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妹講史

    是的,古代沒有普通話一說。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另一種說法,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普通話是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通用語,因此,古代的皇帝不可能說“普通話”。

    古代人沒有普通話,但有官話。每個朝代的官話都不一樣,所以改朝換代後,百姓和大臣都會學習這些官話。

    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名稱源自中國古代對漢語官方標準語的稱號。

    歷史上,漢語在每個朝代稱呼不同,如在周朝時期稱為“雅言”,明清稱“官話”,1909年稱為“國語”,1956年稱為“普通話”。

    官話又被分為八中次方言,如: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中國官話如此之多,主要還是因為中國疆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原因。

    中國不但土地遼闊,且朝代也是經常更迭,這樣導致了官話發展各有不同。

    隋朝時期,隋文帝頒佈了許多恢復漢文化的政策,他命陸法言等編著《切韻》,審定比較經典、純正的漢語。而《切韻》音系主要以洛陽和建康話為基準,因此隋朝時期的官話是以《切韻》為標準的,這也就不會產生口音不一的官員跟皇帝對話猶如雞同鴨講。

    唐代的官話是建立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的《唐韻》,唐朝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所以然人驚訝的是,作為政治中心的長安方言在唐朝的地位並不高,更有傳說當時皇帝因為在朝議時說長安話而被群臣鄙視。

    元朝時期,因為蒙古人的統治使得漢文化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因此,在朱元璋建國後的第二年(1369),以唐宋制度作範本,恢復科舉制度,並建立儒學。明朝以後,由於語音演變等原因,中國北方漢語再次發生變化,朱元璋命宋濂等人參考中原音韻和南京話,編寫《洪武正韻》作為官話。至此,當時南京話也就成了官話。

    清朝前期,朝中大臣多是滿人,所以基本都是用滿洲話商議大事,而後來滿漢統治時,因為語言上的溝通的問題(漢人說南京話),因此清朝桓帝下令漢臣必須學習滿語。但這個旨意之爭奪官員。

    而滿人入關後,滿漢同居,人多語言雜亂,民間出現了各種方言,如旗下話、土話、官話等,而我們現在聽到的北京話,其實就是這些方言結合後的產物。北京話音調高,是受到了東北話的影響。

    清朝時北京話分為文讀和白讀,文讀即是舊的標準音,於南京話相似,仕子用的居多,但到清朝後期,滿清統治下的文化改變,文讀基本沒人用,只剩下白讀。

    19世紀末,清政府在1909年把官話稱為國語,1911年清朝學部透過《統一國語辦法案》,把北京話為標準的官話為國語,取代原來的滿語,此後中國統一使用北京話為國語,也就是漢語。

    綜上來說,因為中國民族眾多土地遼闊,十里不同音,八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語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沒有官話的話,在朝議上與皇帝商議大事必定讓皇帝崩潰。所以每個朝代都會有自己的官話出現,以結局語言溝通上的難題。

  • 2 # 夏元夕

    其實是有普通話的,古時候稱為“雅言”,“官話”,一般就是京城所在地方說的話,當上大臣的人一般官話都說的不錯,都是經過練習的,至少和皇帝交流是沒有問題的,不然你聽不懂皇帝說的話,皇帝聽不懂你的話,也別想升官了。

  • 3 # lihaishi

    十年前,我在遼寧大連工作,是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的一個專案部的會計。有家安徽分包單位的財務老範(他是這家分包老闆的姐夫,年紀在六十歲左右)要去專案部所在地稅務局開發票,老範只會說安徽某地方言,我連蒙帶猜能聽懂20%左右。我帶著他去大連某個稅務局開發票,中途還出了點麻煩,視窗的人解決不了要去找稅務所所長!整個過程讓人啼笑皆非,那時我就在想漢語方言與方言之間實在差異太大了,那個時候我心裡在想感謝國家推廣了普通話

  • 4 # 瓜田李下49203041

    普通話不是普通人講的話,不是普通人天生能聽懂的話,普通話是北京方言的發音,這種方言是需要進行學習才懂聽懂的。古代就算有普通話,不進行推廣和學習,照樣聽不懂!

  • 5 # 公子小白y

    想必大家都知道朝堂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如果有人一不小心說錯話,可能就會小命不保,真是一言不合可能就會惹禍上身,而且如果你說一口任誰都不懂的方言,其實想想也是如果在整個朝堂上每個人都說自己的方言,那簡直就是雞同鴨講,完全就像菜市場了。嘰裡咕嚕根本不知道說的什麼,如果是這樣皇帝估計也會要崩潰,就更不用去提治理好國家了。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聰明的古人早想好了解決方法。

    在先秦時期大家講的周禮就是一個官話的標準,畢竟每個人的方言差距很大,而且不同的地方語言都不同,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差距,所以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說得一樣標準,正常交流起來只要沒有太大的問題這樣就很好了,在秦朝的時候還統一了文字,如果哪個大臣實在語言溝通不了,也聽不明白的時候,還可以用文字的方式交流。到漢朝後,官話的標準就演變成了中原的雅音和關中的方言相結合的一種語言了。北宋到明朝早期,一直都是以當時的南京話作為官方語言。

    在明朝遷到北京後,相應的官話就演變成了北方語言,在那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的首都都是北京,所以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在那時候演變來的。在那時候有很多的名流人士走南闖北,確實需要一種大家都可以聽懂的語言讓人們交流,而且在古代的時候還有絲綢之路等國際貿易,有一種統一的語言對於國家和個人在交流上都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在交流上才不會有困難,從而更好的交流和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何意?為什麼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