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壇春秋精選

    我們來認識二位中國優秀的農業科學家。

    第一位餘松烈院士,這是一位令人崇敬的中國著名小麥栽培學家、教育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小麥事業。這位1942年畢業於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農藝系的學者在1949年輾轉到了山東農學院任教,在那裡他孜孜不倦地要提高小麥的產量,並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1976年,餘松烈多年的研究終於結出了碩果,他在山東滕縣黃莊大隊的2畝地塊上創造出了小麥畝產量638公斤的成績,創造了中國北方冬麥區的記錄,同時帶動了滕縣的小麥豐產,大大促進了那裡的糧食工作。後來他的技術向全國推廣,惠及了中國北方的 3億多畝麥田,增產小麥260多億斤,為中國的糧食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2016年,餘松烈院士病逝。

    第二位是沈榮顯院士,他一直從事家畜病毒病的免疫學研究。

    研究培育出了牛瘟、羊痘、豬瘟等疫苗,特別是牛瘟疫苗的問世,在全國被廣泛應用後,徹底解決了中國牛瘟問題,十九世紀末期,牛瘟曾導致撒哈拉以南非洲80%至90%的牛群死亡,造成嚴重的饑荒。牛瘟疫苗的出現為中國養殖業帶去了福音。上世紀60年代,他從羅馬尼亞進修回國後,又將動物疫苗研製工作提升到了細胞水平。首次解決了全世界至今尚未解決的馬傳貧(馬傳染性貧血病)免疫問題,震動了獸醫界和醫學界,這項研究的突破也為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帶去了思路,提升了科研人員的信心。沈榮顯院士於2012年6月30日凌晨3時35分在哈爾濱逝世,享年89歲。

  • 2 # 征服者帖木兒

    今天來講講中國“土豆之母”,新中國第一位農學女教授曹誠英。

    在復旦農學院和瀋陽農學院。她的研究主要課題就是馬鈴薯種植。當時中國的馬鈴薯產量過低,引進國外高產的品種“男爵”,則發生了嚴重的退化問題。蘇聯專家專家揚言,這種型別並不適合在中國種植。但曹誠英不信邪,她堅信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在瀋陽農學院,距離校門最近的東陵實驗農場,身體孱弱的曹誠英天天拄著柺杖,助教則拿著她的板凳,兩個人一起去地裡。最終,她的解決方案是。把東北本地紅皮土豆和 “男爵”雜交,這項試驗使土豆公頃產量達到了32445 公斤,當時土豆的平均公頃產量僅為 9075 公斤

    曹誠英,是著名學者胡適的表妹。早年便思想解放,追求進步,愛好文學創作,是汪靜之組建的新文學社團“晨光社”的成員,在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婚姻後,曹誠英靠哥哥曹誠克的支援繼續學業。她從杭州女子師範學校畢業,進入東南大學(後來的中央大學)念農科。1934年秋天,曹誠克資助曹誠英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學的是農學。

    這一切,固然出於曹誠英渴望用現代農業知識幫助中國擺脫貧困落後的崇高心願,也源於她對錶哥胡適的一片情愫,雖然並沒有結果。

    此後,曹誠英就把全部心思放到農學研究和對下一代中國農學人才的培養和關心上,學生鍾孝謹回憶說,上海農學院初遷瀋陽,許多學生水土不服,相繼染病,自己在手術後,收到了曹老師一個巨大的網兜,裡面是十個當時東北冬天罕見的橙子和兩聽克寧全脂奶粉。當年,另一位學生徐仁杰與同學喜結連理,來到瀋陽,天寒地凍,來自溫暖南方的徐仁杰手足無措,曹誠英毅然拿出一件自己的墨綠色毛料面料棉襖,送給徐作為冬衣禦寒。這些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物品,在條件艱苦的當時,卻是莫大的奢侈。

    1957年,曹誠英主動申請退休,理由是身體太差,繼續擔任農學院工作有尸位素餐的嫌疑。回到家鄉,她把自己所有的存款拿出來,捐建了上莊楊林石橋——那曾經是胡適外公出資翻造的。她還為村裡購置了一臺拖拉機,並且每年拿出200元退休工資給當地旺川小學,幫助解決民辦教師工資。

    最後,請大家欣賞一首曹誠英女士1943年撰寫的“虞美人”

    魚沉雁斷經時久,未悉平安否?

    萬千心事寄無門,此去若能相遇說他聽。

    朱顏青鬢都消改,惟剩痴情在。

    廿年孤苦月華知,一似棲霞樓外數星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顏駿凌有沒有可能加盟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