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跨文化
-
2 # 孔見
第一部〈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馮友蘭先生去世遺言只說了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方光彩,要注意周易。
第二部〈詩經〉,詩經內容極其豐富,且文學高雅純正,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後世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第三部〈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論修身、治國、養兵之道,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著作之一,世界上除了〈聖經〉之外翻譯最多的名著
第四部〈論語〉,都說半部論語走天下,上到廟堂之高,下到江湖之遠,皆離不開儒家思想。
第五部〈孫子兵法〉,武經七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比〈戰爭論〉早了2300年,書中提現的兵家謀略不僅影響到軍事戰爭,現代企業也紛紛借鑑
第六部〈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4史之首,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第七部〈紅樓夢〉四大名著之首,它有著描述世態炎涼的偉大,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有這勾畫人物性格的偉大,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甚至連建築風格,家庭經濟開支都詳盡的刻畫了
第八部〈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鼻祖,有著很高的實踐性和觀賞價值,清朝的一些貴族甚至都拿來治國理政。
第九部〈水滸傳〉,金聖嘆曾講一百單八將有一百零八種性格特點,其實水滸描寫的又何止一百零八人,我們在看水滸時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十部〈西遊記〉,大多數人講西遊都受83版西遊記影響,83版西遊固然很好,但原著更是令人稱道,八十一難皆是局,降妖伏魔一場戲……
-
3 # 土鱉君說壹丨群經之首—《易經》
我們華人最傳統的時空觀和世界觀就是把人和自然作為一個共同發展的整體。我們的祖先一直嘗試著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去把握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去預測事物發展的方向。對於祖先們來說,《易經》就是探索宇宙奧秘的密碼本,是中華傳統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學科的總綱領,是諸子百家的思想源頭,因此我們用“群經之首”來向這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古老典籍致敬。
貳丨儒家第一經典—《論語》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以“仁、義、禮、智、信”為思想骨架的儒家思想一直是地位崇高的主體思想,因此,孔夫子一直被尊崇為“至聖先師”。
孔夫子向來主張“述而不作”,即用將自己的思想和邏輯凝練成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語言娓娓道來。因此,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對話錄《論語》在整個儒家經典體系中的地位最為顯赫,是儒家思想的總綱領。
現行版的《論語》由東漢大儒鄭玄根據《齊論》《張侯論》和《古論》三個版本修訂而成,共有20篇,492章,由孔夫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成,內容涉及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倫理觀念、品德修養、文學理論等諸多方面,語言簡練,淺近易懂,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入門級資料。
叄丨道家第一經典—《道德經》道家思想一直與儒家思想相輔相成,他們的核心思想同樣是規範社會的秩序,不同的是他們選用了一條更加“溫和”的路徑。
道家宗師老子向來主張從天道入手去研究人道,推崇主張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天性自然,主張全生保性,讓人以遵從自然秩序的方式去自由的發展。
《道德經》是一部可以讓人安靜、安心的經典,當您感覺迷茫、無助、焦慮、痛苦的時候您不妨去讀一讀。
肆丨兵家第一經典—《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道家對社會的改良,儒家對國家的改造皆以失敗告終的話,那麼《孫子兵法》就派上用場了。
孫武,春秋末期齊華人,東方軍事學鼻祖,曾任吳國軍事統帥,柏舉之戰一舉成名,曾率領吳國軍隊一舉攻佔南方第一強國楚國的首都,幾乎顛覆了楚國政權。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的戰略理論書籍,共十三篇,六千多字。其從極為宏大的視角出發,用極為簡練的語言和極為縝密的邏輯凝練出戰爭、競爭的戰略原則和戰略策略。從宏觀上說,它可以應用於國與國之間的競合,從微觀上說他可以應用於商業、個人之間的競爭。
除中國軍事史上地位赫然之外,在《孫子兵法》在日本的影響極大,不僅所有日本軍事典籍都徵引有十三篇的文字,而且日本那些優秀的企業管理者都會仔細研讀,可以說每個優秀的日本企業在崛起過程中都吸收了《孫子兵法》的智慧。
伍丨醫家第一經典—《黃帝內經》中國傳統醫學在西方醫學到來之前,為華人的健康和中華文明的延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現在也在為世界健康問題提供著不同的解決方案。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傳統醫學典籍,是傳統醫學理論體系的淵藪。與其說它是一本醫書,不如說它是一部綜合了陰陽五行、自然生態、社會心理、天人合一、人體生理的自然哲學書籍。
陸丨漢字的魅力—《說文解字》漢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之一,它是祖先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漢字之美在於,每個漢字都代表著自己獨有的畫面,都有著深邃的奧義,千變萬化,多姿多彩。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書籍,全書共分十五卷,收錄540個部首,9353個小篆字。與普通的字典不同的是,它更側重於字形的分析,追溯造字源流,探求與字形結構相合的本義,闡述形音義三方面的關係,就像讓每個漢字站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一般,讀起來既有趣又長知識。
柒丨古典詩文的魅力—《昭明文選》普通七年(526年),南朝梁武帝的太子,熱愛文學的小青年蕭統先生將一腔熱血傾注於著述之上。他組織了當時最有名的文人開始編著那部讓他流放百世的不朽詩文總集—《文選》。
這部書分六十卷,共選錄了上自先秦,下至南北朝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餘篇,楚辭、漢府、樂府、魏晉散文中的名篇一網打盡,並且雜糅了當時的文學理論和文學主張。
《文選》對後世的詩文影響十分巨大,尤其是在以詩、賦取士的唐宋幾乎是每個書生必讀的教科書,有著“《文選》爛、秀才半”的稱號。
捌丨唐詩的魅力—《唐詩三百首》傳統詩歌,中國古代最為流行文學形式之一,這種極富內涵和韻味的文學體裁主要用來表現人們心中的思緒和情志。在大唐,這樣一個讓人驕傲的榮耀時代,傳統詩歌藝術也走向了巔峰。
如果您想真正瞭解唐朝詩人的修為,那您需要在《全唐詩》那四萬多首唐詩的海洋中暢遊,但如果您想領略一下唐詩的芳華,那不妨翻開《唐詩三百首》。
這本書成書於乾隆年間,共收錄了七十七位詩人的三百一十首經典唐詩,體裁涵蓋樂府、古風、律詩和絕句,從初唐四傑到晚唐的“溫李”無所不包,是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唐詩啟蒙之書。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玖丨宋詞的魅力—《宋詞三百首》長短句,起源於南梁,定型於李唐,興盛於趙宋。雖然歷史沒有詩歌悠久,但其藝術性一點不遑多讓。宋詞,長短句的巔峰,向來與唐詩比翼齊飛。
《宋詞三百首》成書於民國初期,編者為清末四大家之一的大儒朱祖謀老先生。它共收錄了八十八位詞人的三百首詞作,幾乎囊括了花間派、婉約派、豪放派所有的詞牌,是流傳最廣的、影響最大的宋詞選本
拾丨歷史的魅力—《資治通鑑》有道是“前世之失,後世之師”,歷史是祖先們留給後世的車轍,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是最直觀的老師。古往今來的明君聖主最注重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也都站著一位歷史老師。
中國古代有兩部赫赫有名的通史,一部是太史公司馬遷寫就的紀傳體通史《史記》,記錄了上至傳說中的黃帝,下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另一部則是由司馬光耗費了半生心血編著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通鑑》全書294卷,約三百多萬字,是一部記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周顯德六年(959年)1300多年史書的浩然鉅著。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羅宏大,體大思精,史料充實,考證稽詳,文字優美,敘事生動。
此書完成後,宋神宗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資治通鑑》,並且嚴禁此書流傳出國。
古人有云,“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如果您也想借鑑一下歷史的經驗不妨讀一讀《資治通鑑》。
拾壹丨陽明心學第一經典—《傳習錄》王陽明,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知行合一的倡導者,明代著名文學家、軍事家、思想家,中國最後一位聖人。據明史專家當年明月說,那位在日俄對馬海戰中一戰成名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出門必攜帶一枚“一生俯首拜陽明”的印章。雖然此事的真假有待考據,但陽明先生在歷史上的地位卻毋庸置疑。
《傳習錄》共分三卷,由王陽明的門人弟子對其語錄和信件進行整理編撰而成,記錄和解說了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在姚江學派中的地位堪比《論語》。
拾貳丨千古第一完人的智慧—《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晚清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改革家、文學家,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贊為“千古第一完人”和“中國最後半個聖人”。這位文韜武略、深謀遠略、知人善任、行事練達的肱骨重臣,不僅憑藉自己的德行、才智、謀略和操守開創了一番不朽的事業,其修身、識人、處世、為學、齊家的態度和智慧也頗受後人敬仰和推崇。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國藩逝於兩江總督任上,諡號“文正”。三年之後,光緒帝詔令李鴻忠等組織30多位達官士紳將其一生著述編輯成《曾文正公全集》,並公開發行。
該書共158卷,囊括了曾文正公一生所寫的奏稿、書札、詩抄、經史百家雜抄、批牘、詩詞、論文、讀書錄、日記類鈔等各類文章。是曾公一生智慧的精要,也是後世研究曾公的重要依據。
拾叄丨中國傳統科技的魅力—《夢溪筆談》沈括,北宋著名文學家、官員、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達人。
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作為變法派的主要成員的沈括,在仕途上已經沒有了多少前途。因此,他退居鎮江夢溪園,閒來無事之時,他決定著書,將自己那些愛好和一生的見聞都寫下來。
《夢溪筆談》保留《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全書共六百零九條,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方面。詳細記載了祖先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贊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
拾肆丨中國文化常識之美—《夜航船》張岱,一位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世家公子,一位汗牛充棟、才高八斗的書蠹詩魔,一位國破家亡、消極避世的落魄之人,一位閱盡繁華、奇情壯採的大玩家。
這位號稱“小品聖手”的雜學家在明亡之後隱居於四明山中,將腹中所藏的奇聞異事輯成百科全書式的《夜航船》一書。該書中包含了20大類共4248個文化常識,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宮廷秘聞、奇花異草、倫理道德、神話傳說、奇珍異獸,古玩奇器、怪力亂神、文學禮樂無所不包,堪稱一部明末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拾陸丨中國小說之美—《紅樓夢》如果公開推舉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土鱉君相信大部分參與者都會將選票投給《紅樓夢》。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部自稱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言情小說百科全書式的向世人展示了傳統貴族家族的人、物、事、情。因此周汝昌先生說“《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我是土鱉君,一位愛極了中國的書生。
點關注,不迷路。
為您持續輸出有質量的答案。
回覆列表
1.《論語》儒家弟子記述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言行錄,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首。“三人行必有我師”“是可忍孰不可忍”“韋編三絕”等成語出自這本書。除了思想價值之外,它也有歷史價值。書中還記錄了孔子帶著門徒周遊列國的史實。
2.《道德經》老子5000言,不僅是道家經書也是世界名著。
3.《孟子》戰國中期孟軻和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合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
4.《史記》魯迅先生說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雖然是司馬遷私家修史,卻被列為中國正史之首,兼具史學、文學、經濟學、宗教學價值。
5.《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藥“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藥名下列8個專案(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藥物出產、形態、採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藥物疑誤;“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藥性理論,提示用藥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6.《唐詩三百首》。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孫洙(字臨西,一字芩西,號蘅塘,晚號退士)編選。收有李世民、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77人詩作313首。
7.《宋詞三百首》清人朱孝臧(1857-1931)編選。收有王安石、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晏殊等88人詞作。
8.《水滸傳》施耐庵、羅貫中著,古典文學名著。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兼具。今人研究遊民文化,也從它裡面選取歷史素材。
9.《紅樓夢》。曹雪芹、高鄂著,章回體長篇小說,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它是“世情小說”(今人常說“人情小說”),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學最高峰。兼具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
10.《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是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民國時期在美國的演講稿,翻譯成漢語後在國內大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筆很好,讀完會讓人對中國思想史有興趣,我是在火車上把它讀完的。相比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那樣的文言文讀物,這真是一本通俗讀物,而且讀後會讓讀者得到啟發,甚至產生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