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建秋的世界

    我個人覺得中國是應該學習新加坡的。

    60年代的時候,新加坡的住房短缺非常嚴重,80%的人住房困難,這80%的人裡面,40%的人居住在棚戶區,所以新加坡把解決住房問題排在優先位置,制定了《住房發展法》,成立了建屋發展局,專門負責新加坡住房建設和管理。

    這個建屋發展局實際上是本著“居者有其屋”的任務來進行房屋分配的,這一點就非常好,新加坡的房產不是用來謀利的,而是用來住的,真正實現了“房子是用來住的”。

    申請條件

    申請組屋的條件:

    第一,新加坡公民。

    第二,沒有私有住宅。

    第三,申請人收入符合要求,申請人家庭月收入必須在8000新元內。(4萬多人民幣)

    第四,申請人必須沒有自有財產。

    這就意味著申請組屋的人,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也不是什麼有錢家庭,有錢家庭自己出去買房子,組屋是給平民住的。

    組屋的分配

    組屋其實是新加坡政府補貼的,價格大大低於市面價格,因此很多人都想要,怎麼辦呢?答案:抽籤。

    政府官員先從抽籤箱子裡面抽出一個申請者的登記號,再從另外一個箱子裡面抽出對應的住房單元號。

    組屋的選址,環境規劃,設計,分配,價格規定全部公開透明,所有的新加坡公民都可以從網路,媒體等等直接看到。

    現在有85%的新加坡公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

    公積金

    這時候肯定有人要問了,既然政府補貼,組屋又便宜,可是錢從哪來?畢竟連美華人都搞不成這種事的啊。

    答案:公積金。

    新加坡建立了中央公積金制度,政府指定法律強制人民儲蓄,每個月月薪的5%為公積金,同時僱主也要繳納相當於僱員5%的月薪作為公積金,公積金存入中央公積金僱員賬戶,存款享受6.5%的利息,政府每6個月根據利率波動進行調整。

    土地制度

    1967年,新加坡透過《土地徵用法》,政府可以強行徵收私人土地用於住房建設,可以在任何地方徵收土地用來建造組屋,被徵用的土地只有國家有權調整價格,任何人不得抬價,也不受市場影響。

    很顯然,這個法律其實很受部分人反對,畢竟誰都想從中撈一把,但是新加坡政府執行強力,其實大家也都看過世界各國在徵收土地的時候,都會有人想從中撈一把,但是新加坡不允許,所以因為這個事情,新加坡政府也經常被人罵。

    居者有其屋

    總體來說,新加坡對於房地產的態度是:居者有其屋,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新加坡不把房地產當做財政增收的一個手段,這是和其他地方是完全不一樣的。

    新加坡住房市場是政府強幹預下的住宅市場,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住房制度。

    反面例子就是香港,香港的住宅市場已經完全失控了,成為富翁逐利的市場。

    香港有多失控?我舉個例子,在2019年《福布斯》雜誌評選的億萬富翁排行榜裡面,前100名的富翁,香港有:

    李嘉誠,第28名

    李兆基,29名

    李文達,63名

    劉鑾雄,65名

    鄺肖卿,78名

    呂志和,82名。

    這六個上榜的富翁裡面全部涉及到房地產。香港才多大一塊地,居然因為房地產可以讓六個人進排行榜。

    看看其他地區的富翁,貝索斯是搞電商的,比爾蓋茨是搞軟體的,巴菲特是搞金融的,阿諾特是搞奢侈品的,即便是中國內地來說,前兩名也是馬雲馬化騰,是搞網際網路產業的。

    所以我覺得中國真有必要好好學習一下新加坡的組屋制度,讓居者有其屋。

  • 2 # 怪叔叔是個逗比

    新加坡“組屋”制度下做不到百分之百的零房奴。但是這種制度下,的確在當初一個時期內解決了新加坡房荒的問題。新加坡逐漸形成了廉租房到廉租組屋,再到改善型組屋和私人住宅一系列的供應體現。這樣的供應體系使得新加坡住房自有率高達90.9%。

    從而使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屋率最高國家之一。要知道,僅僅用了50年的時間,新加坡就從貧民窟轉變成為解決國民住房的典範,可見其非常不易。新加坡從自治之初人均住房面積6平左右,到如今人均住房面積27.6平,套戶比一直穩定在1以上,住房自有率維持在90%左右。

    新加坡以組屋為主,私宅為輔的住房供給結構,目前,新加坡有82%以上的居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組屋的型別也是很多元化的,有普通組屋,這型別組屋主要提供給普通低收入家庭,還有為夾心層家庭提供的執行共管公寓,滿足多種人群需求。

    而相比於私人住宅,組屋價格僅是私人住宅的三分之一,組屋房價收入基本維持在5.5左右。新加坡這種城市規劃制度,值得我們借鑑,新加坡人口只有500萬,是一個城市的大小,它又分很多片區,每一個片區裡的功能都非常健全。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可以吸收一些經驗,怎樣把我們的城市規劃做的更好,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一歲的女孩過度依賴自己的父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