    那所表現出來的“友善,關心”都是“偽善”,是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傲慢。

    白巖松對於年輕人的說教,更多時候,像是要說服年輕人,要說贏年輕人,讓年輕人點頭。這種苦口婆心中,很難感受到同理心,相互之間也很難獲得尊重。

    鄭淵潔爺爺對於年輕人,與其說是說教,不如說是傾聽,他不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他不批評你做得不對,他傾聽你,相信你對對錯早有答案,不僅是小朋友,就算是成年人,也經常能夠從他的童話,和他在網路上的對話,感受到“幽默”的力量,還有“溫柔的理解和平等對待”!

    相比白巖松的“贏了年輕人”,鄭淵潔爺爺,則是以一種真正的友善,關心,真誠,尊重,來“贏得年輕人”,他給年輕人的是一種支援的感覺,而不是一直指責和辯解

    站在“智者”,“過來人”的制高點去說教是沒有用的

    面對孩子的“缺點”,“不足”,“犯錯”,很多家長知道“打罵”是不對的,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但是在這部分家長裡,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會選擇“說教”!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說教對於孩子來說幾乎是沒有效果的。

    如果是帶著情緒的,對著孩子一陣激情高昂的說教,一邊的聽眾——孩子,可能只消化了你的情緒,而來不及消化你說的內容。

    就算你是苦口婆心的勸導,上演“祥林嫂”得為你好,那孩子一樣對於我們說的事情不具體化,因為他們沒有我們經歷過的生活經驗,我們所述說的“衷腸”,“勸阻”對於孩子來說都太抽象了。

    白巖松的說教就是這樣的說教,“義正言辭”,“慷慨激昂”卻毫無用處。

    在《對白》節目裡,一個大學生向白巖松提問:“如何看待年輕人一邊刷愛國熱血影片,一邊對前途感到無能為力?”

    白巖松回答是,他們年輕的時候國家分配工作和房子,缺少自己選擇的機會,所以感覺現代年輕人能自己選擇工作,應該感到非常幸運。

    而且白巖松重點強調,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緊接著,白巖松的眉頭緊鎖,說出自己的靈魂思考:

    “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後工作隨便找,然後一點壓力都沒有,然後只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不會吧?”

    他說得每個字都沒有錯,卻讓我感覺他不理解我們年輕人的苦,而我們年輕人在精神上的這種苦在他們經歷過物質上苦的人面前不值一提。

    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者說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得更重要。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了我們會怎麼做。——簡·尼爾森《正面管教》

    當一個人問”你從這件事當中學到了什麼?”,既可以用一種責備和羞辱的腔調,也可以用一種表達同情和興趣的語氣。

    他既可以營造出一種讓人感到親近和新人的氣氛,也可以造成一種疏遠和第一的氛圍。

    白巖松選擇製造出距離和敵意,而不是親密和信任。

    不僅針對年輕人,很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認為要對孩子說教,比如教育孩子要禮讓,要吃苦,要勤勞。其實,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鼓勵,沒有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就會喪失基本觀點。

    所以,在說教之前,請先問問自己,這些話在說了之後,是在給予他們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

    當我們被信任被理解,我們就會受到鼓勵,‍得到積極向上的力量

    長久受困於說教、指責和貶損等教育方式中的年輕人們,從他的回覆中享受到了罕有的溫柔理解和平等對待。 」

    鄭淵潔在社交平臺與眾多自稱是明星太太的粉絲互動,不僅曬出了自己與各路明星的合影,還稱呼這些粉絲為 “芳齡富婆”

    鄭淵潔的幽默迴應不只是抖機靈。他在接受《娛理》採訪時表示,當代年輕人精神壓力很大,追星是他們釋放壓力的途徑,他願意陪著這些“孩子們”一起玩。

    回顧鄭淵潔的很多童話故事,比如《沒頭腦和不高興》,你會發現故事裡並沒有說“沒頭腦”有多不好,多沒用,多倒黴,相反“沒頭腦”後來成為了一個很有作為的“工程師”,而總是不高興的“不高興”也成了藝術家。

    童話故事裡讓我們“哈哈大笑”的情節,不僅讓我們開懷一笑,笑過之後,我們就有了思考,學會自我評價和內省,培養出“自尊”。

    我們能為孩子做得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者觀點!——阿德勒

    當聽眾覺得你理解他們的感受,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你的觀點,並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鄭淵潔爺爺的很多童話很好地解釋了《正面管教》中“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比如告訴孩子你也有過一樣的經歷。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友善,關心和尊重正是上述四個不走的根本。

    如果白巖鬆放棄控制,放棄評判年輕人受的“苦”,而是告訴年輕人,“是的,你們現在的苦,我能理解。我也受過一些苦……”以理解的態度,以同樣的感同身受去與年輕人分享他的處理方式,讓年輕人去思考自己的對策,給年輕人鼓勵,那麼我想年輕人會得到更多的力量。

    而我已經從鄭淵潔爺爺的很多童話中獲得了力量,並把這些童話推薦給我的兒子,他也同樣得到了很多積極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晨宇到底是流量明星還是歌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