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櫻桃、桃、杏、梨、柰(沙果)、李、棗、慄、山楂、柿子便已經在中原普遍種植。櫻桃因“最先百果而熟”,特別受到重視,在仲夏時要用於祭獻宗廟。桃、杏、李、柿產於中國,或是僅在中國作為果樹栽培,後逐漸傳向世界。梨受先民培育較多,兩漢時有專營梨園致富的人家,擁有千棵梨樹的果園,收入“與千戶侯等”;經過特殊培養的梨質量上佳,如真定御梨便被曹丕贊為“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栗子和棗多種在北方,被視為重要的補充糧食,戰國時北方的燕國“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慄之實,足食於民”。
圖 漢人胡食畫像磚
南方果木亦十分繁盛,但限於運輸條件,北方少有享用。最知名的南方水果是中國特有的荔枝,漢武帝破南越之後荔枝傳入北方,與龍眼一同種植在上林苑,併為此建造了挾荔宮。然而北方溫度偏低,荔枝難以成活,盛夏中為能食此美味,漢武帝、漢和帝、唐玄宗均組織過驛馬晝夜兼程運送荔枝。龍眼與荔枝產地相類,但相對果小味淡,被南方人稱為“荔枝奴”。荔枝難以北移,橘樹的北移卻相當成功,三國時,被漢人視為“堯舜所不常御”的橘樹便“播萬里而遙植,列銅雀之園庭”,種在了中原。
歷代外來水果亦不在少數。漢代葡萄傳入,與中國野葡萄雜交,形成新的品種,廣泛種植,南北朝時長安已是“園中戶植,接蔭連架”。同時傳入的還有核桃和石榴。二者在漢末便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曹植稱“石榴植前庭,綠葉搖縹青”。石榴經過中國先民的培育更是發揚光大,北魏時洛陽白馬寺所產“白馬甜榴,一實值牛”,極為名貴。
圖 宴飲圖,中唐前期
晚明時,美洲水果傳入,如菠蘿、火龍果、草莓等。晚清時,歐洲蘋果傳入中國,取代了中國傳統的柰、林檎果(綿蘋果)。
先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求的不過是三餐溫飽。斗轉星移,今日的華人早已不必受困於食材的貧乏,反而多有富貴病纏身。生猛海鮮固然可口,糧食果蔬自有滋味。均衡飲食,調和陰陽,這才是長久之道。
文:清涼山居士
參考文獻:《素問》《爾雅 釋天》
先秦時期,櫻桃、桃、杏、梨、柰(沙果)、李、棗、慄、山楂、柿子便已經在中原普遍種植。櫻桃因“最先百果而熟”,特別受到重視,在仲夏時要用於祭獻宗廟。桃、杏、李、柿產於中國,或是僅在中國作為果樹栽培,後逐漸傳向世界。梨受先民培育較多,兩漢時有專營梨園致富的人家,擁有千棵梨樹的果園,收入“與千戶侯等”;經過特殊培養的梨質量上佳,如真定御梨便被曹丕贊為“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栗子和棗多種在北方,被視為重要的補充糧食,戰國時北方的燕國“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慄之實,足食於民”。
圖 漢人胡食畫像磚
南方果木亦十分繁盛,但限於運輸條件,北方少有享用。最知名的南方水果是中國特有的荔枝,漢武帝破南越之後荔枝傳入北方,與龍眼一同種植在上林苑,併為此建造了挾荔宮。然而北方溫度偏低,荔枝難以成活,盛夏中為能食此美味,漢武帝、漢和帝、唐玄宗均組織過驛馬晝夜兼程運送荔枝。龍眼與荔枝產地相類,但相對果小味淡,被南方人稱為“荔枝奴”。荔枝難以北移,橘樹的北移卻相當成功,三國時,被漢人視為“堯舜所不常御”的橘樹便“播萬里而遙植,列銅雀之園庭”,種在了中原。
歷代外來水果亦不在少數。漢代葡萄傳入,與中國野葡萄雜交,形成新的品種,廣泛種植,南北朝時長安已是“園中戶植,接蔭連架”。同時傳入的還有核桃和石榴。二者在漢末便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曹植稱“石榴植前庭,綠葉搖縹青”。石榴經過中國先民的培育更是發揚光大,北魏時洛陽白馬寺所產“白馬甜榴,一實值牛”,極為名貴。
圖 宴飲圖,中唐前期
晚明時,美洲水果傳入,如菠蘿、火龍果、草莓等。晚清時,歐洲蘋果傳入中國,取代了中國傳統的柰、林檎果(綿蘋果)。
先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求的不過是三餐溫飽。斗轉星移,今日的華人早已不必受困於食材的貧乏,反而多有富貴病纏身。生猛海鮮固然可口,糧食果蔬自有滋味。均衡飲食,調和陰陽,這才是長久之道。
文:清涼山居士
參考文獻:《素問》《爾雅 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