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787443256
-
2 # 黃金螺線
副熱帶高壓長期偏強、偏南, 被副高控制的海域很難生成颱風 。
截至6月19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兩個颱風生成,分別是“帕布”與“蝴蝶”,比1949年以來歷史同期平均3.6個偏少1.6個。
此外,截至目前,今年尚無颱風登陸中國,歷史同期平均為0.4個,登陸颱風數量依舊偏少。
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幾個基本條件。要有暖的洋麵、上升氣流,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還需要有足夠的地轉偏向力等。不過,被副高控制的海域很難生成颱風。
自3月以來,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南,使得颱風生成源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導致颱風生成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這是今年以來臺風生成偏少、登陸偏少的主要原因。
副熱帶高壓形勢為何一直偏強、偏南?這與厄爾尼諾關係密切。監測資料顯示,在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次年,副熱帶高壓多半有顯著增強。目前,自2018年9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仍然在持續。
南方降雨多與颱風生成少相關,副熱帶高壓長期偏強、偏南,不僅使控制區中心颱風少,也使得控制區周邊地區降水多。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盛行下沉氣流,不利於颱風生成。因氣流是上下迴圈,副熱帶高壓邊緣則盛行上升氣流,即大氣比較活躍,容易形成天氣過程,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南方地區降雨頻繁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每年夏季,副熱帶高壓會按一定節奏自南向北移動,從而帶動聚集在副熱帶高壓北側邊緣的大片降水雲系一步步掃過中國東部地區。但如果副熱帶高壓一直盤踞在南方,它既會壓制颱風,也會讓南方無法擺脫雨帶。
氣象部門表示,在中國,颱風登陸和明顯影響區域集中在華南和東南沿海,珠江流域需防禦強颱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大風和風暴潮災害。雖然上半年臺風生成和登陸數量均偏少,但入汛以來南方持續降水影響顯著,颱風防禦形勢將進一步嚴峻。
目前,中國南海和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海域海溫較高,均在30℃以上,且偏高1℃至1.5℃,具備颱風生成的海溫條件。
回覆列表
第一個問題, 颱風形成的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比較高的海洋溫度;二是充沛的水汽。颱風常常產生在洋麵溫度超過26~27℃(60米深度)以上的地區。在溫度高的海域內,正好碰上了大氣裡發生一些擾動,大量空氣開始往上升,這時上升海域的外圍空氣就源源不絕地流入上升區。又因地球轉動的關係,使流入的空氣像車輪那樣旋轉起來。當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冷凝成水滴放出熱量,這又助長了低層空氣不斷上升,使地面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便形成了颱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符合颱風形成條件的,多在緯度高於5度的熱帶洋麵或海面上。上海附近的海面溫度有時也超過27℃,但只是表層海面溫度超過27℃,所以很難提供颱風形成足夠的水汽,上海附近海面通常也就很少有颱風在這裡直接生成,但是,它卻是北上臺風經常經過地方。
第二個問題,因為西北太平洋有全球最大最廣闊的洋麵,熱帶氣旋有更長時間可以停留其上發展;同時熱帶西北太平洋也是全球大洋最暖的地方,有\"暖池\"(Warm pool)之稱。夏季強烈的東亞夏季風環流在此造成強烈的上升運動,既容易形成熱帶擾動,也有利高溫高溼的水汽從海洋向大氣輸送,為熱帶氣旋生成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