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家波喜鵲

    兩種觀點:

    1.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襪子破了一個洞,縫補一下,可以再繼續穿,節約資源。

    2.襪子舊了,直接扔掉,再買新的。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增加生產就業崗位。

  • 2 # 有朋自遠方來2020youp

    過去 襪子破了補補再穿

    現在的年輕人 破了一扔

    要說一雙襪子值不了錢

    但是丟掉的是勤儉精神

  • 3 # 王子江

    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能穿襪子,甚至再也不穿帶補丁的襪子的歷史恐怕才有幾十年的時間。

    過去中國有頭有臉的人才可以穿上布做的襪子,做襪子的“模具”叫襪楦。後來外華人發明了機器針織的襪子叫“洋襪子”,華人做襪子的工具襪楦又承擔了修補“洋襪子”的任務,這話也是好幾十年的事了。

    好在現在華人的輕紡業那麼的發達,再也沒有人因為襪子磨破了甚至沒有破而只是舊了修補或翻新的了,也就是說現在沒有人再補襪子了,修補襪子的場景也只能留在60歲以上的人們的回憶中了。

  • 4 # 大悔憶智冰

    我的襪子破了洞,我妻子會給我補好的。

    有不能再穿的衣物,她會用來抹地。

    除了節約,我妻子極度勤勞,成天陀螺一樣不停地轉。早上七點左右,燒開水、洗臉水,洗刷坐便器,給她母親洗臉,然後做早飯,她母親發病的時候還要喂她母親。

    早飯吃了洗了碗,手洗衣服,晾衣服。

    為什麼不用洗衣機?因為這條街要拆遷,而一公里外我們在學校的住處已經有洗衣機,不便重複購置,而岳母一隻腳癱瘓,不願意住到學校去,說是要“爬樓”。

    因為同樣的理由,在這條街我岳母的住處,我們沒安淋浴,洗水桶澡。

    岳母是即使有淋浴也不用的,就是烤火她也堅持用燒木炭的烘籠。

    所以我們也沒安空調,每天我妻子還要給岳母生木炭火,用嘴吹,一屋子煙。

    衣服晾好我妻子就到一公里以外的農貿市場買菜。

    出大太陽的天她就洗被子、床單、羽絨服。

    接著是做午飯。

    下午,做醃菜、臘肉、香腸、醪糟、葉兒粑、泡粑、湯圓、豆腐乳……,葡萄出來還做葡萄酒——她父親是供銷社多年的釀酒師(已去世),她大概學過,所以也會釀酒。

    然後她做晚飯,吃完晚飯洗了碗,抓緊時間到屋後河堤上走兩圈,放鬆一下,之前要給岳母好好看看火、掏掏火。

    回來又連忙看火、掏火,服侍岳母解手。

    然後燒洗腳、洗澡水,服侍岳母洗臉、洗腳、睡覺。

    半夜,岳母解手,她起床服侍;岳母常常睡不著要坐起來才好受一點,她就起床陪岳母聊天。

    最近,我大姨子回來了,她的勞動強度減輕了一些,但飯仍然全由她做。我做飯她罵我浪費水浪費油,不知道是不是也怕她姐姐浪費。

    她非常節約。

    她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求我和兒子省吃儉用,連年夜飯也沒幾道菜,平時不買水果。兒子在福州考研,她居然每個月只給兒子打八百元錢,後來房東說,“房租就要七百!”但她對別人家的求助卻有求必應,所以我們沒有存款。

    “有求必應”是她孃家一位親人說的。

    我岳母是秉持舊道德的模範,非常勤勞,一直獨力操持家務,讓丈夫、女兒、女婿們放心上班,直到八十多歲腿已經瘸了還做家務,現在九十三歲了完全不能下地走動了。她生活非常節儉,不講享受,吃飯時無論飯粒掉在哪裡都要撿起來吃掉。

    我妻子是跟岳母學的。

    而我兒子是跟我妻子學的。兒子假期基本上在外打工。大學畢業那年,同學們找工作,住在出租屋,同學們睡床,他打地鋪,並負責給同學們買菜、做飯。考研時他同時學英、德、日三門外語,省吃儉用買了半屋子的書。

    有一個月我妻子到上海幫我侄女的忙去了,我在家給兒子多打了一百元(一共九百元),兒子竟很不高興,在電話裡問我:“家裡錢很多嗎?”

    記得那年我們去吃外侄的喜酒,住在旅館,我兒子竟像服務員一樣熟練地把衛生間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讓我們去洗澡。

    (黑襪子,補的白布)

  • 5 # 家糖甜度超標

    我買的襪子都不貴,都是在淘寶上淘的,一般穿壞了就扔掉了,也不心疼,要是你買的襪子很貴,覺得縫補了還可以穿的話可以考慮縫補一下繼續穿,也可以鍛鍊一下自己的動手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谷愛凌成功的秘訣在哪裡?