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侯在東北

    最高時速605公里,能一直跑。馬最快能跑70公里每小時,但是不能跑太久。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每二十里一個驛站,換馬換人,最快一天能跑一千里。

  • 2 # 我的獨立空間

    人類高鐵跟古人比是快很多,但是也只是跟一個文明週期內的人比,但是對比那些遠古時期可以時空旅行的文明來講,這就是小兒科了

  • 3 # 平陽狐狸奇談社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明朝有個快遞員,因公司裁員丟了工作,從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最後皇帝上吊王朝崩潰,此人便是李自成。

    (快遞小哥 闖王李自成)

    李自成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賺的盆滿缽滿的快遞業大佬,還是揮金如土的剁手黨們,對快遞小哥都要好一點,否則小哥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李自成是歷史上最彪悍的快遞員,但他並非第一個快遞員。快遞在 2000 多年前便已存在,古人稱之為驛站,早已安排的明明白白,只不過交通工具由彼時的人,馬,驢換成如今的車,船,飛機罷了。所以,那些和資本一起狂歡的快遞業大佬們不必沾沾自喜,頤指氣使,因為你們並不是快遞的發明者和創造者。

    (烽火臺)

    人類的大規模聚集,天然有資訊傳遞的需求,烽火臺就是資訊傳遞的早期形式。烽即煙,火即火,白天放煙,夜晚放火,煙和火的多寡代表著敵人的數量,兵種和戰略意圖,不那麼簡單。

    為博美人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最後身死國滅,這雖然是個荒誕的悲劇,卻也給我們呈現出了早期資訊傳遞的真實場景。

    (愛吃荔枝的楊貴妃)

    周幽王玩火自焚,說明他並不懂如何討女孩子歡心。唐朝有個叫李隆基的人就很懂這一套,要逗女朋友開心並不難,無非就是幾斤荔枝幾斤水果的事情,何必興師動眾去點烽火臺?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然雖然方式不同,但結果似乎一樣,一個身死國滅,一個抱頭鼠竄!

    (古代驛站)

    烽火臺是單純資訊的傳遞,驛站便有了快遞實物的功能。唐朝時驛站系統已經相當完善,全盛時有驛站1639 個,從業人員 2 萬多人,其中驛卒(快遞員) 17,000 餘人。同時唐朝對驛站的管理也十分嚴格,比如驛長每年要向官府彙報驛馬的死損肥瘠情況,驛馬死亡驛長要照價賠償,那時候的馬的價值可不比如今的小汽車低。

    對驛卒的要求更是苛刻,比如文書晚到一天杖八十,晚到兩天加倍,以此類推。若是重要軍情的延誤而導致戰爭失敗,那麼流放和掉腦袋就成為必然。所以,影視劇中風馳電掣,帥的掉渣的驛卒的生活其實很艱難,也很危險。

    (玩命狂奔的驛卒)

    唐朝的驛站每天普通傳遞需180 米,當然遇到緊急情況就要加快速度,所謂六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就出現了。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亂”爆發,當安祿山在北京造反的訊息傳到正在華清宮泡溫泉,吃著荔枝唱著歌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手裡時,三千里路僅用了六天,每天 500 裡,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速度。當然比起如今平均時速 250 公里的高鐵,就太小兒科了,唐時的驛站跑一天,如今高鐵一小時,唐玄宗要知道這個情況,不得鬱悶死?

    當然 6 天 3000 裡,這也不是一人一馬所能辦到的。唐朝一般二十里設一驛站,按照規定,驛卒每到一處必須換馬,即所謂

    “換馬不換丁”。到了一定程度也必須換人,這樣人和馬的更換才能保障資訊的更快傳遞。當然遇到特殊情況,跑死馬和累死人的情況也是會出現的。

    驛站的傳遞速度取決於馬,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千里馬?這是一個讓人著迷的問題,個人覺得是有的。千里馬在史書上的記載特別多,出現頻率特別高,岳飛在向宋高宗的奏摺中就說自己有兩匹千里馬,只不過要用特殊的飼料餵養,從而向宋高宗建議人才的培養和重要性。岳飛是什麼人?如果沒有那可是欺君之罪,萬一送高中喜歡千里馬,你到哪裡去找?秦檜等主和派正等著抓你的小辮子呢。

    如果千里馬真的存在,那為什麼會遭到如此多的質疑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長度單位的不一,從而導致人們的認知偏差。歷朝歷代的度量衡其實是不一樣的,比如春秋時期的一里約等於 300 米,也就是說春秋時期的千里馬一天跑的不是 500 公里而是 300 公里。如今的馬匹一天大約能行 150 公里,好的馬能達到 200 多公里,這個差距是不大的。

    另一方面隨著交通工具,戰爭方式等的改變,馬的應用場景變少,加之虎豹等大型野獸的減少,馬的天敵也在減少,這樣下來馬的奔跑能力和耐力自然也會變化,這是生物進化論的普通規律。

    (李自成)

    言歸正傳,驛站是傳遞朝廷政令和軍事情報的機構,是國之公器,普通百姓是不能隨便用的,但封建統治階級卻可以夾帶私貨,比如給皇族送螃蟹送海鮮,給楊貴妃送荔枝等。

    達官顯貴也常常把驛站當成自己的私人交通工具和私人招待所,從而導致驛站傳遞朝廷政令和軍事情報的效率變低,而驛站運營和國家財政負擔卻與日俱增,所以崇禎皇帝決定整頓清理驛站系統,李自成便失業了,這到底是誰的錯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拍攝歷史劇時有與朝代不匹配的東西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