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芒星的氘
-
2 # 瞎搞學教授
在1843年“科學家”這個詞發明的時候,是指透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研究物質世界和大自然結構的人。
那麼,記憶中最早符合這個定義的,應該是公元前624年,古希臘人,米利都學派創始人——泰勒斯。他的頭銜是:科學與哲學之祖。
泰勒斯主要研究數學與天文學,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大概有以下幾個:1利用太陽的影子移動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2準確計算並預測公元前585年發生的日蝕。3在數學學科中首次匯入命題證明的思想,並發現諸多平面幾何定理。4觀測並確認了小熊座。5他是希臘首位將一年的長度定為365日的人。6估測太陽的直徑。
但是,作為比亞里士多德還大200多歲的傳奇人物,泰勒斯沒有任何親筆著作傳世。這也意味著他可能如同荷馬一樣,因為沒有任何考古證據,所以可能是分散智慧的合集名稱,本人是不存在的(古希臘歷史真真假假比中國的三皇五帝傳說還不可靠得多)
而再往後希臘的一批人,例如中學生最痛恨人的歐幾里得亞里士多德等等,因為他們主要是理論推斷,觀察與實驗很少,例如托勒密整理的地心說,所以也就忽略而過——骨子裡我也不太想讓數學家來拿這個金盃。
繼續的時候就要講講墨子了,此人可能是中國史上最早有“科學家”頭銜的實證存在的人。
在其與弟子所留下的七十一篇著作之中,有《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及《大確》《小確》六篇,專說名辯和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聲學、代數、幾何等內容,總稱《墨經》。
主要有關科學的條目是:1力學上,提出“動,域徙也。”意思是說,機械運動的本質是物體位置的移動,這與我們今天的定義完全一致。2系統論述中國古代幾何光學發展。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對實驗結果作出結論,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3在數學方面,《墨經》提出了一些幾何學的定義,例如對圓的定義:“圓,一中同長也。”這與近代數學“對中心一點等距離的點的軌跡”是完全一致。
所以,我個人認為,墨子完全可以憑藉小孔成像實驗及結論,以及對光學的系統性論述,拿到全世界第一位科學家金盃。
接著還有,很多人認為:公元965年,伊拉克的伊本·阿爾·海塞姆是第一個科學家。他發明了針孔照相機,發現了折射定律,同時他還研究了很多自然現象,例如彩虹以及日食的形成。但他沒有實驗論文留下,所以至於他是是透過科學的方法,還是運用論斷法,不得而知。所以他也要打問號。
再晚幾十年,來到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此時出現了伽利略,和我下面要講的,比伽利略還早20年的威廉·吉爾伯特。
吉爾伯特此人名氣不響,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磁現象。他的主要工作均記載於他的著作《論磁》中,這可能是在英國出版的第一本重量級物理學著作,而伽利略也是透過本書的科學方法來指導自己研究工作的。所以,到了吉爾伯特這裡,世界第一個科學家的稱號已經必須頒發出去不能再留了。
再接下來,就是十七世紀的惠更斯,胡克,牛頓,哈雷等如雷貫耳者了。這也是第一批大規模使用數學作為基礎工具,來解析實驗資訊,並且以公式與定義呈現的現代科學家。他們的工作方法沿用至今。
以上
回覆列表
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